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4-9 13: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诵弟汪芒,尽管汪氏家谱只记下他的名字,但此人在汪氏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人们说到汪姓起源,必提到源起有二(主源,其他为改姓):一是汪芒氏之后,一是鲁成公次子之后。将汪诵弟汪芒与古汪罔国混为一谈。据古史记载,大禹曾会天下诸侯于会稽山,汪罔国国君防风氏迟到被禹杀之,他的国民逃到山里,有的以国名汪罔为姓,后简姓汪。孔子说汪罔国在现在的湖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历史传说,大禹只生活在中原一带,即使是商周时期,他们的统治势力也未能达到江南。即使有汪罔国,也只能在中原。何况孔子说“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今为大人。”此书注解指出:“汪芒,长狄之国名也。”封、禺二山,根据《方舆纪要》考证,位于现在浙江省武康县的东方和东南方。汪芒氏在周时不再名“汪芒氏”,而叫“长狄”,至孔子时又叫“大人”,即使亡国,国人也不再姓“汪芒”或“汪”。事实上周朝前留下的姓氏微乎其微,大量的姓氏产生于春秋战国。所以汪姓的主源只能有一,就是鲁成公次子,把汪罔氏作为汪姓之源只能是无稽之谈。导致混淆的原因就是人们错误地把挺公次子汪芒与古汪罔氏混为一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