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249|回复: 1

枞阳县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汪礼宝撰

[复制链接]

92

主题

82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积分
34636
发表于 2011-4-10 14: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枞阳县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
汪礼宝 撰稿

一.汪氏由来——得氏与封氏

汪氏封氏约始于公元前500年,汪氏来源于始祖名讳。汪氏始祖约生于公元前573年,传说他出生时左手呈“水”纹、右手为“王”纹,遂取名为“汪”。汪是黄帝的第59代孙、周文王姬昌的第16代孙、春秋鲁国国君鲁成公姬黑肱次子,因此汪袭姓姬。姬汪长而敦敏,植功于鲁,官至鲁上大夫,食采颍川,敕封颍川候。姬汪生一子名挺,挺又生二子,长曰诵次曰芒,芒之后未见记载,姬诵于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为都司马,仕居平阳郡,诵以祖父名“汪”为氏,并奉祖父汪为汪氏始祖,遂开汪氏之宗,鲁之平阳郡(中心在今山东邹城市平阳寺镇)为汪氏郡望。不言而喻:汪氏得氏始祖为姬汪(总系一世祖),汪氏封氏祖为姬诵(总系三世祖,封氏后改为“汪诵”)。

二.汪氏分支——官埠桥屯阳汪氏

枞阳县官埠桥屯阳汪氏始迁祖汪隆乙,为始祖姬汪第72代孙,出生于今江西省婺源县大畈(婺源始迁祖为56世汪道安,唐末因平战乱而由古徽州迁居婺源,任婺源总兵马司,敕封都虞侯;道安公孙58世汪中元迁居婺源大畈,官至吏部尚书,为大畈始祖)。明朝初年朝廷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移民,以平衡人力资源空间分布,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增强国力。隆乙公随父大五公,同迁徙大军一道从江西瓦屑坝经水路到枞川(今枞阳县城正大街老城区),在枞川蜗居数年,因水灾严重,不利于生产生活。又迁居屯田(今枞阳县官埠桥镇继光村汪家老屋),此地泉甘土肥,地可发祥,于是定居屯田。隆乙公后裔习惯以祖居地自称“屯田汪氏”。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第六次续修《屯田汪氏宗谱》时,屯田汪氏后裔以屯田地处白鹿山之南,连城湖以北,无论山水位置均在阳,阳盛丁兴,宗族发达,故改“屯田汪氏”为“屯阳汪氏”。大五公将隆乙公安顿好后,从屯田回婺源终老,隆乙被后世尊为屯阳汪氏一世祖,屯阳汪氏宗祠即隆乙公祠,隆乙公生一子名玺、玺公生一子名智才,智才公生四子名潀、淮、淇、沔,屯阳汪氏由此分四大房。

三.汪氏宗祠——屯阳汪氏宗庙文化的载体

原屯阳汪氏宗祠建于清乾隆49年,祠堂基地在今官埠桥中心学校(地名金岗),当时参与组织修祠工作的人员(姓略)有:伦昌、炳元、远宗、咸五、新太、文启、余万、幸立、廷芳。尊长:东万。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多隆阿部剿杀驻扎在桐城枞阳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驻守官埠桥的是陈玉成部将刘玱琳部。六月十九日,刘玱琳率兵1000余人在马踏石(今官埠桥连湖)、黄马河等地遭多隆阿部重兵伏击,损失惨重,刘玱琳被害,残部撤至官桥汪氏宗祠,被清兵用火器射杀,祠毁人亡。
现存屯阳汪氏宗祠为易基改建祠堂,座落在屯田(汪家老屋)东侧、汪家丁庄前。祠堂基地原属隆乙公曾孙汪沔(mian)的享堂基地,因原祠堂内有血光之凶,原基不宜重建,改用小房沔公享堂基地建隆乙公祠(捐祠基碑记见附录1)。该祠堂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竣工(其间参与组织修建工作的人员与事目见附录2)。光绪年间进行一次检修。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屯阳汪氏宗祠在此浩劫中也未能幸免,破坏分子以除四旧为由,将祠堂破坏得面目全非,时继光大队书记汪辉福等屯阳汪氏后裔极力保护,终将前进大门楼保存了下来。拆除的祠堂材料在大门楼两侧和东北两面建了汪祠小学。1999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改革规划,汪祠小学不在规划之列,学校整体搬迁到继光村张家咀。闲置的汪祠小学教室和祠堂大门楼,不久就沦为附近村民的牛栏和猪圈。屯阳汪氏后裔看在眼里,痛彻心头。2005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屯阳汪氏八位后裔(汪兴发、汪宏兵、汪国立、汪礼宝、汪笃五、汪辉忠、汪树友、汪秉堂)相聚一堂,商议重新修建祠堂,并成立屯阳汪氏宗祠修建筹备组(见附录3),后因工作需要,2006年7月16日,筹备组进行机构扩大,成立了屯阳汪氏修祠续谱工作委员会(见附录4)。为了保证祠堂修建工作合法,工作委围绕祠堂产权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会议开了无数回,过程艰辛曲折,总是无果而终。2007年9月,工作委办公室副主任汪礼宝(汪华文化研究会理事,汪氏宗亲网“家族之音”和“枞阳汪氏宗亲联谊会”管理员)通过汪氏宗亲网联系到厦门的汪伟蛟本家,向他请教并带回了一份泉州市文物管委会颁发的《泉州市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批准成立报告》复印件以作借鉴,才使工作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调整后的工作思路是将官桥汪氏宗祠申请注册为文物,以保护文物的目的进行修建,使祠堂修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汪松、汪永忠、汪辉智、汪宏兵、汪礼宝等族裔的共同努力下,在当时文体局主管副局长汪秀明本家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元月份,枞阳县文体局组织文物管理所实地勘察,正式确定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为“重要的不可移动的县级文物”。2008年6月27日枞阳县文体局下发文件——《同意成立汪氏祠堂修建筹备组》。2008年10月24日(农历9月26日)上午9时18分整,祠堂前进准时开工,并举行了较为隆重的开工典礼,为纪念这一历史盛况,工作委办公室请专业摄像师摄像摄影,并制作了光盘录像,塑封了珍贵相片留存。2009年10月8日祠堂后进开工修建,2010年5月8日汪氏宗祠中进开工,2011年3月汪氏宗祠全面竣工。在汪氏宗祠修建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2006年农历正月初五,祠堂后裔汪中胜、汪中文、汪中华兄弟三人首先捐款三万元,于2007年农历正月初六兄弟仨为其已故父亲汪辉友捐款一万元,2010年5月,汪中胜、汪中华兄弟二人再次出资三十余万元修建祠堂中进;2008年4月2日深圳建筑装饰集团公司董事长汪家玉寻根问祖,得知祠堂正准备修建,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先后捐款三十万元。还有很多值得颂扬的族裔,就不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会刻在祠堂功德碑上流芳百世!
屯阳汪氏宗祠风水堪称一绝。祠堂地形为罗汉椅,坐北朝南,前面是万亩连城湖,大门正对着湖对岸的笔架山中主峰,背靠绵延千里的龙山,左侧为金鸡山,右翼是白鹿山。屯阳汪氏先祖在建祠择基上,一方面考虑到上乘的地理风水,亲水傍山,人财两旺;另一方面暗示本族后裔:做人要象门前水,低调谦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做事要象祠后山,高瞻远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祠堂主体为三进十二开间,徽派建筑风格,主体为木结构。其中前进二层六开间,中进三开间,后进三开间。前进大门两侧有一对大石鼓,门框为三根汉白玉条石,门眉上镶嵌题有楷书“汪氏宗祠”的汉白玉石匾。跨进大门,齐后壁正对大门处立有一个屏风似中门,屏风两边赫然刻有“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的金字对联。上联典指汪氏44世显祖汪华,少年即以勇侠闻名,隋末天下大乱,汪华救万民于水火,带甲十万,据有宣、歙、杭、睦、饶、婺六州,建立吴国,建都歙州,建号吴王,唐武德四年为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大义归唐,唐高祖李渊嘉其诚,敕封其为上柱国越国公,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任歙州刺史,食邑三千户。下联典指南宋信州玉山的汪应辰,字圣锡,十八岁考中宋高宗绍兴年间头名状元,官至正秘书省丞相,宋高宗御赐他“江南第一家”金字牌匾。绕过屏风才可见到雄伟壮观的中进和后进。在前、中进两翼的联结处分别建有钟、鼓楼,步前进二楼的双楼梯就靠墙设在钟、鼓楼下方。双楼梯寓意天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提示屯阳汪氏后裔同辈或上下辈之间沟通理解,互敬互爱,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原祠堂前进二楼全部木板铺底,在本次修缮中,为了拓宽视野,修缮组决定将宝顶下方的单间底板拆除,走进大门站在楼下就能仰视二楼宝顶。厅顶部是双层结构八面形吊顶,按周易八卦布局设计,宝顶主体是龙案,画有“飞龙在天”,另外八面三横幅及四角共二十八幅绘画围绕耕读勤书、和谐发展的主题思想展开。中进前沿檐衬雕有刘海、金蟾、魁星(点斗)、状元(及第),后沿檐衬雕有和合二仙、寿星、财神(八位仙神简介见附录5)。中间梁托分别雕有双凤戏牡丹、双狮戏球。在中进与后进中间,立有一座高四米一,重达二吨半的三足鼎香炉(后裔汪泽群于2010年捐献)。后进左侧院内顽强地生长着两棵老桂花树,为同治七年(1868年)建祠时栽,它们见证着屯阳汪氏宗祠的历史。后进额枋上绘有二十四孝之六个孝图,分别是: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卖身葬父、啮指痛心、闻雷泣墓、弃官寻母(六个孝道故事见附录6)。
后进祭堂神龛正中供奉的神像为越国公汪华。汪华是汪氏第44代显祖,是汪氏宗族历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的显赫伟人,是中国隋唐时期的一位传奇而又传神的历史伟人,是古徽州的人文初祖、第一伟人。(越国公简介见附录7)。汪华像两侧自左向右依次供奉:汪氏得氏始祖颍川侯姬汪、史称汪氏江南始祖的31世龙骧将军汪文和、汪氏40世齐司马汪叔举、汪氏45世汪华七子薛王府法曹汪爽、史称汪氏婺源始祖的56世都虞侯汪道安、屯阳始迁祖72世汪隆乙。祭堂主牌位为屯阳汪氏始迁祖隆乙公神主,其两边供奉的是左昭屯阳二世玺公、右穆屯阳三世智才公,上一层自左向右依次供奉着屯阳汪氏四世祖潨公、淮公、淇公、沔公四位神主。

附录1:捐祠基碑记(见《屯阳汪氏宗谱》41卷)
立捐字:连生、映美、荣芳等情因我沔公(屯阳汪氏四世祖,字本渊,号云庄,生于景泰三年壬申四月初六日卯时,娶查林王氏生于正统十四年己巳正月初八日子时,生子一,秀;女四,长适岱冲赵魁。次适黄华方瑚生子三,长名懋,为湖广桃源县知县;次名极,为福建连城县知县;幼名依,由郡庠补国学生。懋生子四,名澹、滋、树,俱国学生,名洵,中南京乡试。三适青山曹姓。四适枞阳朱鹤。侧室查林徐氏生于天顺六年壬午十一月十二日子时,生子三,圭、莹、宪,女一适岱冲张铄;妣王氏卒于弘治十三年庚申六月十八日申时,得年五十有二,葬朱家冲大塘后,亥山巳向;妣徐氏卒于弘治十六年癸亥十月初五日巳时葬祖居前嘴,子山午向;续娶焦岭夏氏生于成化七年辛卯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子一,瑶,女二,长适黄华方楼,次适浮山赵姓;妣夏氏卒于正德九年甲戌二月十五日子时,葬陷泥冲姑墓侧,子山午向;续娶舒氏生逸无出;公卒于嘉靖三年甲申十二月二十六日子时,享寿七十有三,葬父侧,迁附没泥龟左肩,棺居右;妣舒氏卒葬失考。公赋性纯朴,处世精详,守己惟公,与人无诈,亦创别墅四所,令子各居其一,大率类乃父行云;王孺人贤能慈孝,勤俭柔和,始终不渝,遐迩一致,亦女中师表也。)享堂被兵乱折毁,意欲复建,柰兵燹(xia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之后屡遇年凶,人丁星散,难以复始。现祠宇亦被兵乱折毁,原基不便再建,但祠宇享堂均为祖宗凭依之所。我等合房商议,情愿将享堂基地,后以滴水为界,前以田埂为界,西以新立壁脚直下至田埂为界,东以田后地沟为界,以上四界明白,出捐与隆乙公(屯阳汪氏一世祖,行一,字隆乙,号逸、生失考,其先婺源人,世居大畈,洪武初随父大五公迁桐城枞川,后迁居屯田,今枞阳县官埠桥镇继光村汪家老屋,地处白鹿山之阳,泉甘土肥,地可发祥,乃卜筑而家焉。娶孙氏生逸,生子一,玺。公卒逸,葬藕塘前东首,子山午向,地名骑龙截穴;妣卒葬未详,或云同圹,有传另本。)造作祠堂。此系我房义举,并无逼准等情,自捐之后,听其在上建造祠堂。我房人等永无异说,立此捐字为据。一议:准我沔公支下十二世以上神主入祠免费;一议:沔公春秋二祀以及收租事听在祠宇办理。同治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立捐字。映美、连生、荣芳、宝寿、清和、义元、元和、广玉、宝树、秉宜、炳生、文林、福堂、发祥、经明、根长、谦六。谦六执笔,以上俱押。

附录2:同治七年易基重建宗祠与事名目(见《屯阳汪氏宗谱》42卷)
股长:允怀、球琳、鹤群、佳才;
钱总:文彬、庭曙;
监修:士达、佳才;
倡议:允怀、球琳、鹤群、百祥、百龄、子培、享荣、桐生、聪林、济才、秉勤、有周;
汇费:盛扬、步元、松林、元贞、映美、春雨、尊三、春阳、百春、三义、福星、定方、松柏、义发、金福、经良、宝寿、治家、有万、耕畲;
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新建节孝祠与事名目列后:
倡议募输:子培、允怀、聚才;
监造:百龄、福星;
钱总:子钦;                所有捐输载明碑记,永垂不朽!
同治十三年装修祠宇并建爨(cuan灶房)屋与事名目列后:
户长:允怀;          房尊:百祥、百龄、秉坤;            
钱总:子钦;          监修:百龄;
汇费:松林、义发、虎文、春阳、连生、百春、和鸣、华英、取家、正方、金福、映美、勤学、三义、经良、耕畲、子琴、秉勤、尊三、经明。

附录3: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成立会议(汪礼宝记录整理)
时间:2005年12月28日(农历11月28日)     
地点:枞阳县官埠桥镇继光村张家咀汪宏兵家
人员:汪宏兵、汪国立、汪辉忠、汪礼宝、汪笃武、汪秉堂、汪树友、
汪兴发(列席会议,未参与分工)
会议内容:
1.成立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
   顾      问:汪富贵、汪福海、汪松、汪实海、汪实刚(兽医站)
   名 誉 组长:汪实东、汪中胜、汪建国
   组      长:汪宏兵              副  组  长:汪国立、汪辉忠
   办公室主任:汪礼宝
   联  络  员:汪笃武、汪秉堂、汪辉武、汪树友、汪金宝、汪笃全、汪天友、汪笃学
2.财务制度
会议决定由汪国立、汪辉忠、汪礼宝三人分管财务。捐款收据采用定制的“修复汪氏宗祠专用收据”和“修复汪氏宗祠专用章”,资金由银行代管,开设专户,专款专用。
3.修缮方案
坚持“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力求使用原材料,根据筹集的资金核算工程量。动工前报请有关部门准,争取程序合法化。
4.工作要求
修祠款主要来源于汪氏后人。初拟以户为单位,汪姓每户200元,多出不限,捐款自愿。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捐款可直接交到办公室,也可通过银行代收。所有捐款一律开具修复汪氏宗祠专用收据,并加盖公章,办公室对捐款人登记造册,按金额多少和先后顺序排名于功德碑。个人捐款(多次捐款可累计)达¥10000元者单立功德碑,个人简介(有字数规定)由本人提供到办公室。筹备组所有工作人员另立功德碑。

附录4:屯阳汪氏修祠续谱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汪礼宝记录整理)
时间:2006年7月16日           地点:官桥街云山饭店
人员:汪实刚(县人大)、汪松、汪永忠、汪光明、汪涛、汪辉智、汪宏兵、汪礼宝、汪宣华、汪实东、汪实海、汪实刚(兽医站)、汪国立、汪辉忠、汪辉武、汪笃武、汪明生、汪笃学(共18位)  
会议内容:
1.汪宏兵作筹备组工作情况总结性汇报,汪礼宝作筹备组办公室工作汇报。
2.选举并产生新机构
名誉主任:汪实满(省人大)、汪家玉(深装集团)、汪友明(江苏轮驳公司)
顾    问:汪哲生(北京)、汪国祥(北京)、汪富贵、汪福海、汪勇(深圳成勇公司)、汪中胜
主    任:汪实刚(枞阳县人大)           
常务副主任:汪松(枞阳县委党校)
副主任:汪永忠、汪传生、汪光明、汪涛、汪琢玉、汪辉智、汪宏兵、汪实东、汪国立、汪辉中
委  员:汪礼宝(常务)、汪泽群(增选、铜陵)、汪玉华(增选、汪老)、汪中文、汪中华、汪秉堂、汪笃武、汪树友汪辉杰、汪宣华、汪建国、汪明生、汪实全、汪实虎、汪玉华(官桥)、汪实海、汪实刚(兽医站)、汪笃全、汪金宝、汪笃学、汪天友、汪辉斌、汪实河、汪辉武 、汪志中、汪辉全(增选、安庆)
办公室主任:汪永忠             副主任:汪传生、汪礼宝     
联络组组长:汪辉智             副组长:汪琢玉、汪辉杰
编修组组长:汪光明(主编)     副组长:汪礼宝(常务副主编)      
修缮组组长:汪宏兵             副组长:汪国立、汪辉忠
合肥联络员:汪笃云             安庆联络员:汪建国、汪辉全
池州联络员:汪和生             铜陵联络员:汪秉萼、汪泽群        
3.新机构成立后,原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组长汪宏兵代表原筹备组宣布,自2006年7月16日起,原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机构废止,由屯阳汪氏修祠续谱工作委员会接替原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开展工作。

附录5:八位仙神简介(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民间传说)
刘海与金蟾: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相传魁星是主宰科举考试的神,中国历史上的魁星,是指道教中的唐朝时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据说钟馗是主管人们科考命运的文曲星,所以自古文人们都拜请钟馗,人们说:“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人们纷纷到钟馗故里拜请钟馗、并在全国各地建有魁星楼,将钟馗的像供奉其中,以便于人们就近祭拜。,他手里拿了一支笔,专门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谁梦见魁星,谁就能成为考场上的幸运者。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第,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状元,都称状元及第。明清时期,“状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
寿星,又称南极仙翁。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寿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寿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刘海被奉为文财神,钟馗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唐代师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共爱一女。临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世传之和合神像,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

附录6:二十四孝之六孝图讲解(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民间传说)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闻雷泣墓:王裒(pou聚集),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附录7:汪氏44世显祖唐越国公汪华简介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英发、号国辅,是汪氏宗族历史上一位里程碑式显祖(颍川侯汪第44代裔孙),也是中国隋唐时期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伟人,在徽州有着崇高的威望和深远的影响,史称吴王、 上柱国越国公、汪王汪公大帝。
汪华于隋开皇六年丙午(陈后主至德四年,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归葬歙北云岚山,庙食乌聊山。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生灵涂炭。汪华受命于危难之时,为保境安民毅然起兵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江南六州,建立吴国,建都歙州,建号吴王,带甲十万。此后治理六州十多年,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令,为人民休养生息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他为政宽弘,爱民如子,促进了古山越族与中原南迁世家大族的融合与和谐,为后世徽州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初全国行将统一的时代,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动放弃王位,大义归唐,使六州人民免于一场战争灾难,维护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他顾全大局,恪尽职守,唐贞观之治时,奉诏进京参掌宫廷禁军,特别是在贞观19年及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征辽的四年多里,他受诏任九宫留守与丞相房玄龄共襄朝政;他事必躬亲,夙夜尽瘁,直至病逝于任上,为大唐盛世——贞观之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1300多年来,徽州暨江南六州的黎民百姓始终爱戴他,怀念他,祭祀不断,香火不熄;自唐以来历朝皇帝始终把他当成忠君爱国的典范,肯定他,褒扬他,先后有11位皇帝(唐玄宗、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宋孝宗、宋宁宗、宋理宗、宋恭帝、元顺帝、明太祖、清文宗)19次下诏嘉封他;历代达官、文人始终敬仰他,参拜他,周歆、吕蒙正、汪伯彦、朱熹、苏辙、文天祥、护都答儿、辽肃王、胡富、汪志伊等数百人题词写诗颂扬他。
在当代,随着徽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国公汪华越来越被国内外徽学专家学者所重视、所敬仰,尊称他是徽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徽学专家叶显恩教授指出:“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第一伟人”;著名徽学专家张脉贤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的人文初祖”。这是因为,古徽州从隋唐时期一个偏僻蛮荒之地,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的“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和“徽商故里”,引领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数百年,特别是享誉中外的徽文 化,如徽州戏剧、徽州民间信仰、徽商文化、徽州民俗文化、徽州宗族文化、徽州庙会文化、徽菜等等,都与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渗透着他持久而长远的影响。
唐越国公后裔屯阳汪氏嫡20世(总第91世)裔孙汪礼宝撰于枞阳。
二〇一一年四月                              
持易处世,谦和为人,此为“易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75

回帖

1777

积分

新手上路

安徽枞阳项铺镇汪氏是白杨汪氏

积分
1777
发表于 2011-4-10 1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安庆,枞阳项铺镇汪氏是白杨汪氏,都是第73世万六公的后裔。万六公生子二:富一、富二。太湖的继生公支、胜六公支是富一公的后裔,我们是富二公的后裔。我们的世系是:第73世万六公——次子富二——浩然——文二——通一(为一世)——受二——才三、才四、才五、才六、才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