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2594|回复: 18

中国古代朝廷的官位设置情况

[复制链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发表于 2011-4-23 2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朝廷的官位设置情况
提供给各位宗亲,对官职大小有个了解: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
??(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
??官职简介
??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
??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云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1909

帖子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颍川侯95世孙,44世祖越国公汪华

积分
57195
QQ
发表于 2011-4-24 07: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试图对这个话题,做一个专门研究,时间总是不很充裕,今观君所发之帖,详尽而具体。感谢了。
       对于中国历史上官职设置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更详细的研究。各个朝代的设置不同,同朝代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此类问题的研究,应该以朝代为经线、以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为纬线、以官位高低为点缀。这样,就更清楚了。
       可惜的是,研究古代官职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太大,只是专门研究某一课题的人,才格外关注这个课题。
汪氏子孙,心心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99

帖子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4-24 16: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汪和云于2011-04-23 21:03发表的 中国古代朝廷的官位设置情况 :
中国古代朝廷的官位设置情况
提供给各位宗亲,对官职大小有个了解: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
本来我也有将 中国古代朝廷的官位设置情况,进行汇总的打算,今天见到和云本家的帖子,很高兴,遂进行了收藏。
    谢谢和云本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朝中央政府机构与官员
夏朝--中国古代官制的开端,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国家首脑称“后”,古书里多写作“夏后”或“夏后氏”,这是对原始社会氏族首领称谓的沿袭,后来改称“王”。
根据杜佑《通典》和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夏代曾设置“六卿”以掌管中央政务。这六卿是:总百揆以为六卿之首的“司空”,掌管农业的“后稷” ,掌管文化的“司徒”,掌管刑狱的“士”或“大理”,掌管百工营建的“共工” ,掌管山泽畜牧的“虞人”。据考,这些官员都是源于虞舜时代。其中,司徒、司空、大理等官名又为后世所继承。
夏王还有所谓的“三老五更”、“四辅”、“四岳”充当其咨询顾问之官,出任这类职务的一般都是当时最有学识和声望最高的人。
夏代敬神,设“秩宗”掌天、地、人之事。此外,还有历法官“羲和”。
《礼记•明堂位》中曾提及一些行政事务官:“牧王”掌畜牧,“车王” 掌夏王用车,是后世太仆的前身,“疱正”掌王族膳食等。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朝官制:
内廷官
  主要有宰、臣两类。这些官员主要处理商王的私人事务,包括其私人领地、以及王官内部的管理等。宰的地位非常高,特定的情况下作为商王的代表直接处理政务。《史记·殷本纪》记载,殷高宗武丁,“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冢宰”。臣的种类很多,有负责农耕的、有负责内廷供奉的、有负责祭祀的、有负责警卫的、也有管理商王私人军队的。臣的级别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亲族、有些是来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属于奴隶的身份。不过,作为臣的奴隶很多成为显赫的大臣,如商汤时的伊尹,武丁时的傅说,都从奴隶晋升为宰相。
外廷官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名。伊挚曾“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得到商汤的赏识,“汤举任以国政”。《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死后,继承王位的外丙、仲壬相继死去。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后,违背商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于是伊尹把他放逐于桐(河南虞城东北),由伊尹代王施政。三年以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有所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来并“授之政”。伊尹的儿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为相”。
编辑本段军事官制
  卜、作册都是宗教官员,相当于罗马时代的祭司,但是地位远不如罗马祭司来得高。其中卜作为大祭司,权力比较大,作册的职务与后世的史相当,是负责记录的官吏。亚服是武官,统帅军队,有亚,多亚,大亚之分,但是具体职务与等级区别不详。商朝的武官还有射(统帅弓箭手)、犬(负责商王的田猎)、戍(要地驻屯军长官)等其他称号。
编辑本段地方官制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与后世不同的是,商朝保留了前代母系社会的一些特点,女性也可以被封为诸侯并统帅军队。甲骨文中就有“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说在辛巳这一天卜问,以命令妇好这个人统帅一万多人的军队去讨伐某某地方。这里的妇好,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朝官制:
周朝官制,即西周开始实行的官吏制度。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三公和太宰
  三公和太宰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王室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宫廷事务总管,因亲近天子,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宫廷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执政者称正卿、冢宰,其下间有一二副职,称介卿。平王东迁之后,由于必须仰赖郑国、晋国的力量,因此一直以郑国的国君(伯爵)为正卿。后来周王不满郑庄公控制王室的朝政大权,与郑庄公交恶,且由此引发了周王室与郑国之间的战争。之后的王室设两名卿士,以右卿士为首。春秋中后期,王室日渐衰落,中央执政者是所谓的伯(这里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权管理诸侯的特别职务,伯亦通“霸”)。出任伯的,都是诸侯中武力强大、道德高尚而为诸侯所敬畏者。历史上总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伯,称春秋五霸(五伯)。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地位。
六卿/五官/宫内官
  六卿/五官/宫内官   六卿、五官分掌国家事务,在他们之下是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等较为低级的官员。大都,管理诸侯以及周天子宗亲们的采邑;小伯,管理卿、大夫的采邑;艺人,泛指有专门技术的如卜、祝、巫师、工师等官员;表臣百司,泛指在六卿、五官府上执行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吏;太史,撰写国史、记录周天子和百官举止,草撰周天子的册命;尹伯,位次五官的总执行官;庶常吉士,位次大夫,是最低级的世袭官员。   周天子除了朝臣之外,还保留了很多专门管理王室内务的官员,如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等。虎贲,周王的禁军部队;缀衣,负责管理王室的衣服装饰,与后世的尚衣相仿;趣马,管理王室车马;小尹,总管一类事务的王室总管;携仆,管理王室日常使用的各类器物;百司,执行各类勤杂事务的小官吏;庶府,管理王室财物。
<<周礼>>典制
  《周礼》所述的周朝体制十分精密、宏大,因此受到后人的质疑,认为是后人托古所作。按照《周礼》的记载,周朝的中央政权的组织是以冢宰为首的天地四时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冢宰的属官称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为官名,卿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个名称的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冢宰实际上相当于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徒的属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春官宗伯
  “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的属官称为“礼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牒谱、继承、祭祀事务。小宗伯管理太庙神主事务。
夏官司马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马的属官称为“政官”。包括大司马卿一、小司马中大夫二、军司马下大夫四、舆司马上士八、行司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马官就是周天子的军队统帅。
秋官司寇
  “帅其属而掌邦禁”,司寇的属官称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师下大夫四、乡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的职务就是管理刑狱事务。
冬官司空
  《周礼》司空篇已佚。
编辑本段地方诸侯政制
分封制
  周行分封制,王京周围大约千里范围之内的属于周天子直辖的领地,其他地区分封给周天子的亲族、功臣、臣服的前朝诸侯、以及蛮荒地区的地方首领。主要的诸侯都是周天子的亲族,同姓的称“伯父”、“叔父”;异姓的称“伯舅”,“叔舅”。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并可以分封自己的亲族、家臣为卿大夫。卿大夫拥有世袭采邑。协助卿大夫管理诸侯国事务以及采邑事务的官吏是士,士的身份是世袭的,但是没有采邑。周天子与卿士、国君与卿大夫的关系都非常类似,古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就是说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子弟就被封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诸侯的子弟就被封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其他大子弟就获得士的身份。由此,自天子直至诸侯、卿、大夫、士,都是各自大小不等的宗族的族长,官职等级和宗法制度严格的结合,构成周朝政制的最主要特点。
诸侯国的重要职官
  诸侯国的重要职官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徒治民,掌户籍;司马治军;司空管理土地、建筑、田赋;司寇掌管刑狱诉讼。
国野制
  中原诸侯国的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为国野制。国是指国都(诸侯国的京城以及较大的城市),野泛指乡野和普通城镇。据《国语.齐语》载,齐国在国中以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里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乡良人,爵为大夫;在野以三十家为邑,设邑有司,十邑为卒,设卒帅,十卒为乡,设乡帅,三乡为县,设县帅,十县为属,设属大夫和属正长各一人。   春秋中后期,诸侯国普遍设立县,由国君派大夫治理,称县大夫。县大夫下设有县师、司马、司寇等官。县本来设置在一国的边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防守。至春秋中晚期,内地也设县,如晋国就曾在旧都绛(今山西翼城县)设县,称为绛县。由于县的大量设置,就逐渐取代了国野制,县郡官吏也就成为地方政权的主要官吏。当时的晋国设郡作为县以下的一级政权,与后世的郡县制不同。
卿大夫
  卿大夫的封地称为家或邑。势力强大的卿大夫拥有的封地甚至有六、七县之多,如鲁国的三桓。代表封君管理封地事务的称为邑宰。邑宰由封君任免,由封君支付俸禄,仅仅作为卿大夫的家臣。不过由于卿大夫世执国政,所以这些家臣也就实际上掌管者政府事务,甚至有些家臣挟持封君,不但把持卿大夫的家政,而且把持者国家的政务,例如鲁国三桓之季氏的家臣阳虎。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由于连年的兼并战争,周朝的数百个诸侯国已经被大体合并成为魏、赵、韩、齐、楚、秦、燕七个强国(战国七雄),以及宋、卫等几个小国。这些国家的疆域远远超过春秋的诸侯国,甚至连周朝鼎盛时期的周天子直辖领地也不能与之相比。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强大的常备军、以及为维持这支常备军而建立的新型的政府体制。官职开始文武分流,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俸禄取代了封地。君权得到极大的扩张,国君的亲族开始逐渐退出政治的中心。
诸国中央政制
  相,直到春秋时期还只是承办礼仪事务的小官,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君的百官之长,列国普遍设置。秦国称相邦,齐国设左、右相,赵国称丞相,后各国均称丞相。   战国之前,文武不分,卿大夫入朝则为臣,出战则为将,即所谓出将入相。但是这种制度是以家族政治和家族军队为基础的,随着战国时大量常备军的设立以及连年的战争,专门的武将开始现。燕、赵、魏、齐等国设立将军职位,统帅常备军,位次丞相。秦国则只有在发兵出征的时候才临时任命将军,事毕而罢,平时以大良造为最高武职,以国尉次之。   虽然官职的世袭制度被废除,但是爵位得到保留。齐、燕、赵、魏等国的爵位分卿、大夫两等,卿分上卿、亚卿,大夫分为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这些爵位其实就是之前的官职名称,反映了之前周朝官爵不分的情况。秦国的爵位制度非常发达而特别,除少数爵位外,大部分爵位也是官职。秦国的爵位共设二十级(第一级为最低):第一级公士,第二级上造,第三级簪袅,第四级不更,是相当于士的,第五级大夫,第六级官大夫,第七级公大夫,第八级公乘,第九级五大夫,第十级左庶长,第十一级右庶长,第十二级左更,第十三级中更,第十四级右更,第十五级少上造,第十六级大良造,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第十八级大庶长(卿),第十九级关内侯,第二十级彻侯,其中第十六级以下官爵合一。
诸国地方政制
  战国时期,郡县制得到普遍的施行。县,本来作为特别行政区设立于边地,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县直属于国君。郡是春秋末年才出现的,始见于晋国,郡当时设在新占领的边地,当时的郡隶属于县。《左传·哀公二年》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郡的长官也因为郡为边地之因而初为武人专任,称守、郡守、太守,郡守之下设立统领一郡军队的高级军官——都尉,以及国君派遣监督郡守的监御史。随着被征服的地方逐渐稳定,人口日渐繁盛,郡之下又分设县,形成后来的郡县二级制。战国时期,仅齐国不设郡,全部分为五都,都设大夫,统领一都军政,其实与他国的郡没有区别。

  在县一级地方,主要的官职为令(秦国称大啬夫)、丞(秦国称啬夫)、尉、司马、司空。县令是一县之长,按照中国古代行政、司法合一的原则,县令也是县的最高法官。县丞位次县令,辅佐县令处理政务。县尉管理刑狱事务,负责地方治安与案件的侦缉。和国中职官司马主管军政不同,县的司马专门管理养马事务。但县的司空则与国中职官司空一样,也是主管公共建筑的官员,由于战国时代的公共建筑一般由受到刑罚的犯人从事作业,所以县司空也有管理监狱刑犯的职能。令、丞、尉、司马、司空均各自拥有属吏,称令史、史、尉史等。此外,韩国、魏国的县设御史,这里的县御史只是书记官,没有监察职能。韩国的县设有司寇,行使县尉的职务。秦国在蛮夷之地的县级政权称道。专门管理王室私用领地以及王宫所在的县级政权称都,都不隶属与郡,直接隶属于内史。
乡、亭
  县以下,设乡、里等,乡有啬夫,里有三老。这些不是官吏,是地方族属中地位较高者,可以代表县官处理轻微的纠纷,帮助征收税赋和安排劳役等。设于边地、要地、以及交通线附近的乡一级地方称亭,设亭长,为低级小吏,负责监视动静、捕捉逃犯、解送服役者等。
关、市
  战国时期,各国在地方普遍设置一些专门职务,如陆地诸关口设关吏、重要水道设置津吏、在较大的集镇和市场设置市掾、专门管理水利事务的河丞等。
编辑本段楚国的特殊政制
  楚国的国君被周朝封为子爵(后自称王爵),说明在周朝的诸侯体制中属于比较低级的。通常子爵封国与男爵封国都是一些地域很小的国家,但是楚国的幅员却很辽阔。全盛时期,楚国的辖地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全部、四川、安徽、江苏、浙江一部,在战国时期是地域最广大的国家。   楚国地处南方,它的文化背景与以北方文化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不同,而且楚国既不是周朝的亲族诸侯,也不是周朝分封功臣所建立的国家,更不是被征服的国家,楚国的建立是周朝对边远部族的一种承认而已。楚国自身也认为自己应当与中原文化有所区别(史记·楚世家: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所以,在政治制度上楚国与周朝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诸侯国有明显的区别。
爵位
  与周朝以及其他诸侯国相比,楚国的政治文化是比较落后的。就爵位而言,楚国直到战国初期才正式有了爵位的概念。楚国没有中原各国的卿、大夫的爵称(谷梁传·僖公四年:楚无大夫),爵位也不能世袭,只有军功才可以得爵。
国家政制
  早期的楚国设置莫敖一职,作为仅次于国君的执政官并统帅军队。楚武王时,另置大司马、左右司马等官,莫敖的权力与地位逐渐低落。楚武王五十一年,设置令尹,入则领政、出则统军。自此一直到楚国被秦国所灭,令尹一直是楚国的最高官职,兼有中原诸侯国之相、将的权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亲族出任,非王族担任令尹的,可以考证的只有楚文王时的彭仲爽(申国平民),以及楚悼王时的吴起(原魏国将军)两人而已。   位次令尹的,为左、右尹,再次为司马。左、右尹地位虽高,但在历史上未见有作为的,可能只是授予王族的荣誉职位。司马的权力范围很大,平时主管征收军赋、武器保管、士卒训练等,兼管军事建筑事务,战时则作为令尹的助手领兵出征(令尹不出征时则由司马为统帅)。   著名的诗人屈原所担任的左徒一职也是非常高级的职务,与中原列国的司徒相当,主管人民田土、赋税、监督地方官行政,还兼有迎送其他诸侯国使节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长兼外交部长。   楚国的刑狱由司败掌管,与中原列国的司寇职务相同。楚国的邻国陈、唐等国主管刑狱的官员也称司败,可能是受楚国的影响。   楚国的太师是专门辅导储君的官职,与周朝的太师相差甚远。   屈原任左徒之前出任三闾大夫。这是楚国特有的官职,主管昭、景、屈三个王室亲族事务,与后世的宗令、宗正职务类似。   楚国时已经使用阉人充任后宫的仆役,负责管理这些阉人与后宫庶务的为司宫,也是阉人。
地方政制
  楚国早期的地方政权为县,是各诸侯国中设县较早的国家。楚国的县官称县公,后改称县尹、县大夫。县有自己的军队,由县司马统领,战时并入国家军队。县官、县司马都由国君亲自任免。   战国中期,楚国也出现了郡的建制,多设置于边地,在县之上,由国君派遣武将镇守。楚国的郡守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务。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官位设置情况:
一、中央
  “三公”
  (1)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2)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①中尉
  ②“九卿”
  a.卫尉:皇宫保卫。
  b.郎中令:宫廷警卫。
  c.太仆:宫廷车马。
  d.廷尉:司法。
  e.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f.奉常:宗庙礼仪。
  g.宗正:皇室内部事务。
  h.少府: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I.治粟内史:全国财政税收。
  (3)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二、地方
  1.郡
  (1)郡尉 (2)郡守 (3)监察史
  2.县
  (1)县尉 (2)县令
  3.乡
  (1)游徼 (2)三老 (3)啬夫(小乡) (4)有秩(大乡)
  4.亭
  亭长
  5.里
  里正
  关于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设计类似的游戏:“秦有一壮士,身高八尺,是真还是假。”使学生了解古今度量衡标准的差异。也可以借助“历史假设”,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学生兴趣盎然,进入角色,“扮演古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并体会秦始皇采取措施巩固统一的必要性。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汉代职位表
汉朝将军位
一品 大将军 (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
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
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 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
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
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
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 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
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
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
司律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
护东羌 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
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
军或护军)
五品 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
宁远将军、
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
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
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 和戎护军、殄虏护军
(以上为杂号护军)

西汉的官职表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89

帖子

8938

积分

版主

http://wanghylp.blog.163.com/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9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2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主要官职 :
大将军:为将军最高称号,位在三公之上,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
大司马: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又废大司马设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灵帝末年,并置大司马与太尉。
大鸿胪:秦时称点客,汉武帝时更名大鸿胪,主管接待宾客等事。
大理:主管司法刑狱的官。
大长秋:皇后的侍从官,负责传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务,多由宦官充任。
中常侍:皇帝的侍从官,负责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东汉时专以宦官充任。
中郎将:东汉统兵将领之一,位次将军。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相府自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负责统领禁卫军。
中尉:即汉代的执金吾。曹操为魏公,建立魏国,设置中尉,负责维持都城治安。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置护军,后改为中护军,负责统领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太医令:汉代,太常.少府皆有太医令,属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少府的为宫廷治病 。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东汉时参与朝政。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太子文学:曹操设有太子文学数人。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的官员。曹匹为五官中郎将时,又称五官将文学。
五官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负责保卫京都和皇帝安全的官员。
长史:汉代三公及将军府属皆有长史,总管府事,类似今之秘书长。
少府:汉九卿之一。东汉时负责掌管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
车骑将军:位次大将军的高级武官。
从事:汉代州牧刺史的佐吏。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议郎:备皇帝顾问应对的官员,为郎官的一种。
司徒:主管教化的官员,为三公之一。
司空:主管营建和水利等事的官员,为三公之一。
司马:军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司金中郎将:主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
司隶校尉:管理京都地区的地方官,相当于刺史。并有对京都官吏的监督权。
主簿: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的官员。
功曹:州郡的佐吏。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主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管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记室:诸王,三公及大将军府内掌管文书的官员。
丞相:西汉初,丞相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复置,曹操自任丞相,权力更加集中。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主管刑法的官员。
军师祭酒:参谋军事的官职。后晋人避司马师讳,改“师”为“谋”。
光禄大夫:负责顾问应对的官员,属光禄勋。
别驾:州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区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
护军将军:隶属领军的武官,主管武官选举。资重者称护军将军,资轻者称中护军。
廷尉:见大理
典军校尉:灵帝中平五年(188)建立西园新军,设立八校尉,典军校尉为八校尉之一。
典农中郎将:曹操实行屯田制后所置之官,主管屯田区内的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等事,相当郡太守。
刺史: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官员。灵帝时,改称州牧。
刺奸令史:公府属吏,主管罪法之事。
建德将军:为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后不复置。
录尚书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文职,总揽朝政,重臣每带此号。
尚书令:总管朝廷政务及章奏的长官。
尚书仆射:尚书令的副手。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得称尚书郎,三年得称侍郎。
侍中:负责侍从天子,应对顾问的官员。
侍御史:负责察举非法的官员。
征西将军:高级武官名。不常设,谴将出征时临时任命。
虎贲中郎将:主管虎贲宿卫的武官。
河南尹:东汉将都城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合为一行政区,称河南尹,相当于一个郡。该地区的行政长官亦称河南尹。
参丞相军事:参与丞相府军事谋议的高级幕僚。
治中:州刺史的佐吏,专管文书。
相国:即丞相。建安十八年(213)魏国建立时置丞相等官,改称丞相为相国。
国相:王国的相。相当郡太守,为王国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
将作大匠:主管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官员。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骑都尉:统率皇帝的羽林骑兵的武官。
谏议大夫:朝廷的谏官。
御史大夫:朝廷主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都尉:郡的最高武官。
黄门侍郎:又称给事黄门侍郎,出入禁中,侍从皇帝左右,负责关通中外。
镇东将军:将军名号之一。东汉末有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各一人。
云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