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和弘扬汪华文化 为构建和谐盛世做贡献
——汪承兴在电白县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重新走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大好形势下,在广东省引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在电白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有关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下,电白县汪华文化研究会隆重成立了!首先,我代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向电白县汪华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越国公汪华,是中国隋唐时期一位叱诧风云的历史伟人,是古徽州一位传奇、传神而又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是汪氏宗族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显赫伟人。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代,他统帅精兵十万,先后攻占了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江南六州,建立吴国,称帝吴王,保境安民,镇靖一隅,使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他统治江南六州二十多年,为政宽宏,轻赋税,重农桑,保护商贾,特别是他促成了古山越族与中原南迁世家大族的融合与和谐,解决了古徽州一大历史难题,民族和谐,富庶一方,为后世徽州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唐初全国行将统一的时代,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动放弃王位,于武德四年九月归顺李唐王朝,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中国史上一次内战和民族分裂,以身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使长江两岸的黎民百姓免除了一场战争灾难。唐高祖李渊赞其义举,诏封其为方牧、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爵位从一品;任歙州刺史,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诸军事,继续统治江南六州,为一方封疆大吏。在大唐贞观之治的时代,他于贞观二年奉诏进京参掌宫廷禁军,任左卫白渠府统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忠武大将军,为大唐王朝的宫廷警卫作出了重要贡献。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征辽,诏任他为九宫留守、辅朝政,五位夫人诏封一品,赐五花冠,官至从一品。在唐太宗李世民征辽的四年多里,他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夙夜尽瘁,事必躬亲,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宫廷和辅助朝政两大任务,有力地保证了战争期间国家稳定和宫廷安全,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充分肯定,唐太宗李世民返朝下诏嘉其“忠勤”,为大唐贞观之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大唐贞观之治一名重臣。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初三,他因操劳过度病逝于长安任上,唐太宗李世民先是派太医诊治并赐药,后又御赐金银绸缎和东园秘器,还委派丞相褚遂良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谥号“忠烈王”。永徽二年,遵其遗愿,并得到唐高宗恩准,在众官兵和子孙护卫下,归葬歙州云岚山。
越国公汪华逝世后,一千三百六十多年来,江南六州黎民百姓爱戴他,怀念他,先后建立七十多座汪王庙祭祀他,把他当作能够保佑众生的汪公大帝来供奉,当作能够消灾御患、有求必应的“菩萨”来祭拜,祭祀不断,香火不熄。历朝皇帝褒扬他,,把他作为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楷模来表彰。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和清光绪等九位皇帝十九次下诏加封他,并下诏保护他的祠庙和墓地;还分别对其祖父母、父母、五位夫人、九个儿子、孙子、弟弟、堂弟、族弟、部将和古山越族首领等四十多人加封达一百多人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敬仰他,参拜他,题词、题诗、著文赞颂他,据初步收集,唐玄宗、宋徽宗、宋宁宗、李纲、赵普、周歆、吕蒙正、汪伯彦、朱熹、苏辙、文天祥、辽肃王、胡富、范成大、罗愿、程敏政、许承尧等三位皇帝、七位丞相、几十位大臣、将军、上百位州官、县官和文人雅士,题词、赋诗、著文达二百多首(篇)。唐玄宗李隆基题词:“煌煌纶音,光贲我祖。保据勋高,大启尔宇。威著款诚,为唐室辅……”南宋丞相文天祥题诗:“功勋赫濯,泽庇奕疆;历朝褒赠,庙食维光”。元代状元护都答儿赋诗:“庭下摩挲堪古碑,贵王功德自巍巍。洞中藏马今犹在,梦里成龙世所稀。同猎几人能得鹿,尽忠一表独知机。唐家陵寝今何在?可似王陵耀翠微。”明朝大臣程敏政赋诗:“闻说真人起晋阳,六州图籍便归唐。干戈竟免群生难,簪笏宜传百世芳。”清朝大臣张应昌赋诗:“保障东南有二王,归唐归宋说钱汪。独全民命离汤火,能识天心罢斧戕。史传略详虽有阙,湖山祠祀并升香。两家福报云礽盛,吴越千秋爱不忘。” 民国政府总理汪大燮题词:“溯唐宋元明,以迄昭代,千百年叠锡崇封;想当时建威炀季,受爵李宗,统歙、宣、杭、睦、婺、饶,同邀保障。”越国公汪华的历史功绩:一是保境安民,六州太平。二是建吴称王,造福一方。三是弃王归唐,为国为民。四是忠君勤政,千秋楷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国多次召开的历史和徽学研讨会上,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丰功伟绩。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唐力行教授指出:“越国公汪华其实是归顺唐朝的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领袖,对巩固唐王朝政权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中国徽学泰斗叶显恩教授提出:“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的第一伟人。”中国著名徽学专家张脉贤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越国公汪华是古徽州的人文初祖。” 这是因为,古徽州从隋唐时期一个偏僻、蛮荒之地,到宋、元、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和“徽商故里”,引领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数百年,特别是享誉中外的徽文化,如徽州宗族文化、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戏剧文化、徽州饮食文化,直至新安文化、程朱理学、徽派朴学等等,都与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渗透着他持久而又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可以说,越国公汪华文化既是徽文化的源头之一,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化了的邹鲁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越国公汪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遗产是:一心为民,一切为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电白县汪华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为汪华文化、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我建议:要以成立大会为契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治会,坚持研究会的宗旨和方向,在电白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汪华文化研究会办成电白县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要广泛联络海内外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作用,适时举办学术研讨会。要有计划地开展对越国公汪华生平事迹、历史功绩、文化遗产等的研究。要继承和弘扬越国公汪华文化“一心为民、一切为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遗产,努力践行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富民强国的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并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要以汪华文化研究会为平台,广泛联络海内外汪氏宗亲和越国公汪华后裔,引导他们回国投资,建设祖国,建设故乡,要求他们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多做工作,为广东省和电白县的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是总参谋部某部原政委、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电白县汪华文化研究会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