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忠勤堂”又有一支宗亲与家人实现团聚,请看考证结论 吉林-汪仪祖脉推断
一、推断缘由
汪仪,吉林人,家传:“汪广洋后裔,汪氏91世,原登州府人,后迁河北,后又迁山东,太爷爷弟兄两人(仪公的太爷爷排行为二)不知何原因又迁至吉林。仪公的爷爷辈是兄弟四人,爷爷叫汪茂弟兄,排行为三;父亲辈是兄弟四人,汪忠全与弟弟汪忠礼是亲兄弟;汪忠全子一:汪仪。汪忠礼,子二:汪仁、汪祥。还有一个姑奶奶嫁到了张家,姑奶奶是驼背,汪忠全和汪仁在70年代曾经到过姑奶奶家,那时已经不是河北,而是山东,在记忆中,是河北人"。
二、论据考证
1、登州府迁移与临清忠勤堂陶山支系一致。
2、临清处于山东、河北交界,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省东进西出的大门。近600年来,因行政区划数次划归山东、河北,情形一致。
3、临清汪氏忠勤堂,系洪武25年明丞相汪广洋长子汪子持携儿子躲避锦衣卫追杀,匿藏临清枣科里。枣科里原属馆陶县管辖(馆陶县城在漳卫河西岸、60年代划归河北省,故河西岸俗称河北)。
4、汪仪祖辈家传,属于颍川侯91世,是明丞相汪广洋后裔。此91世与今临清汪氏家传一致。
5、世系逆推为:
汪 仪、汪仁、汪祥,汪氏91世(广洋公20世,彦才公18世。);
汪忠全,汪氏90世(广洋公19世,彦才公17世。);
汪 茂,汪氏89世(广洋公18世,彦才公16世。);
xxx xxx 汪氏88世(广洋公17世,彦才公15世。)。
同辈份省略,依同。
6、查临清忠勤堂老谱,伯、仲祖共8支,类似同情况兄弟同时外出的只有:锡瑺、锡榘一处信息。
7、经走访考证:锡瑺、锡榘二祖,系随父亲汪巨合外出。根据近支系老人逐辈留言:约1880年左右,锡瑺、锡榘二人携父灵柩归葬今山东临清汪堤村,后再无音讯。近支系后人逐辈历年多次赴河北一带寻问査找,无果。本支系近支汪汝高临终前遗嘱: “河北有咱一支人、有机会一定要找。”
8、汪仪一支,迁移路线应该为:登州府——馆陶枣科里(今山东临清)——老汪堤(今山东临清汪堤,后汪堤)——河北——吉林。
9、姑奶奶,应该出生在河北,因多次迁移,多年失续,从未往来,査无音信。故该信息不需考证。
三、 脉系结论
汪仪支系祖脉如下: 汪仪脉系推断 |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四世 | 五世 | 生 平 考 略 | 彦才 | 明丞相汪广洋长子子持公次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子持匿藏携儿子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因受明太祖追杀,祖父广洋及父子持均未敢对外称声张,所以称陶山一世祖仲氏公。妣侯氏,子四:福胜、福宽、福时、福春,是为二房四支。卒葬杨二庄祖茔东北第二塚。 | | 福胜 | 仲氏公一支,其后人分居小堤上、水波里、山菜村。高、王、张氏,子五:利、勉、荣、渊、沂。卒葬杨二庄祖茔。 | | | 渊 | 尹氏,子二:谭、顺。卒葬小堤上东南。 | | | | 谭 | 乡饮大宾。许氏,子二:国文、国泰。卒葬小堤上前。 | | | | | 国泰 | 字承斋,明省相。王氏,子四:邦政、邦教、邦治、邦宁。卒葬小堤上前。 | 六世 | 七世 | 八世 | 九世 | 十世 | 生 平 考 略 | 邦教 | 例贡。安、牛氏,子五:承颜、承增、承思、承孟、承华。 | | 承颜 | 字乐吾。许、辛氏,子二:善继、善述。 | | | 善述 | 字怙瞻。邑增生。侯氏,子八:作霖、作肃、作义、作哲、作谋、作圣、作泮、作澍。 | | | | 作澍 | 刘氏,子三:毓英、毓涟、毓琦。 | | | | | 毓琦 | 郭氏,子一:檀。 | 十一世 | 十二世 | 十三世 | 十四世 | 十五世 | 生 平 考 略 | 檀 | 字坚贞。张、吕氏,子四:思治、思信、思常、思密。 | | 思常 | 武氏,子二:书铎、书策。 | | | 书策 | 张氏,子四:巨会、巨合、巨度、巨程。 | | | | 巨合 | 子二:锡瑺、锡榘。 | | | | | 锡瑺 | 出外。 | | | | | 锡榘 | 出外。(汪仪的太爷爷) | 十六世 | 十七世 | 十八世 | 十九世 | 二十世 | 生 平 考 略 | XX | | | | | | | | XX | | | | | | | | 茂 | X氏,子二:忠全、忠礼。 | | 忠全 | X氏,子一:仪。 | | | 仪 | | | 忠礼 | x氏,子二:仁,祥。 | | | 仁 | | | | 祥 | | X女 | 配张氏子。(驼背) |
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汪氏宗亲山东陶山支系理事会
考 证 人:达成、寿杰、庆文
二零一一年五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