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汪军 发表于 2021-6-30 16:04:02

解析《新安绩溪县登源闾川族谱》

本帖最后由 休宁汪军 于 2021-7-1 09:26 编辑

绩溪《闾川汪氏家谱》第二卷有篇《新安绩溪县登源闾川族谱略引》
一:新安~~查阅历史资料,徽州(辖制一府六县)历史上曾有两次被称为新安郡。一一次是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改州为郡,更改歙州为新安郡,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安郡改回歙州。此时段是汪华年代,闾川还没改名 ,是叫汪村。

第二次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全国废郡复州,复改新安郡为歙州。

《汪氏宗亲网》上有“通谱办”汪长富发布的“中华汪氏统宗谱~爽公支系派”一文中记公元762年50世文秀公任绩溪令,回迁汪村并修谱作序。这两条信息资料比较吻合。因年代久远,日期记载有误属正常,


二:再说绩溪县的由来,绩溪原名华阳,属歙县,,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得名,这也正是在叔举公501年定居闾川之后。闾坑村口水口处正好有单孔华阳古桥一座,上刻“华阳桥”三字,桥还在,字要等枯水季节进桥底可看到。后在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把华阳镇从歙县分出,设绩溪县。




三:上篇文章已说明是50世文秀公改登源汪村为闾村(闾川)。所以此后家谱都是记载登源闾川族。这也就是现在争议登源汪村的缘由之一。


四:《闾川汪氏家谱》除了记载自叔举公开始爽公一支的谱系,还记载了44世铁佛公支系、45世建公等支系。这是通常族谱所没有的,一般都是记自己的支系。




结合以上四条可论证,此谱头把修谱时间地点是写得清清楚楚,年代吻合,是在唐朝唐肃宗时期新安郡绩溪县闾川50世文秀公修的一套汪氏家谱,并代代相传,经过几次汇谱重修保留至今。可以说《闾川汪氏家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套汪氏家谱,是唐朝时期的一套汪氏家族总谱,是明朝《汪氏统宗谱》和清朝《汪氏通宗世谱》的母本。此谱书上记载的叔举公在闾川开族取名汪村、并汪华出生在此地属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析《新安绩溪县登源闾川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