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汪西乡,女。中学高级教师。1944年1月出生,湖北黄冈人。毕业于黄冈师范。现任黄冈市黄州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30多年来,坚持教书育人的准则,认真抓好班级管理,特别注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1986年总结《道理加管理、制度与评比》的班务工作经验通过有线广播在全市推广,深受社会好评;担任学校副校长后,主管学校德育和文化卫生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多次受到市、区表彰;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连续5年被团中央少工委授予“雏鹰红旗大队”光荣称号;个人1987年被评为黄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被评为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撰写《加强学校卫生管理的几点尝试》刊登在《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坚持德育为首,推动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等论文在市、区交流;1993年主编《小学品德素质教育系列》和《小学教育评估条例》在全市小学中推广使用。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中。汪新华,副主任军医。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任平顶山市一五二医院脑外科副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专业18年,对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有独特见解,率先在河南省进行血管造影、放射介入治疗,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垂体腺、脑干、丘脑区胶质瘤等高难度肿瘤切除术,以及三叉神经减压术。曾先后在国内中华级、全国级、省级发表论文30多篇,全国学术交流文章3篇。10多年来曾5次受过医院党委嘉奖,1998年获分部优秀党员称号。中国中医研究特色医药俣作中心为他颁发医术独特高超,塑造完美人生奖,《中华误诊》杂志特授他为疑难急危医学专家。业绩入编《中华百年人物篇现代卷》、《中国人才世纪献辞》(第2卷)、《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等辞书。
汪忠启,高级摄影师。1947年12月出生,安徽宣城人。结业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二期专修班。现任《皖东南日报》社摄影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环境摄影协会会员,安徽省科技摄影协会理事,安徽省地市新闻摄影研究会常务理事。1985年起先后在全国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1000余幅,百余幅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影展、影赛中入选,其中40余幅获奖。1987年《我们要打自己的牌子》获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评选三等奖;1989年组照《人工繁殖扬子鳄成功》获“东方杯”全国科技新闻摄影比赛二等奖;1992年《晚年乐》在“骆驼杯”全国摄影艺术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养牛状元》在'96中国农村“乐凯杯”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代表作《扬子鳄》系列作品入选第一、三、四届全国环境摄影展览和建国50周年全国环境摄影展览。10余幅《扬子鳄》佳作入编《光彩之路》、《中国珍稀野生动物》、《今日安徽》、《瞬间精华》等大型摄影画册。个人简历入编《中国摄影家光盘》(CD-ROM)、《中国摄影家全集》、《安徽摄影家作品选集》和《安徽文艺家名录》。1991年摄影作品《鳄场晨曦》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入选推荐参加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6届亚太地区摄影比赛。1992年两幅《扬子鳄》作品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巴西参加联合国世界环境摄影比赛预选赛。1990年和1998年两次在安徽宣州市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91年夏天随省、地、市领导赶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抢拍出一系列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珍贵镜头,得到了《皖东南报》社的嘉奖。1999年皖东南地区遭受特大洪灾时,拍摄大量的抗洪抢险救灾图片,并自费筹办“全区99抗洪救灾纪实摄影展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省文联、省摄影和地委宣传部、《皖东南日报》社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创办和组建了“皖南情韵”摄影创作部,吸纳了皖南各地众多的摄影界人士深入基层创作拍片,并于同年9月在宣州成功举办了首届“皖南情韵”摄影大展赛,受到传媒密切关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汪自旺,副主任医师。1943年出生,湖北浠水人。毕业于黄冈卫校中医班。现任浠水县兰溪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对高难度疾病敢于攀登,敢于攻关,敢于创新,在中医内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特别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胸膜炎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和见解;对胃肠道疾病以及儿科疾病方面有所专长和研究。分别在《亚洲医药》、《中医药研究与临床论文集》、《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等刊物和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获得一定的荣誉及奖励。在临床医疗日常工作中获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汪宗荣,研究员。1933年1月出生,江西婺源人。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曾任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副司长。是中国硅盐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为配合国家发展新材料需要,60年代初负责组织开展我国特种无机纤维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先后负责和组织了镀锌玻璃纤维、陶瓷棉、高硅氧纤维、含铜玻璃纤维、光学玻璃纤维、光学纤维面板等项目研制,均取得成果,并获奖。1962年参加国家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编制并负责编写《硅酸盐工业中特种无机纤维工业部分》,为无机纤维材料发展打下了基础。1978年调国家科委工作,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以后从事科技管理,积极参与组织和促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研试制及成果应用推广等技术发展工作。1983年参加国务院组织的2000年长远科技规划的编制,并负责材料技术政策中新材料技术政策要点的编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6年参加中央领导的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的编制,负责新材料领域计划起草,组织实施,参与管理并任第二届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和证书”,1995年被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联合授予“国防军工协作配套纪念牌和荣誉证书”。参与编撰《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大百科《材料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大全》等图书,现已出版发行。 汪潮涌。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965出生。湖北蕲春人。198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同年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1985年赴美留学。1995年出任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是摩根历史上最年轻的驻外总裁。1999年创办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 新时期的人才,汪氏的骄傲。 不说出来还不知道我汪氏今天还有这等能人。 应收集汪氏名人 神州芳草绿,
盛世祖先灵。
将相代代有,
人才辈辈出。 建议:
应该筹辑一部我《世界汪氏名人录》。
内容可由我汪氏宗亲和网友普查提供,然后进行古代近代现代巾帼才俊仕途科技专家学者书画梨园杏坛····························等等,分类编纂。
书成而征订··········一书在手,我汪氏古时先贤,现代才俊,洋洋洒洒,尽显现眼前··············
这可是我汪氏族人的荣誉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