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郑州讯“我们发现了郑州市历史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庙。”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汪松枝昨天向记者报料,他们的考古普查队在荥阳城关镇的汪沟村有了重大发现。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了荥阳城关镇汪沟村,村南有一个占地近8亩的小院,门楣题写着“汪氏家庙”几个大字。
在家庙祠堂里,有一块刻着“汪世源流”字样的大石碑,两旁是一副对联,写着“颍川世胄辉麟阁,赵国家声振凤城”。碑上记载着汪氏家族的渊源,中央上方有“周公旦”字样。
负责看管家庙的汪树林老人说,汪家先辈西周时被封鲁国,至今已有99代。这块碑历经沧桑,被奉为汪氏家庙的神物。“1958年破四旧时,村民担心石碑被毁,连夜挖坑把石碑藏了起来,直到1986年才挖出复位。”负责此次考古工作的汪松枝说,这块碑为明代所刻,应是汪氏后人依家谱所修。“我们汪家在这里扎根600多年,香火一直延续不断,现存的家庙始建于清同治四年。”汪树林说,家庙里存放的家谱碑有40块,从春秋时的鲁国汪氏一代开始记载,到现在共计99代,“只要汪家生了男孩,就可以向家庙呈报续家谱。而郑州周边几乎所有汪姓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名字”。
汪松枝说,这是他们目前普查到的郑州市古建筑保存最完好、谱系最完整的祠堂,“其碑文内容之丰富、年代跨度之大,十分罕见。我们还发现,近代汪氏家谱中,有不少人是黄埔军校生,其历史研究价值和家谱文化研究价值都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