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辈出的张德宝村
□李景燕在沼山镇王铺街的南端,有一片秀美的峰峦,名为马鞍山。远近闻名的张德宝村就位于该山山北脚下。相传该村原来并不姓张而姓汪,其始祖汪氏因战乱从安徽逃至此地,觉得此处依山傍水,风水甚佳,便决定在此居住。汪氏带领几个儿子在一棵大樟树下挖地基,准备建房屋,突然挖出几块金砖,汪氏喜出望外,忽然听见樟树上的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地叫开了:“樟公得宝、樟公得宝”,汪氏感叹道:“今日得宝,喜鹊竟然开口说话了,此乃天意也,今后我们这里就叫‘樟得宝’吧!”从此这个村子就叫樟得宝。过了几十年改为张得宝,后来该村出了许多贤德之人,又改名为张德宝。
该村先祖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劳动,到了明朝第八代张九祯、张九福、张九禄、张九雄这一辈的时候,已是“赀财甲于一邑”了,他们兄弟几人天性仁慈、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梁子湖一带有名的慈善家。据史料记载:梁子湖岸边的太白港桥是江西、湖北通往湖南的交通要道,但常常被洪水冲坏,明正德年间,张九祯、张九福等兄弟几人经常率领乡人进行维修。后来有一次,该桥被洪水彻底冲毁了,来往行人绕道远行,叫苦不迭,张九祯的儿子张松潭见此情况,慷慨解囊,出巨资重建此桥,受到时人赞誉。曾名载《武昌县志》的该村第十世张子楫为明贡生,曾任江西上饶县儒学训导。张子楫带头捐资办学,亲自给学生授课,并带领学生跋山涉水赴省城参加考试,给学生们极大鼓舞。不到几年,上饶县考中进士、举人、秀才数十人,上饶县因此声名大振,张子楫被朝廷擢升为知县。而张子楫的儿子张汉青、张汉灵、张汉锡等兄弟几人以诗文闻名于世。清代道光年间,武昌知县潘克溥曾去梁子湖一带考察民情,慕名前往该村一游,被该村名士张于开及其妻子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挥笔写下《张于开及金孺人传》一文,载入史册。
张德宝村世代书香,名士众多;而由该村分迁出来的龙塘村、桐油村、拱北村等村庄同样是文风炽盛、人才辈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明清之际,张德宝村及分迁出去的其他村庄考中进士、举人、秀才者达二百余人,其中慈善家、文学家、书法家、将军、仕宦达百余人,有五十余人名载《武昌县志》、《湖北通志》、《清史稿》等史籍。
2003年,在张德宝村发现的清代著名学者张裕钊的书法真迹,引起世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记者曾前往该村进行采访。
小资料:张德宝村属梁子湖区沼山镇。全村分大、细庄屋,近二百户,共计600余人。 从所介绍材料看,该村应姓张才对。 是呀,传说中的汪氏先祖哪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