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09年10月25日是广东揭西美德(九斗埔上门)君用汪公祖祠15年祭祀的日子,旅居海内外的裔孙拔冗莅临,和家乡的宗亲同堂共祭在位的列祖列宗。这天阳光明媚,秋风爽爽,是举行祭祠活动的大好日子。
我们一家三口提前一天(临近中午时分)从深圳出发,驾着小车直奔老家准备祭祀去。
车出深圳市区后从横江直上高速,朝着汕头方向驶去。车辆行至淡水时,交管部门在前面设置了路障,通行的车辆按照绕道路标开往普通公路,然后再朝汕头方向行驶。眼前封闭的高速公路路段依稀可见远处正在施工维修。碰到这种情况完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若是全线行驶普通公路回到揭西老家很可能会增加一倍多的时间,原因是平均车速将会减缓一半,所走的路程也比高速公路要长一些。我们的车子在人多车多的公路上缓慢行驶,车速控制在60左右。这些沿途的乡镇,摩托车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多数横冲直撞;不是抢道而行,就是霸道而走。行驶这样的道路相当费神,要瞪大眼睛,即时避让,否则就会与他(她)亲密接触,酿成大祸!车来到了惠东路段时,滚滚尘土扑窗而来,碎石砂粒铺就的辅道在车流的涌动下溅起滚滚尘埃,弥漫空中,路上能见度不足10米。当中有两部奔驰可能因躲闪不及而碰在了一起。我们穿行在这条辅道上,有股无奈的感觉。长长的车流扬起的粉尘不断地撒落在挡风玻璃上,越积越多,严重影响行车视线;车配刮雨器又不宜直接刮落它,只能靠着连续晃动的车身逐渐抖落这些该死的尘土。还好,这段路不算很长,断断续续走了近20分钟后改入正道。离开时感到如释重负,精神振奋!
车窗外阳光融融,彩云朵朵,四周煞美的青山绿水,与车内清脆悦耳的歌声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家乡的列祖列宗在保佑着裔孙们平安归来,共贺盛典。
这次君用汪公祭祠是建祠15年来的祭祀,我记得以前曾祭祀过三次,包括入祠庆典。第二次祭祠,我曾带着老婆一起回去庆贺。君用公祠是境外裔孙花巨资兴建的。整座建筑布局严谨,做工考究,气势恢弘。
听说今年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国家对出入境人员检控比较严格,海外裔孙因此不便回乡祭祠。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有些无奈。华侨同胞,修祠祭祀,功德无量!公祠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我们也是裔孙之一,尽份绵薄之力,天经地义!
前面的高山峻岭是稔山,位于山麓南边的城区是稔山镇。她是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吕钦的故乡。
我们从稔山镇内经过,后经吉隆、梅陇、陆河等地,回到河婆时已是晚上7点正。一路上省道、国道、交替而行,穿过的村镇有几十处,颇费时神,阽危频生,幸得祖宗保佑,不会沾谁惹谁,顺风顺水。
河婆是揭西县城,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这里的地方小吃有一定名气。像客家酿豆腐、炒水粄、肉丸汤、包粄、擂茶等等是客家人的最爱。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选了一家饭馆,美美地吃上了一餐久违的家乡饭菜。
这里的“美美”非同一般。因为我老婆是一位纯正的东北人,喜欢吃辛辣食品,自从跟了我以后,几乎天天陪着吃客家饭,就是不可口,她也不好也不敢吱声,这就应验了客家人(嗯兜啥)的俚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八字真言,它所折射出的无形威力可以降伏那东北虎(噱头而已,其实是爱的力量,是东北女子可爱的一面),因而体现了客家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男人拍板,公鸡打鸣的传统习惯,所以她的口胃逐渐适应了客家人享用的饭菜,再也不会因此而受挨饿。
我们在县城吃饱喝足后,付上饭钱,带上行囊,继续赶路。河婆镇到老家还有37公里,约要半个钟头后方可到达。我们乘着浓浓的夜色快马加鞭,加速前进。出城后的车速到了80左右,车窗外的山山水水呼呼而过。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揭西人,对家乡的景区多有体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觉得揭西的山水是独一无二的,她会让你陶醉,让你着迷,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真正替代她!
山峻湖美,美在揭西。我们家乡境内山峦叠嶂,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您来到揭西,会满眼翠绿,心情舒畅;若登上大洋景区,您会发自肺腑的惊讶,原来揭西的自然风光竟会是如此的壮美。雄浑的大北山横贯揭西全境,山势陡峭,群巅起伏,绝巘争奇;茫茫山岚,宛如蛟龙腾空,搏击雾海。这里山、湖、溪紧凑,形、声、色兼收。她曾是当年英国牧师消署度假的圣地,也是多年来成功人士长途跋涉,享受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揭西境内还是客家人与潮州人和睦相处,繁衍生息的地方。全县90万人口当中,潮、客人数各占一半。平时你说你的潮州语,我讲我的客家话,各自的声音互不着调,意思千差万别,若不懂对方语言,又不会讲普通话,彼此交流起来就好像与老外对话一样困难,非靠手脚比划不可,连联姻成的一家人都是这样。挺独特吧?
因此,家乡这边打出的旅游品牌是:“韵味独特潮客风,绿色生态揭西游。”
思绪间,我们已进入了新洪地段,前面京明度假村的灯光已透过车窗映在脸庞,顺着光线望去,度假村上空光亮如昼,景色迷人。
我们在车上商定好,先到圆墩亲戚家冲凉,然后返回老家休息,翠日一起参加祭祠。车子经过京明时,我们无心多恋美景,希望趁着夜色早点回到家中。
来到圆墩时,路旁的操场正在放映电影,有不少村民在观看。
我们在亲戚家冲完凉后匆匆返回美德家中,时值晚上9点。这趟回家,前后共花了9个小时,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十多年后再走回这条道路,一览沿途的风景,也未尝不好。小孩倒是不容易,他晕车,途中吐了3次,连喝进去的水都不折不扣地呕了出来,在路上瞅着他的样子挺辛苦的。
不过,老婆和小孩到家后,精神状态还可以,他俩也没休息,接着便在家里忙着收拾东西,打扫卫生。我独自一人出去打听君用公祠明日祭祀的准备情况。
当我走在通往祠堂的村道上时,感受到了庆典前夕的喜庆气氛。在商店对面的路口处,高高悬起的“热烈欢迎来宾宗亲光临指导”的横幅标语赫然醒目;往里边的操场、公馆*和连着公祠的“塘唇路”上,彩旗招展,人来人往。
公祠前面与戏台之间的上空点缀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在秋风中猎猎飘舞。公祠正门前的方案上香烛冉冉,气味馥郁。门前开阔的水泥地上有20多人在观看木偶戏。上场表演的木偶,个个身穿古装服饰,口讲正宗客家话,语言动作配合默契,场面惟妙惟肖,酷似真人登台表演。这场木偶戏是聘请五华县的民间戏团演出。约晚上10点半时,木偶戏在一片笑声中收场。有几位看更的留在公祠。我和他们聊了一下,大概知道了准备次日祭祀的情况。主祭是君用公裔孙,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知名企业家,世界杰出华人汪林冰博士;旅泰裔孙这次归来三位参祭;宗亲为祭祀的捐款已陆续到位;明日祭祠庆典将准时举行。
我在公祠内外大体上瞧了一遍,可见对联贴了不少,家具也基本准备到位。
公祠正门前上方的前檐边悬挂着“君用汪公祖祠15年祭祀纪念”的横幅。正门上的对联书写的墨彩凝重,沉实遒劲:“君子重德源流远;用公知伦泽润长”与上方的堂名“汪氏君用公祠”相映生辉,气度非凡。在公祠内,富丽堂皇的大厅顶上,漆金的“崇德堂”三个大字光彩熠熠。位于正龛前的八仙桌面上,盖有刺绣图案和文字的鲜红色绸布。再往后15米开外的地板上,摆着二排桔红色垫子。两边走廊分别竖着排开几排长凳。
晚上11点半左右,我离开了公祠,返回家中休息。
天晗时分,人声聒耳。我一夜似睡非睡,清醒时感觉有点疲意,不想起早忙乎,懒在床上打眯眼。早晨6点30分时,才懒洋洋地起床穿衣,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瞅着小孩还躺在酣梦里,老婆还算勤快,已经起早忙碌。我盥漱后独自来到公祠,负责办理捐款的房亲们已忙着公布收款情况。他们在墙上贴了三张大红纸,密密麻麻写了不少捐款芳名和金额,我将人家让我捎来的款项和我自己一家人的捐款一起捐上,受理的堂叔给我打了收条,接着他们就一一往墙上的公告栏里公布,听他们说还要做成瓷片贴起来,作永久性纪念。围在跟前看着捐款栏的人数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我基本上都认识,大家少不了一番亲热。在公祠正门前摆放着好几排八仙桌,桌上摆满了各家各户送来的祭品、清酒和银纸等。外面归来的和在老家的裔孙不管男女老少基本上都前来拜祭,场面隆重而热烈。在此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同学和孩提时的同伴。其中有一位是在中山做生意回来的老同学,长相变化挺大,当年的童颜童真,与现在站在眼前的黑胡壮汉形同俩人,不敢想象他咋长成了“黑老大”抑或是CANG老板的模样?让人误以为他可能有一股彪悍的杀气;不过,从长相和气色来看他可能有发大财的机会。但愿他早日财运亨通,事业兴隆,我也可以借点光。在这种场合,大家很珍惜相聚的时光,彼此聊起的话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似有久别胜新婚的喜悦。
我不敢再扯絮下去了,家里还有俩位成员等着我买早餐回去给他们吃呢。宗亲说公馆有鱼粥吃,叫我们一起上那边去吃早餐。可我考虑到咱们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不要给人家添麻烦,还是自己买点吃好。位于公祠北边的公路旁,有熟食店和小百货,还有做早餐的,我到了这里买了三盒肠粉和几支矿泉水,赶紧拎回家中。我们仨人挨了一个早晨,未吃未喝,感觉肚子饿得发慌,一番狼吞虎咽后,全身上劲了许多。吃完了早餐,赶紧锁门走人。别大老远跑回来拜太公捞个后去先回的便宜,这样的偷工可不咋地道,你说是吧?
金秋的曦阳,和煦宜人。我们仨人在吉日良辰来到了君用公祠堂内,这时已是上午8点30分左右,祠堂内的席位上坐满了众多的裔孙和来宾,热心的房亲和工作人员及时给我们安排坐位,并送上迎宾胸牌和瓶装饮用水;主持人亲自前来邀请我到上面就坐,我看看前来参祭的人员很多,满堂座无虚席,站立者还有不少,对此我婉言心领,表示感谢。祭祀讲究人气和气氛,适当的音乐和声响对整场的活动效果至关重要。旁边的伴奏乐队,鼓声咚咚,锣声铿铿,呐声阵阵,使祠堂内外沉浸在庄重、喜庆之中。
主持人汪细尔先生代表君用公祠祭祀筹理会推荐:裔孙汪林冰先生为主祭,汪**(侨裔)先生、汪秋能先生等为陪祭,汪造快先生为唱立,汪潮伟先生为礼生,汪波先生朗读祭文,汪恕钦先生唱歌鼓词。
然后唱立者出场,宣布:“吉时已届,典礼开……始……擂鼓三通,呐贺三声……主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等等)”
主祭者,陪祭者必须按指定的位置跽下,听唱立者行稽首礼。随后主祭者起立跟着(摇扇的)礼生转圈盥洗,再回到原地长跪,按照唱立者发出的声令,双手接过执事者递来的祭品,举过头顶向列祖列宗敬祭。作为主祭者的这样敬祭动作要反复进行数以十回,中间还要叩头膜拜,以示对先祖的顶礼与虔诚。各家各户摆上的祭品也要自己在祭祀中以唱立者的要求挪动一下。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裔孙在给列祖列宗开饭局时,不能只顾上菜,不顾夹菜劝馔吧。
祭祀仍在隆重地进行中。接下来是读祭文,唱歌鼓词,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原因是对先祖
君用汪公的生平知之甚少,没有相关的任何文字记载,传说中的一鳞半甲也无从考证。因此,只能采用一些形式上的言词充当其中,根本谈不上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过好话连篇倒不假,如果我今生能兑现当中的一两句内容就足矣。为了不占用篇幅,恕我不在这里转述。
乡下举行这样的祭祠活动,多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国家政策好了,经济发展起来了,民间的各种古老活动也随之逐渐兴盛起来,祭祠是其中之一。我们美德村共有七个自然村,近九千人口,基本上是同宗同姓。在这七个自然村中,村村有祠堂,有的还不止一个。整个村庄又有汪氏总祠。修建祠堂和祭祠需要不少银两,这些费用全靠裔孙们捐款解决。二十多年来,本村旅居海外的华侨、香港同胞以及出外的乡贤纷纷慷慨解囊,进行建校筑路,修祠祭祀等各项公益事业,为造福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这次祭祠是第四自然村(上门)的君用汪公祠堂。我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已不止一次,当中还当过一回礼生,知道其中的环节很繁琐,讲究也很多,有许多用语我们平常听都没听过。像“江腊”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名字?理由又是什么呢?很费解吧。其实这“江腊”是指摆在祠堂里当作祭品的(已掏去内脏的整具)猪羊口中分别含住的那个新鲜桔子。还有众多祭品名字挺特别的,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罢了。说到底这都是人为的道具,年青人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探究个中的原由,只要量力而行,主动参与就OK了。多赚点钱,多干点事业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腰包鼓了,想办啥事都不难,只要有热心,公益事业随时都可以做。像祭祀的主祭者多是功德无量的慈善家。
君用公祠内壁上贴有旅泰裔孙、著名侨商汪东发先生撰叩的建祠序,内容是:“十年垂世三百秋,裔孙足遍五洋洲。纵然异国风光好,孰若家山绿水流。落叶西风催岁月,堂前镜里惊霜头。今朝盛典昭家庙,隔席欢呼干酒瓯。”这是拳拳赤子的情感流露和行动表现。汪东发先生热心公益,花巨资在家乡建校筑路,修祠祭祀;他是身先垂范,报效桑梓的楷模之一。
祭祀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唱立者呼喊:“凡是君用公的裔孙请就地跪下,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升……”
盛奉祭品,顶礼膜拜是祭祠的主题。作为敬奉先祖,缅怀祖德,是每位裔孙应尽的义务。但不能以此希冀祖宗保佑而守株待兔,觊觎身外之财。
潮汕地区祭祠习俗讲究排场和互相攀比,比较重视外在形式。这对家乡倡导孝风应该有一定作用。不过这种情况是否利大于弊还不太好说。最好是将左邻右舍、邻村邻寨对待老人的行为多作比较,多搞攀比,看看是哪边胜出,谁是“金榜提名”。应该多来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尽量让老年人过得顺心、舒心;千万别将自己必须赡养的老人家当作包袱一样拎着,甩来甩去,抛上扔下,最终将其折腾进阴曹地府后又惊恐厉鬼半夜造访而不得不像宝贝一样供着,尽在阳间耍些昧良心,骗鬼神的伎俩。要铭记“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当然,这和祭祠祭祖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因为列祖列宗生前我们无法见到,就是最近的祖辈最多也是孩童时见过而已,那时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真正孝顺老人,顶多是做个乖孩儿罢了。现在自己条件允许了,用实际行动缅怀先祖,弘扬祖德,适当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是完全应该的。今天你敬孝,明天孝敬你;敬人就是敬自己。
但如果办理后事也要一味搞攀比,穷摆阔,那可是雪上加霜的事,要不得。富人开创的先例,形成的风气羁绊着穷人也硬撑着跟随,这可不好。生离死别本来就是痛苦的事,还要大操大办,好像百岁老人过生日一样——难得有一回,如此的表现实在不相衬。如果死的不是什么名人,伟人,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有何必要大搞特搞身后事呢?更何况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爱因斯坦都是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对身后事不作任何操办。相比之下,我们又算什么呢?当然这事不可能一刀切,各家条件不同,各有选择如何操办后事的权力和自由,但人死不可复生,和其它生物的灭亡一样,根本不存在前生、后世这样的事实,没有必要整得轰轰烈烈。我在这里说这话并不是指某某某出不起那为数不多的几万块钱,而是转为反映那不少乡亲的心声。一切从简,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节哀才是理性行为。请相信,利人终会利己。这些言论也许和某些人的观点或做法是方枘圆凿,格格不入。但悫士不讲假话,世事会变,风水会转。哪家没有悲欢离合?谁家没有贫穷过?白事不宜当作贺宴摆,更不能当作庆典过。不然,穷苦人家会难上加难,倍受煎熬!堂上的列祖列宗若知道如此也会心系子孙,寝食难安!(请注意:这些言论不针对任何人,只对乡下形成的这种风气而提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罢了。)
言归正传。祭祀已接近尾声,唱立者提议:“君用公的裔孙请到前堂来持香火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升……高高升……大家回去平安顺利,身体健康,事业兴隆,财源广进,合家幸福……恭祝来宾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君用公祠祭祠庆典就此圆满结束,时间是在上午10点。参加祭拜的裔孙和来宾陆续退堂;主祭者和唱立者等押轴尾行,我和他们在公祠门口聊了一阵,和汪林冰先生互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待他日到来深圳时再叙。在祠堂门外的裔孙们按照唱立者的吩咐,将祭拜的银纸、大报等全部拿到堂前的空地上烧给在上的列祖列宗,各家各户送来的祭品也原封不动地拿回去。每一次祭祀,列祖列宗都不会吃裔孙们敬奉的祭品,他们只要后代有诚意和孝心就足够了。
堆积如山的银纸在空旷的水泥地上不断燃烧,袅袅的银烟随着阵阵秋风升腾而去。待到银纸烧得七七八八后,裔孙们就地集中在公祠前面合照。不少宗亲可能没有听清楚要留下来照相,提早挑着祭品回家去了,因此,这次合照的人数少了许多。
照完相后,大家到公馆休息,准备一起吃午宴。
上午11点多宴席开始,八十多张八仙桌坐满了乡亲。每张桌子上了十五六个菜。鸡鸭鱼肉,猪羊鳖鸽,全成了桌上的美味佳肴,甜品也很可口,会饮酒的聚在一起吃饭更有气氛。各自然村的代表在上位席上就坐。席间大家举觞称贺。主持人先后邀请汪益加先生和汪国枢先生讲话,然后由唱立者代表君用公裔孙致谢辞。
醇醪笑靥迎佳宾,深情厚谊送亲人。
君用公祠祭祀宴请于当天中午12点多开始退席。离席后我们到老房子处转了一圈,之后我独自去了维新公祠一趟。由于小孩明天一早要上学,我俩要上班,因此没有时间去串门。我们同亲戚打声招呼后便起程返回深圳。
此次祭祠,行程匆匆,意犹未尽。目睹乡贤表现,感触颇深!本人心余力绌,有待努力。现奉上几句肺腑之言:祭祠弘德业兴旺,孝敬成风人心昶。但愿美德笃美名,世代裔孙永留芳!
——谨以本篇拙文与宗亲们共同纪念汪氏君用公祠15年祭祀庆典。(汪朝领2009年10月)
*“公馆”一词早已有之,意思甚广。这里因篇幅限制,只能对其作简单解读。古时,公馆就是诸侯的宫室;到了近代,它是高官、名流的宅府;现代的公馆多是指超豪华住宅。深圳有少数高级楼盘就打出了某某某公馆的冠名,如沙头角的“皇家海湾公馆”等。
上文中出现的“公馆”是指我们家乡的公益建筑中具有普通使用功能的建筑群体,一般由楼房、平房和宽阔的场地组成,外面用围墙连成一个整体,专供族人决议公共事项和举办各种白、红喜事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