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内的衣锦坊61号,昨日,汪氏宗亲会聚一堂,共同商议重修之事。
作为福州市最有影响力的汪氏宗祠之一,这座有185年历史的衣锦坊汪氏宗祠,将投入100万元修复以恢复其鼎盛时期的样貌,计划下个月开始动工,到年底前完成。
修复后,这座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宗祠将对外开放,游客均可前往参观。
走进这座面积达486平方米的宗祠,仍可以看到之前住户私自搭盖时留下的房间。但大厅内悬挂着汪氏的堂号“敦睦堂”以及众多汪姓历史名人的传记,如春秋时代的汪氏受氏始祖姬汪、唐朝越国公汪华、明代剿倭有功的福建巡抚汪道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已故会长汪道涵等等。
“福州地区共有2万多汪氏子孙,基本都是从我们这一支平阳汪氏分出去的。”衣锦坊汪氏宗祠管委会主任汪家兴说,“我们这座宗祠有185年历
史,在福州也算是老资格的宗祠之一。虽说宗祠的门牌号不是街巷中最靠前的,它却能在三坊七巷受保护的131处非文物古建筑名单中排在第一位,足可见文管部
门对它的重视程度。”
汪家兴介绍到,此次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出资一部分钱,汪氏各房宗亲也将募捐一部分钱,估计共有100万元人民币用以修复宗祠。修复将本着恢复鼎盛时期旧貌的原则,将有碍观瞻的住户私搭建筑全部拆除。
衣锦坊汪氏宗祠管委会主任汪家兴表示,该宗祠的修复将在今年8月份启动。届时,将由修复过螺洲陈宝琛故居的修复团队来对该宗祠进行修复。
小贴士
三坊七巷祠堂知多少
在三坊七巷131处古建筑名单内,除了衣锦坊汪氏宗祠,还有文儒坊的甘氏祠堂、郎官巷的上杭蓝氏祠堂与陈氏宗祠、塔巷的吴氏祠堂等。
历史上的一些汪氏名人
A.姬汪: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封颍川侯,被所有汪氏称为第1代汪姓始祖。
B.汪华:既是农民领袖,也是国家重臣,曾当过地方割据政权的“吴王”,后来又顺应民意归顺唐朝,做了不少保境安民、促进山越文化与中原汉文化融合的好事。
C.汪道昆:任义乌县令时就组织民众练武,世称义乌兵,人人能投石,以备抗倭。后担任明朝福建巡抚,曾率戚继光扫平扰闽倭寇,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两司马”。汪道昆好诗词、戏剧,率新安诗人创立过“新安诗派”。
感谢信息员小杰提供线索,奖励50元线索费
本报记者王进文/图
(本文来源:
东南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