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刺 发表于 2009-1-28 20:50:05

文明能秉祖    士期应时兴
大廷惟嘉庆    永世必昌隆

我们是安徽繁昌宗亲,以上是我们的辈份表,我是期字辈据家谱记载原籍旌德县新建后迁至泾县湖田,我今天找到了泾县湖田但那只有三户人姓汪,当年的祖辈辉煌已不复存在祖地已成为桑园看后很伤感。愿从湖田外迁的族人和我们联系共创祖地辉煌。联系电话:0553-7424403    13215534338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09-1-28 22:35:51

楼上属义门汪氏,可与旌德县孙村新建队联系,那里全是你们一支的。

乾隆四十八年孙邨雍睦堂刊订旌德《义门汪氏校正世谱》以七十七代起:文明能秉祖,士期应时兴,大廷惟加庆,永世必昌隆

jwky 发表于 2009-1-29 06:51:11

俊公后

wangxiaopeng 发表于 2009-1-31 19:36:37

16大页、152楼,居然没有关于歙县(徽州)汪氏若干字辈的帖子,真奇怪。歙县汪氏分支很多,管理员能否发动歙县人整理一下、贴出来?

龙眠久子 发表于 2009-2-1 11:08:06

歙 县
(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1)富堨镇西清流村乐善堂:家邦泰明善,恢先绪安仁,礼乐动天真,九昆为本性。

(2)《汪氏义门宗谱》三晖堂:
乾道:文明能秉祖,士期应时与;大廷惟嘉庆,永世必昌隆。
续:志学先希孔,修齐道乃昌;盛朝隆作育,经国著贤良。
坤道:成家全婉顺,助德喜贞媛,兰芳芝馥秀,媺懿善嗣贤。
续:柔惠为常则,观型式令仪;至元厚载福,定静协坤宜。

(3)长乐派支下之屯阳派80世起:
优尚,来中孔孟,经德秉哲,笃实辉光,宣慈恵和,广博易良,正谊明道,元吉康强,永言孝思,长发其祥…

(4)汪满田“雍睦堂”,自九十二世排序为: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
首迁祖,婺源大畈支汪亨。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辗转流客汪满田,依附于村中程姓。相处半年,程姓主人见其虽落魄,依然表正形端,辞严法肃,便以女嫁之,生诚让、诚正二子,乃家于汪满田。
  亨传四世,子孙即盛。“不意福建贼 夜潜至,遭杀殆尽,(仅存)大贵、大富、大中三公”。其后或他迁,或数代单传,又经太平国天国兵燹现已支弱族衰。
汪亨子孙建祠:“竹林堂”。从汪满田八世始用轮祚排行字。“惟永得良,文天长老,汝宗启福,明智国昌”。民国初又以宗祠楹联作为续排行字:“亲顺承纲嗣续象贤垂世训,端严律品慎修作对振家声。”现已衍至“承”字,前后计传二十五世。
二迁祖:婺源大畈支汪奴,又名应奴,后人嫌“奴”字不雅,改为“胪”,字殿传。其父润一,字阳,为宦泉川,时值“海贼叛作,遭难散逸,潜归新安‘于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迁入汪满田,初靠佣工和为人殓尸度日。
  奴生七子:伯千、伯一、伯二、伯三、伯乐、伯久、伯古。六与七子无嗣,长二四亦再传而无闻,惟伯二、伯乐衍族。伯乐传六世回祖迁今黄村的旧宅开族。七世大关亦外迁,伯乐支遂在村中绝。伯二支传八世即在村中衍成大族,成为今日汪满田之主体。光族者主要是僧保一支,自僧保父汪其叶至汪添禄曾演绎出当时名动徽郡的“七代同居”佳话。
  汪添禄支因“七世同居”之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后扩建为总祠。该支改称“老屋下派”。雍睦堂分支有:敦睦堂,奉汪正元为支祖。正元传二世永煜、永炤、永 、永 、永煇,分立五房。三房永 支六子:良培、良垍、良 、良垲、良 ,世称六家。敦睦堂分支出汉虎(一说作火)堂,奉永 为支祖,后世又分出上六家、下六家,及中桥头厅上派等。“六家派”为汪奴派下最盛派。(按永、良、德、光、大皆排行宫,数字指排行人数)。后世分支堂有:端五堂:奉添衬为支祖,添衬传二世:正恒、正恺、正恬、正惇、正 分立上五家。德懋堂:奉汪正茂为支祖,后分析柏枝园派。五庆堂:原为汪文彬拾皇税银不昧,县令赞助在歙城开设之药堂名,子孙为荣宠,而袭为支堂名。
  此外尚有汪尚寿创立之继述堂,文槐、文桂、文林等后裔分支之德盛堂;及六家长房之后亦以药堂名支堂的嘉会堂等。
  雍睦堂轮祚排行字,自汪奴九世始用:“伏添尚玄正,文永良德光”。后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自十九世始改用绩溪曹作舟所撰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现已衍至“昭”字,前后计传27世。
  三迁祖:金锅岭上门支派汪宏富,曾承祧梓坑叶氏娘舅,因在叶祠梁头暗刻汪字,被令回宗,羞于归里,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迁入汪满田,先借住一过间楼下,后人遂称“楼下派”。开族后,子孙代渐兴旺,建祠:德庆堂。自宏富三世始用轮祚排行字:“积满万正时,启嘉承天益”。后祧神主以新编宗祠楹联作续排行字:“日永朝宗,蔚起文光延世德,家余善庆,恒昭秩序重伦常”。现已衍至“宗”字,先后计传十六世。
  目前“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祠堂内开设合作商店;“德庆堂”只存大门门棱,内部结构腐烂倒塌,其余支祠全部荡然无存。

(5)白杨大阜显村,德茂堂(88世始):立心正道,齐家孝友,治国忠贞,政行意德,垂雨后坤。

(6)西溪:

myshow1019 发表于 2009-2-1 17:41:27

2000年清明村里祭祖刻碑,碑上记载我们是华公六子逵之后裔,村里的始祖是明洪武年间从原黄冈县鸡鸣里迁来的74世志勉公弘道老人,村里已是93世,依稀辈分。。。“。。。文章华国远,忠厚传家邦。。。”,帮我寻找下这一支的,感谢。我偶的名字:汪忠亮

汪家辉 发表于 2009-2-2 16:31:45

(1)乾道:“文明能秉祖士期应时与大廷惟加庆永世必昌隆”
(2)皖南旌德的字辈排行歌则,从77代起:
      文 明 能 秉 祖 士 期 应 时 兴
      大 廷 惟 加 庆 永 世 必 昌 隆
摘抄自乾隆48年孙村雍睦堂刊订的旌德《义门汪氏校正世谱》

哪位本家能解释这两个排辈。

kingw001 发表于 2009-2-4 15:10:38

所谓的字辈可能各地排法不一样,记得我们这父辈们说:按“金木水火土”偏旁轮着起名来排。例如:汪锦**,一般来说比汪东**要大一辈。锦算金字旁;而“东”勉强算木字旁吧。“金木水火土”周而复始,所以难以从字辈的排法来论大小了。

chengsi100 发表于 2009-2-20 13:34:34

我的迁祖是“二十四代若松,二十五代汪有麟、李氏,二十六代思猛勇毫雄袁氏于同治年间,由胡北武昌府,兴国洲,南乡修善里,锡州镇,迁居皖宁国”的不知能否找到我们属于哪一支。并且能否续上家谱。

汪世奇 发表于 2009-2-28 17:32:53

源自江南安徽徽州和江西相接的分之,安徽安庆怀宁汪牌分之(到这从十七世公始)洪铺镇中心杨巷六房,五房尊汪牌字辈------
    中际达再继,宗长束远之;一义从先起,诗书齐后闲;~~~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汪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