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片纸的作为 《快乐大本营》出炉记 如果追溯《快乐大本营》的源头,应该出自汪炳文“两片纸”的作为。
1990年代初综艺节目开始火爆,魏文彬台长萌发了办一台综艺节目的想法,接到这个任务后的汪炳文开始闭门造车,写出了《七叶树》的策划案。“七叶树”这个名字,有“常青树”的含义,也代表了节目的七个环节,其中就有后来《快乐大本营》节目中出现的游戏和观众表演环节。虽然这个策划最开始并没有被接受和采用,但不久后魏文彬决定让汪炳文来担纲电视台“支柱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并大胆的给予了他人事权、终审权和签字权,开了湖南广电的先河。
1996年,汪炳文依照《七叶树》的总体思路,又结合了当时火爆长沙的综艺节目《幸运3721》的优点,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节目组其他导演的强烈反对,有人说:“汪导,某某不是这样说的。”也有人说:“汪导,某某领导的意思是怎样的。”汪炳文一听就火了,把方案往桌上一扔,站起来指着门口说:“门是开着的,不听我的,马上可以走,我一个人也会把这个节目做下来。”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也没有走。汪炳文开始让每个人拿出一张纸,示意大家在纸上划了一条线,接着,他又将这条线垂直分割成几段,分别是开头、过度、环节。将时间分得特别清楚,并且将每一个小环节中的小高潮出现时间都标出来,然后又将次高潮和高潮出现时间标出来,每一个环节都有观众参与,并且准确的设计了时间位。大家顿时就明白了,如果能实现这一线性流程,这个节目肯定很好玩。会场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慢慢有人谈自己的看法。
受到魏文彬支持的汪炳文激情澎湃,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张血盆大口,贴在自己办公桌的墙上,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表达了他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要么,他将这个节目一口吞下,令节目获得成功,要么,节目一口将他吞下,他甚至暗自决定,如果节目不成功,就离开电视。
《快乐大本营》就在汪炳文和栏目组导演的努力完善下诞生了。
三、 子曰:快乐是不可拒绝的
我们都是快乐牛
“修德、博学、聚智、创新”这八个字从1997年《快乐大本营》开播以来就一直贴在大本营栏目组办公室的墙上,这是汪炳文为栏目定下的八字方针。这个风行中国大地11年的综艺节目,不仅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让大本营本身的制作团队飞快地成长起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成为了湖南卫视的金字招牌。用他们的话来说,也许工作是超负荷的,但工作同时又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真实的、不做作的;这种快乐是健康的、积极的;这种快乐也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他们是一群快乐牛,用辛勤劳作耕耘着快乐,同时也收获着快乐“牛市”。
大本营的空间造就了我
何炅,快乐大本营主持人中的元老级人物。
汪台来北京选主持人的时候,本来只是把我当作一个小老乡,帮忙联络一些事情、接接人,但最后没想到他会给我这个(主持)机会。他是我的一个大恩人。 
何炅
汪台来北京选主持人的时候,本来只是把我当作一个小老乡,帮忙联络一些事情、接接人,但最后没想到他会给我这个(主持)机会。他是我的一个大恩人。
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大本营是周五直播,就意味着我周四要彩排,周四下午就必须从北京到长沙。那时候我在学校当老师,就等于说每周只有周一周二周三和周四的上午三天半在学校。请的假多了,学校自然就不愿意了,这个也可以理解,于是后来学校就不允许我做了。我就去跟汪台请辞,我说其实我真的特别想做,但我没办法,我不能这样对不起学校。没想到汪台就去跟台里反复地争取,最后居然为了这个把节目从周五挪到了周六。要知道周六本身是有其他节目的,调动一个节目就意味着其他节目也得跟着调动,连锁反应下来牵涉到好多栏目全要改时间。他其实没必要这样做,就算没有我他也肯定能找到非常好的主持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恩情,他真的很珍惜我,我特别感动。 他对我的主持生涯非常重要,是他把我带进湖南台的,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特别大的空间。我在中央台虽然做了三年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但没做过综艺节目。他是一个非常有胆识的领导,一开始就完全相信我,说“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碰到另一种一开始就说要我跟着湘湘学的领导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了。
我学到最多的是亲力亲为
宋点,曾任《快乐大本营》制片人、现任《勇往直前》等多个栏目总制片人、湖南卫视大型活动中心副主任。
现场的什么问题都逃不过汪台的眼睛,他比任何人都清醒,因为他了解每一个点。第一次做大型晚会,我们在圆形舞台周围搞了四个坑,里面站的人拿着各种道具作为舞台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漂亮的花车,晚会中会从舞台的一头绕着舞台开到另一头。这样的舞台设计在当时我们是国内第一个这样做的,没有先例,所以大家都很紧张,生怕在直播的时候出什么乱子。排练了好多次也都还顺利,但到直播的时候却出了问题。
其中一个花车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停在出口不远处就不动了。但是后面的人在花车里看不到前面,会跟着出来,大家的路线又都相同,就会堵在一起。晚会才刚开始就堵住,后果不堪设想!我是现场导演,在出口处站着,还没发现那个车没动了的时候,就感觉一个黑影从我身后冲了出去。定睛一看,是汪台!他正在推那辆停下来的花车。当时旁边的小伙子看到了,也都冲了上去,大家就躲在花丛里把车从一头绕圈推到了另一头。
汪台话不多,但做得非常多。像我们有时搞完节目以后,雇来的工人有时候偷懒会把一些钢管什么的留在地上。他从来不会指挥我们说,谁谁谁你们去收拾一下,而是自己就直接上去捡地上的东西,大家看到了也就都上去一起捡了。我们大本营出来的人,也都养成了这种习惯。
他总说:“没想到不一样的不要来见我!”
马昊,曾任《快乐大本营》导演,《以一敌百》制片人及金鹰节晚会、春晚等湖南卫视大型活动总导演。
我是1997年10月份加入到《快乐大本营》的,也可能是唯一一个栏目组通过电视广告招聘成功的例子。其实我是学化学出身的,当时刚大学毕业回到长沙,在一家水厂做化验员。看到电视里的招聘广告就试了试,结果经过三轮面试,从一两百人里面选出了我跟另外两个北广学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三个月后,大本营居然选择了我,汪台就是这样一个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人,他开启了我人生的一道门。
我非常幸运,进电视台一年左右就开始直接跟在汪台身边学东西了。他的思维非常集中,有创新精神,而且反传统。包括04年李湘离开大本营后,选主持人的事情,汪台也是非常不拘一格,他就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主持格局。
包括金鹰节颁奖晚会,刚接手的时候,他就提出来,有那么多获奖的候选人,他们又都是大牌明星,为什么我们要把他们晾在一边,而找其他人来表演呢?所以后来金鹰节颁奖晚会就变成了讲获奖嘉宾的故事,收视率也得到了提高。汪台在业务上的判断力是非常准确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晚会已经很好了,但下一次再做的时候,他还是会要求我们要创新,不能重复。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想不一样的,没想到不一样不要来见我。”
他随时准备好推翻自己
陈汝涵,曾任《金鹰之星》制片人、《寻找紫菱》、金鹰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总导演。
工作的时候,我们都经常被骂,我可能被骂得最多吧。呵呵……工作时如果执行不好,汪台是会暴跳如雷,可以把人骂哭。但他同时又随时都准备好推翻自己,在业务上,他是非常客观的,而且以开放的心态不在断学习新鲜事物。
2006年的一个晚会上,我找来四个当年的超女,让她们一起无伴奏演唱《小河淌水》。当时那个节目我自己非常满意,但小样初审的时候,汪台却提出想要把这个节目拿掉。我当然不肯,极力争取,最后争取到让它参加彩排,但彩排效果不好也还是会被拿掉。彩排当天,节目不再是小样那么粗糙,配合上舞台效果,特别美。完了后,汪台就找到我说,这个节目好!马上把自己原来的意见给推翻了。
这次金鹰节闭幕式,为了找刘欢跟毛阿敏、那英同台演唱奥运歌曲,汪台亲自打电话给刘欢约节目。但后来初审的时候,一些领导提出这个节目不够好,想拿掉。他也就跟我们说没关系,如果实在不好的话,他再打电话去跟刘欢道歉。最后这个节目幸运地被保留下来,后来我们通过收视结果分析发现,这个节目实际上处在收视的高峰值上。证明汪台的业务判断其实是非常准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