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的祭拜与逸闻
绩溪网 >> 今日绩溪 >> 岭南岭北2006-4-27 作者:程光宪
保障六州,后归顺唐朝,受封为“越国公"的汪华,是我们绩溪土生土长的英雄、伟人。千百年来,不仅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不仅他的故乡一一汪村建立汪公大庙,全县不少农村都立庙、塑像、岁时祭祀,亲切地称为“汪公老爷”,同时,解放前把孩子寄名于汪公老爷座下而名之为“汪德”“汪贵”、“汪年”、“汪生”……的,也不知多少。此外,旧社会每逢“瘟疫”流行,死亡相继;久旱不雨、望断云霓之际,也往往接汪公莅境保民、消灾降福,一旦“神恩浩荡”,灾情平定之后,人民莫不敲锣打鼓,旌旗蔽日,铳爆连天地欢送老爷归庙(这种 情况,笔者 青年时代曾眼见过一次)。于此,足见绩溪乃至整个徽州,对汪公推重、祟拜之一斑。
特别是笔者故乡——北村,曩年纪念汪公还有一个不同的场面。那就是每年的八月中秋日,都要把汪公、太子(作陪)两尊神像一同游行。但气氛并不热烈:没有锣鼓、旗幡,只有四竿长钱(丧事送葬之纸扎品),于曲调悲哀的《小开门》哨呐声和零零落落的爆竹声中缓缓而行,谓之汪公老爷“出殡”。原因何在,据说是当年汪华归唐之后,虽然表面上受到隆重封赏,但唐皇为了他有九个儿子,生怕他口服心不服,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总觉得心中不安。汪华觉察到这种情况,就把儿子杀了以表忠心。今县华龙公路,汪村新建登源桥西侧的山坪处(现已造屋)地名叫“杀儿塘”,据传就是汪华杀子示忠之处。
尽管如此,但汪华尚在,而且可能还有部分儿子。唐皇仍然疑心不放,就于某岁的中秋之夜,摆设御宴,召汪华御园赴宴赏月。时皓月当空,御花园池中微波荡漾,月影徘徊,唐皇谓汪华曰:月明皎洁,为何忽坠池中,岂不可惜?卿可为朕捞之乎?”汪华深知唐皇不容,今日死期已到,乃奋身跃入御池,以表达他最后的一片忠诚。汪华死后,唐皇了却心头之虑,不但追封、谥号,而且还封其九子为:一、二、三太子;四、五、六君侯;七、八、九相公。
传说真假,不得而知。但后世也有些地方把汪公庙额书为“忠烈庙”者;歙县的吴山铺, 曩年笔者也曾见有一座“汪氏忠烈祖祠”。原因不也就在此乎? 有意思................ 传说的真假总受到质疑,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我们汪氏后代里广为流传。如果你从小没有听说过,说明你们跟老祖宗的老家联系太少了,或者世代祖孙没有得以传承。 想必有点来历。 小时候就听老人说,是被奸臣所害,西溪忠烈祠就是为纪念汪华而建,明代所建忠烈祠坊至今项在。 这个故事听我爷爷说过 传说合乎后代人设身处地的情理,逸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