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陈环山园自2005年汪氏宗祠被列为省保单位的3年以来,不断的挖掘大陈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名人文化,古建筑文化,重教崇学文化 民俗文艺四大方面不断的归纳进行系统化操作!在600年历史的环山园涌现许多教育家慈善家,音乐家,到目前本人所知将写入村志的人物有近80多人,当代纂刻名人汪新士(http://www.027smf.com/smf/m3.asp?id=49&mr=1)的一大家族文化就相当雄厚曾曾祖父赢公是慈善资本家;曾祖父膏公是上海嘉定县令,当了两年芝麻官家当差点被他的慈善行为捐完,被家人劝回家乡后又在1864年开始发起重修汪祠,他自己又捐献了近半个祠堂费用;汪新士的祖父是衢州地区30年首富,而衢州机场(初建设计为民用)
所用的1500多亩田就是他的贡献了;父亲汪志庄民国参义员,现在许多的名人字画没有被八国联军抢去流失到国外,而被他卖田卖地变家当后从许多地方收购后保护下来的。这个也是非常大的功劳啊!
大陈的名人文化值的年轻人去挖掘和学习!
大陈村现保存的徽派古建筑尚有50多座(请欣赏大陈古村落风貌摄影展http://www.21js.com/web/dc1109/)大陈古建筑较为集中,绝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期建筑,风格豪华大气,细部结构精美,保留了部分当时的建筑格局和青石板、碎石路面。这些风格特异的古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汪氏宗祠。现在已经修缮接近完工的汪祠,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协会会员和回家乡寻根问租的在外汪姓本家。日前,原衢州市柯城区人大副主任汪晓伟就是在网上看到家乡的变化率家眷回乡寻根问租的之一。问候了上下不同字辈的几代同宗,离开环山园半个多世纪了对家乡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根是这里的啊!
在教育方面 汪氏族人除集资购置田产、房产作科举贴考并合族课士之用外,尚订立一应规章制度,以保障祖先兴文助学的初衷得以延续和落实。、其规章中有按就学学校级别而给本族学子的津贴.汪氏宗族从祠产中拨出专款,、奖励学生或得中功名者。如参加县试童生,每名给考费大钱400文
府试每人给800文,院试800文,生员应岁科考者800文、应乡试者给“宾兴”大洋3元,举人会试给公车费银20两,
进士、举人、“恩、拔、副、岁、优”正途出身或考选得缺、出为司牧印官者,给路费银60两,为丞卒佐贰者30两。
同时,根据学历高低、考中功名大小,分派给飨饼和胙肉多寡不等。从上述奖励或优惠,可见大陈汪氏
族人重教崇学之一斑。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延续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方被废除。
大陈汪氏萃文会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创兴以来,一直延续至光绪末年(1908),历经37年从未间断。
至清宣统元年(1909),社会上因废科举而兴学校,族中新学界汪儒林、汪作霖等,提倡办新学,
于是年将原萃文义塾改办为大陈乡汪氏私立萃文初级小学校,校舍仍设于祠内。民国三年(1914),
从族人汪德馨处租得私宅,学校始从祠中迁出。民国十二年(1923)八月,大陈私立萃文初级小学校
报请江山县公署备案。民国三十一年(1942),族人汪汉滔从财政部简派福建省税务局局长的任上辞职归里,
集族产创办大陈萃文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兼校长,聘请江山教育界之知名人士为各科教员,致使师资力量倍增。
萃文中学以汪氏宗祠租谷12.75万市斤作固定收入,除实行萃文会助学优惠制度外,还实行成绩优秀学生享受
公费制度,对发展江山教育事业作出一定贡献。当年秋,录取新生150人,学生除本县者外,有衢州、常山、
龙游、开化县人。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九月,开始招收高中班新生54名。萃文中学最兴盛时,有十二个班级,
其教学质量堪与江山县立中学相媲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陈萃文中学停办。1950年春,萃文中学部分师生并入江山县立中学。
1951年8月,江山初级师范学校创办,假址萃文中学原校舍。在衢州专区范围内招生。第一年招生216人,
设4个班,学制3年。1952年,春秋两季招生270余人。1954年与1955年,每年举办两个小学教师轮训班,学制2年,
共轮训在职小学教师200余人。1957年,江山初级师范学校停办。
1957年,在江山县城创办民办鹿溪初级中学,后迁大陈,又假址萃文中学原校舍。
1958年,鹿溪初级中学改称大陈公社中学。此后,大陈萃文中学旧址就一直办学未辍,现为大陈乡中学驻地。
在民俗文艺方面汪氏宗族历来崇祀重祭,解放前每年冬至都在祠堂举行重大祭祀活动。2005年以来的历届
麻糍文化节办的非常红火,丰富并且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这与汪衍君所带领的大陈环山圆建设团队的贡献
是密切相关的!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里有一首歌是《走进新大陈》说到,"有个好领导....领导好!"
=======================================================
现在的村里活动中心天天都是人气旺啊!已经开始在筹备2008年大陈村春节联欢文艺演出了,欢迎所有的汪姓本家届时前来大陈观看!(本次活动还包括汪氏祠堂完工庆典和相关祭祖)
时间: 是2008年农历正月(初几另定)
地点: 修缮完毕的大陈汪氏宗祠
参与演出的是: 环山民俗文艺班
大陈女子腰鼓队
大陈威风大鼓队
大陈宣传队
其他友情演出单位
2008年1月11日
大陈宣传队 |
-
原柯城区人大副主任汪晓伟回家乡寻根
-
汪晓伟(左3)与书记汪衍君等在村办公楼前合影
-
正在制做汪祠前的省保标志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