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单位: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
建设条件: 大畈村,是百个“中国民俗文化村”之一,又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传承地, 自古有"千里来龙归大畈"之称,位于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东北部,皖赣省级公路沿线,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大畈是婺源江湾水系的源头, 四面环山,中旷平原,青山绿水。这里自古文风鼎盛,科第蝉联,从唐宋至清,仅汪姓就曾出宰相三人、四世天官、13位尚书、进士36人,七品以上官员达103人.“天官故里”是历史上对大畈村人杰辈出的另一个称谓。在大畈历史上,出任或赠天官[“吏部尚书”的别称]的共有6人,其中以汪鋐为最,在我国反侵略史上功勋卓著,影响深远。目前还保存十几幢明清精美的民居,近二十多座明代古牌坊坊中四到五座的主体依然还在,修复这些牌坊还可以成为婺源以至江西省唯一具有古牌坊群的景区.
大畈村距景婺黄高速江湾出口仅15公里,江湾景区10公里,距安徽省三溪景区10公里,大畈村正好位于江湾景区和安徽省三溪景区之间.
建设项目及预计投资金额:
1.修建汪鋐古牌坊群(有主体遗存的四到五座),预计投资金额100万元
修建这汪鋐古牌坊是婺源也是江西省唯一具有古牌坊群的景区,其有明代太子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汪鋐的”大冢宰”坊和”四世一品”坊,将是江西省唯一有古牌坊群的景区
2.天官[汪鋐]纪念馆(内可设中国古代科举和官职文化馆),预计投资金额50万元
汪鋐(1466-1536),在中国抗击外国殖民者的近代史上,我们有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当中,绝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被人淡忘了,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
嘉靖十三年,汪鋐一品考满,进勋柱国。世宗特授予敕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这是汪鋐第十七次任职,也是最后一次任职。自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丞相府,朝廷大政归之六卿,而六卿之中又以吏、兵二部最重要。明代先后任两部尚书者有其人,但同时任两部尚书者只有汪鋐。
3.另还有停车场建设、游步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预计投资金额50万元
市场预测:2007年12月,婺源成为江西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近年来,随着婺源的品牌在全国的不断提升,到婺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寻古控幽、报摄影写生的游客日益增多,建这个景区将是江西省唯一有古牌坊群的景区,所以前景十分广阔。
经济效益预算:正式营业按年接游客5万人次,门票收入可达150万元,获纯利为55万元;以第一期投资开始4年半后即可收回总投资。
合作方式:独资经营
建设地址: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
联系人: 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