|
楼主 |
发表于 2011-6-4 0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顺治元年(1644)
七月,户部右侍郎王鳌永报东昌、临清等府州以次抚定。
是年,临清大旱,麦无收。
顺治二年(1645)
六月,颁令剃发,迟疑逆命者,必置重罪。
是年,命木鄂统兵镇守临清,驻卫河西,第二年调回。
顺治四年(1647)
六月临清淫雨,屋墙倒塌,平地水深3尺。
顺治五年(1648)
命冬尼率兵屯牧临清。
顺治六年(1649)
四月,山东张调甫领起义民众转战曲周、威县、鸡泽、永年等县。后又返山东。
是年,巡抚吕逢春镇压商河、长清、临清一带的起义军。
顺治八年(1651)
九月,济南、东昌、兖州等府州县水灾。
顺治九年(1652)
秋,大水灾。
顺治十年(1653)
五月,漳水至,八月淫雨40日,临清大水灾。
是年,裁临清、寿张等营官弁。
顺治十一年(1654)
五月,漳河水溢,麦田淹没;秋天蝗灾,大饥年。
顺治十二年(1655)
六月,临清大旱,蝗虫蔽天。
秋,漳河溢,平地水深丈许,遍地可行舟船。
八月,因水灾免山东东阿、范县、临清等十一州县田赋。
康熙元年(1662)
十一月二十二日,威县地震,城内震感甚烈。
康熙四年(1665)
四月,济南、兖州、东昌等府大旱饥荒严重。
康熙七年(1668)
六月十二日,黑风自北来,拔木倾屋。十七日晚地大震,自东北起震时,人不能立,盆瓮水皆倾出。房屋震动,嘎嘎有声。
康熙十一年(1672)
秋,蝗灾。
是年,知州于睿明重修《临清州志》。
康熙十八年(1679)
临清大旱,秋大饥。
康熙二十三年(1684)
裁临清营都司。
康熙二十四年(1685)
五月,因旱灾免临清等四州县本年份田赋。
七月,淫雨连绵,大雨倾盆,遍野汪洋,庄稼被淹没。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漳水至,临清修堤防御。
康熙二十六年(1687)
漳水至,临清河决大水灾。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夏津、聊城、邱县、临清等县大旱。
帝南巡,路经临清、东昌。因灾害豁免旧欠丁赋。是年,又免本境钱粮十分之三。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六月,漳水至武安决口,临清庄稼房舍淹没无数。
康熙三十二年(1693)
四月,临清淫雨四十余日不止,麦欠收。
康熙三十五年(1696)
临清春旱,民饥。
康熙四十二年(1703)
七月,卫河自南水口,江家庄决,临清沿运河被水淹。
是年,帝南巡,所过临清、聊城等处,免除去年未完丁漕。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引漳入卫。
康熙四十六年(1707)
漳水在临清成灾,秋禾无存。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十月十一日,邱县地震,本城震感强烈。
是年,临清、夏津、馆陶、恩县、聊城等自春及秋不雨。
康熙四十八年(1709)
临清春旱不雨。
康熙五十四年(1715)
临清漳河泛滥。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临清漳河决,平地水深数尺,庄稼房舍漂没,禾苗、庄稼无存。
康熙六十年(1721)
临清、馆陶等五十县,春、夏大旱,麦无收。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大旱。
雍正四年(1726)
四月,临清雨雹,麦受灾。
八月,平乡地震,境内有感。
是年,修运河堤闸,浚马颊河、徒骇河。
雍正八年(1730)
七月七日,卫河决江家庄,奉旨赈恤。
七月,改临清营守备缺为都司。
雍正十年(1732)
夏津、临清自正月至五月中旬大旱,麦无收,秋收减产。
雍正十二年(1734)
修卫河堤。
临清增运河千总把总。
乾隆元年(1736)
七月一日地震。
乾隆二年(1737)
七月、八月大雨,临清等州县被淹,卫河决堤。
是年,临清等五十四县大旱。
是年,因水灾赈恤。
乾隆三年(1738)
二月中旬,因水灾免堂邑、临清、清平等二十八县田赋。
乾隆四年(1739)
五月至七月,淫雨连绵。秋大水,卫河决堤,稼禾被淹。
乾隆五年(1740)
秋,卫河在临清决堤,庄稼被淹。
乾隆六年(1741)
动帑修尖冢至杨栏等处民埝十五段,长二千三百二十三丈五尺。
乾隆七年(1742)
清平、临清等州县涝灾。
乾隆九年(1744)
临清、高唐等三十四县旱。
帑修北水门至王家浅等处民埝十一段,长五百七十九丈。
乾隆十年(1745)
七月,临清、冠县、馆陶等十八县雨泽茂期,收成难望丰稔。秋雨连绵,河流骤涨,沿河一带民田漫溢,临清等六州县田地村庄被淹。
乾隆十二年(1747)
六月十一日,临清州雨不汇聚,西北一带低洼村庄积水伤禾。
乾隆十四年(1749)
临清、寿张等八县涝灾。
知州王俊重修《临清州志》成。
乾隆十六年(1751)
七月以来,大雨频繁,临清等五十二州县水灾,缓征新旧钱粮。
乾隆二十年(1755)
临清涝灾。
乾隆二十一年(1756)
临清等十六州县水灾。
馆陶、临清卫河决堤。
乾隆二十四年(1759)
七月,卫河决,秋大水。
乾隆二十五年(1760)
丰收。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八月,临清卫大营西堤漫溢十余丈。
乾隆二十七年(1762)
六月,漳水漫溢临清,田禾被淹。
帝南巡,过临清,免赋十分之三,凡七十以上民众,皆有赏赐。
乾隆二十八年(1763)
七日,卫河决堤。
乾隆三十年(1765)
帝南巡,免额赋有差。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十一月二日,南宫地震,本域震感较强。
是年,馆陶、临清卫河决堤,平地行舟。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六月十日,云南运铜船九只抵临清,至碧霞宫对岸,忽遇狂风暴雨,将七号船刮断缆绳,撞岸击碎船底,溺铜九万斤。
七月,漳河漫溢,沿河受灾秋粮绝产。
是年,帝东巡过临清,豁免额赋有差。
乾隆三十九年(1774)
九月,寿张王伦义军自阳谷经堂邑到临清,攻城不下,死伤数百人。义军虽顽强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于十月失败。
乾隆四十一年(1776)
临清升为直隶州。领武城、夏津、邱县,并建考棚。
是年,帝东巡过临清,赏赐七十以上男妇。
军流以上人犯减等发落。
乾隆四十二年(1777)
临清州境内大旱。
乾隆四十三年(1778)
临清州及周围六十三县春夏大旱。
疏浚卫河。
乾隆四十四年(1779)
六月,临清卫河决。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帝南巡,蠲免田赋,减在押人犯徒刑。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四月,连日成大雨,东昌、临清等三十九州县水灾,卫河溢成灾。
乾隆四十七年(1782)
临清涝灾。
乾隆四十九年(1784)
二月十五日,大风雨,春旱,秋蝗生。
是年,帝南巡,蠲免田赋,减徒刑。
乾隆五十年(1785)
夏津、邱县、馆陶、临清等十八县大旱大饥,人相食。
赏穷民六、七两月口粮。
是年,照顾高龄老人,减免在押犯徒刑。
知州张度、邓郗曾先后重修《临清直隶州志》成。
乾隆五十一年(1786)
正月,朔日有食。
二月,运河闸工告成。
乾隆五十二年(1787)
临清等六十三州县春夏旱灾。
乾隆五十五年(1790)
七月,十二、十五等日,卫河陡涨,民兵抢护不及。临清江家庄民埝漫水三十六丈。
乾隆五十六年(1791)
临清、馆陶旱灾。
乾隆五十七年(1792)
临清等四十五县旱灾。
乾隆五十九年(1794)
春,临清、夏津、邱县等五十七县旱灾。
七月,卫河泛涨,临清江家庄等处漫溢,村庄田禾被淹。
嘉庆三年(1798)
卫河决,大水灾,八月赈济。
嘉庆四年(1799)
临清等周围县涝灾。
嘉庆六年(1801)
临清州西各乡均遭卫河水淹。
是年,缓征新旧额赋有差。
嘉庆八年(1803)
临清大水灾。
嘉庆十年(1805)
六月六日,邢台地震,有声如雷,境内有震感。
嘉庆十三年(1808)
二月,山东运河各工奉谕归沿河州县疏浚。
嘉庆十五年(1810)
正月,风?昼晦。
嘉庆十六年(1811)
去冬自是年二月,无雨雪,临清、高唐、邱县、清平等七十八县旱,又遇蝗灾,饥荒严重。
嘉庆十八年(1813)
临清、高唐、清平、聊城等七十县大旱、大饥。
嘉庆二十年(1815)
六月,二十三日南宫地震,临清有震感。
是年,临清、馆陶等地蝗灾。
嘉庆二十一年(1816)
临清、馆陶涝灾。
是年,下令州县整顿保甲。
嘉庆二十二年(1817)
临清、高唐、聊城、馆陶等县涝灾。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卫河堤决,汪家庄等二十七村被淹。
嘉庆二十四年(1819)
马家村水滥,六十二村被淹。
嘉庆二十五年(1820)
临清、馆陶旱涝。
锅市街火灾,延烧铺房二百余间。
道光元年(1821)
正月,彗星出西方。
六月,蝗灾。
道光三年(1823)
七月,卫河西岸赵家庄民埝三处漫决,自三十余丈至八十余丈不等。
道光六年(1826)
九月,临清、馆陶二十九州县水灾和雹、旱、虫灾,缓征旧欠粮漕。
是年,临清等三十六县大旱。
道光十年(1830)
闰四月,南宫、平乡地震,临清有声如雷,自东北方起屋舍震动,河水簸扬。
道光十一年(1831)
临清、夏津等州县大旱。
道光十二年(1832)
闰九月,临清、聊城等三十四州县被水淹。
秋,浚运河。
道光十四年(1834)
卫河西岸新河口民埝漫决四十余丈,旋又刷宽五十余丈,计八十八丈。
十月,贷山东临清堵筑新河口民埝银。
道光十五年(1835)
春至五月,先大旱,继而大涝。
道光十六年(1836)
十一月,东昌、德州、济宁、临清水灾。
道光十八年(1838)
七月,螟伤庄稼。
八月,霜伤庄稼。
道光十九年(1839)
五月,缓征新旧田赋。
是年,临清、清平等三十八县旱。
道光二十年(1840)
春,临清等二十县旱。
十月,临清、聊城等五十五州县水灾、虫灾,缓征新旧额赋。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六月,遭风、旱灾,清廷缓征新旧田赋。
十月,遭水灾,秋收减产五成以上。
是年,设乡试考场。本州考中文、武举各八人。
道光二十二年(1842)
遭雹、旱灾。
道光二十三年(1843)
遭水、旱灾,清廷缓征受灾严重庄屯的田赋。
道光二十四年(1844)
十月,临清遭水、旱、雹灾,缓征新旧田赋。
是年,知州陈宽始设义塾,开考察书院。
道光二十五年(1845)
遭风、旱、雹灾。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六月,临清等州县遭旱、风灾,因灾缓征新旧田赋。
道光二十七年(1847)
六月,道员莅临剔除临关积弊。
八月,临清州旱灾。
是年,州境捻、幅等教众,劫富济贫。
道光二十八年(1848)
六月二十日,卫河水势微弱,南粮抵境驳船恐不够用。清廷准许添雇民船360只,责成临清知州雇用。
道光三十年(1850)
正月,有日食。
九月,贷银修汶、卫两河堰堤。
是年,州境遭风、旱、虫灾。
咸丰元年(1851)
四月,知州陈宽重修州学考棚。
十月二十三日,丰北黄河决口,水漫州境,灾情严重。
十一月,免水灾额赋,并给灾民口粮及房屋修理费。
咸丰二年(1852)
四月,州、县水灾较广,派藩司专办赈务。
咸丰三年(1853)
三月,地震。
春,临清境农民起义活动频繁,清廷派参赞大臣僧格林沁镇压。
四月二十日,临清州团练坚壁清野。
十月,桃李开花,葡萄结果。
咸丰四年(1854)
三月二日,太平军五万人北进抵临清。围城十多天,三月十五日攻入城内。清廷对临清失守大为震惊,急令大将胜保率部限期夺回。几经激战,军民死亡十万余人。太平军于三月二十九日晚撤离临清。
咸丰五年(1855)
六月,州境大水。
七月,截临漕粮五万石,又截漕粮二十一万石赈济受水灾的百姓。
咸丰七年(1857)
六月,飞蝗蔽天,禾稼皆尽,大饥。
咸丰八年(1858)
三月,民大饥,人食麦苗,疫病流行。
咸丰十一年(1861)
二月,黄旗教首孙全仁等起事邱县,知州张延龄、副将长庆督兵镇压。
四月,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率众到卫河以南,知州张延龄率军堵御。
五月,彗星从西北方出现。
六月,代理知州彭垣至。
十一月,胜保率清兵镇压宋景诗于卫河南。
同治二年(1863)
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派僧格林沁率骑兵到临清,以镇压黑旗军。
八月,黑旗军首领宋景诗在临清、莘县、堂邑、馆陶一带活动频繁,清廷派直隶总督刘长佑移营临清,山东巡府阎敬铭派按察使丁宝桢率部驻东昌,以伺机镇压义军。
是年,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率部由冠县、馆陶、堂邑,进抵临清占据土山、东门外一带安营。
九月,知州张应翔至。
同治四年(1865)
正月,下雪有雷声。
四月十日,山东巡抚阎敬铭调兵到临清,与直隶州防兵互相援应,以防东来宋景诗所率黑旗军。
同治五年(1866)
五月,遭大雨、雹灾。
同治六年(1867)
三月,山东巡抚丁宝桢到临清巡视河防。
四月,夏津知县郝植恭兼理知州。
五月,代理知州方传植至。
八月,西部捻军张宗禹在临清等地活动。
同治七年(1868)
二月,捻军首领张宗禹率部到临清。河南布政使张曜、豫军首领宋庆率兵尾追,张边战边走。
二月,知州陶绍绪至。
四月,大名镇炮船在三元阁停泊,因火药爆炸,船被炸飞,声如巨雷,邻近舟船人员伤亡无数。
同 治 八年(1869)
六月,大旱。
八月,知州周丕沣至。
秋,?雨数日,庄稼尽死。
同治九年(1870)
秋九月,淫雨,欠收。
同治十年(1871)
二月,知州孙善述至。
六月,卫河在塔湾决口。
九月,代理知州方鸣皋至。
十月,署理知州王其慎至。
同治十一年(1872)
正月,修运河临清堤。
七月,署理知州邓焕至。
同治十二年(1873)
二月,知州葛恩荣至。
六月,雷击坏州城南门楼。
光绪元年(1875)
三月,知州洪用舟至。
六月,大饥年。
是年,山东创办一机器局,经费由临清钞关拨给白银十八万六千两。
光绪二年(1876)
二月,署理知州郭定柱至。
六月,署理知州王其慎至。
是年,大旱灾。
光绪三年(1877)
正月,知州郭定柱至。
五月,大饥,闰五月十七日,淫雨多日。
是年,大旱后饥荒年,民食树皮殆尽,死者无数。
光绪四年(1878)
五月,大旱,民大饥。
七月,饬查旱灾,筹办赈济,招商购米,免关卡厘税。
光绪五年(1879)
三月,水啸,洼泽器皿之水有动荡之声。
光绪六年(1880)
正月,知州王其慎至。
二月,遵谕筹建电报分局,筹设电线杆。
十月,筹设粥厂在碧霞宫。
光绪七年(1881)
津沪电报线架通,总局设在天津。
光绪八年(1882)
七月,彗星见东南方。
光绪九年(1883)
四月,署理知州彭虞孙至。
七月,卫河决胡家湾、尖冢镇,又决江家庄,坏民庐舍无数。
光绪十年(1884)
八月,知州王其慎至。
光绪十一年(1885)
七月,大雨,平地水深尺余。
光绪十二年(1886)
美国基督教传教师金发兰到临清传教,先后于果子巷、席厂街创建教堂。同时,在教堂内建施医院。
光绪十三年(1887)
四月,时值庙会,马市街发生火灾。历时一昼夜,共烧店铺六十余家。
光绪十四年(1888)
正月,知州许桂芬至。
四月,知州陶锡祺至。
五月初五日,地震。
光绪十五年(1889)
四月,州委明三里董事沙炳督工筑南水关,卫河东岸堤1333米。
是年,四方民众在州府支持下,在杨二庄义学(武训曾参与募捐所建学校)为武训捐款立碑两通,一通刻“永垂不朽”,一碑刻“万古流芳”。
光绪十六年(1890)
七月,卫河在塔湾、大营、张家窑决口。
十月,于尖冢、尚店、下堡寺、碧霞宫设牛痘局四处。
光绪十七年(1891)
七月,虫伤禾。
光绪十八年(1892)
六月,大量飞蝗入境。七月蝗生。
卫河在贾家口、大营村、江庄决口,冲坏民庐无数,砖城南、北、西三门被水淹坏。
九月,慈禧太后寿辰,邑人洪大祥妻杨氏103岁,领赏银数两。
光绪十九年(1893)
武训在御史巷捐资建义学一所,王丕显任教师。后任校长。
光绪二十年(1894)
六月,代理知州许桂芬至。
十一月,知州陶锡祺回任。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六月,代理知州许桂芬至,并聘尹殿?为清源书院主讲(书院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即1532)。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四月,武训卒于临清御史巷学校内,终年59岁。清帝赐以“乐善好施”匾额和“创建义学武善士”称号。将其生平付国史馆立传,并准入忠义祠。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正月,知州王寿朋至。
六月,筹办邮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
赵三多、阎书勤组织“义和团”在冠县蒋家庄起义,提出“扶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口号,后转战聊城、临清、曹州、济南等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在南北街(又称更道街,现健康街)一带,扩地百余亩,重建教堂及教会学校。男子小学称为育英学校;女子小学称为育贞学校。另外,由美籍教会人员捐款,中方修建的医院叫华美医院。
夏大旱,饥。
七月,知州杜秉寅至。
是月,临清“义和团”千余人,焚烧了城内美国基督教创建的教堂和教堂内的施医院。教会牧师金发兰和施医院负责人秦端恒等逃避于小芦村教堂。
夏,大旱,大饥。
八月,淫雨损坏庄稼,缓征本年田赋。
八月十七日夜,义和团被府县官兵包围,九十七人被捕,大帅阎书勤等二十九人被杀于临清。
十二月,聘高密举人傅丙鉴为清源书院主讲。
光绪二十七年(1901)
运河停止漕运,仅聊城至临清间有小船来往,商业大受挫折。
冬,无雪。
光绪二十八年(1902)
二月,知州庄洪烈莅位,提出兴建学校,邑人孙毓玑、冀澜捐款倡办学校。
二月至六月,临清大旱不雨,四月又遭大风。其间大疫、大饥,每日死者达数百人,知州庄洪烈捐资设药局施舍药品。
七月,改义学为蒙养学堂,城乡共25处。
九月,在钞关左筹建临清中学堂,以孙毓玑、冀澜为监修员。
十月,境内第一个高等小学竣工,此为有新学堂之始。
十二月,在旧址续修牛痘局。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二月,拟修州志,聘胶州举人赵文运为总纂,撰稿五本未成。
五月,清廷准奏,临清营制兵一律裁撤,改练巡警,随即选警兵四十名,调省操练。
六月,清廷命裁南运河闸夫,裁东昌、临清卫所守备千总官。
是年,知州庄洪烈创办临清直隶官立学堂,此为,临清官立中学堂之始。
是年,临清成立县农民协会、李荫堂任会长。
光绪三十年(1904)
正月,知州张承燮至。
四月,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准,将武训义学改称武训小学堂。
八月,商会成立,王继览任会长。
是年,临清设立直隶州师范学堂。
知州张承燮设阅书所和阅报所于文昌宫,此为官办图书阅览之始。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三月,于大仓东院设犯人习艺所。
在南司口清源书院旧址,成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以孙百福为堂长。
是年,废科举制度,停止乡、会试,旧学署撤销,改为“劝学所”。管理学校教育。
是年,停止刑讯。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山东巡抚杨士骧,浚聊城至临清间小运河,在临清设工程局,委临清关总办吴震泽、董其役划分十一段,计程浚河。工竣后共用银三万六千两。
知州张承燮奉命在考棚旧址成立单级师范学堂,孔繁坤为堂长。张直牧在大仓纺织公司设半日学堂,令徒工利用工隙时间学习,也为工读学校。
光绪三十四年(1908)
五月,大雨、雹。
秋,大风拔树。
是年,推选王继览为商会总董。
是年,始设巡警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