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少 发表于 2017-1-13 17:00:04

泰安汪城宫到底哪个支系

据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卷一《氏族》记载:“城宫汪氏,一世用和,国学生,原籍徽州婺源人,文节公次子。明洪武二年因避兵乱,率子、孙、曾孙四世同迁山左泰安州城宫村……自五世分为十支,族日大,业益起。”成为泰安西南望族。十七世汪宝树,清末进士,历任安徽庆云、广昌、饶阳等地县知事。后任天津知事,直至二品天津道台。汪宝树从政清廉,拥护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生刚直不阿,深得百姓爱戴。


家中族谱也是如此,但一直未能于古徽州对接,忘各位热心宗亲帮助查询,一世到底是否是永和公?


山东泰安汶阳汪氏家乘三卷,(清)汪俊亘等监修,汪珊树等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景徽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东泰安汪氏文献考四卷,(清)汪宝树编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景徽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山东泰安汶阳汪氏家乘二卷,(民国)汪德伴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景徽堂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莘岭 发表于 2017-1-13 22:18:55

应是爽公支系,婺源大都是爽公支系。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3 22:53:08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7-1-13 23:04 编辑

    “汪用和,文节公次子”,“文节”即元礼部尚书汪泽民。泽民生二子:用政、用和,用和有四孙,幼孙曰书源,迁山东枣庄。这支是从宣城迁出的,用和是75世,书源是77世。

君少 发表于 2017-1-16 11:58:10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3 22:53
“汪用和,文节公次子”,“文节”即元礼部尚书汪泽民。泽民生二子:用政、用和,用和有四孙,幼孙曰书 ...

《泰安县志》记载汪城宫洪武二年,迁自安徽歙县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6 16:28:35

君少 发表于 2017-1-16 11:58
《泰安县志》记载汪城宫洪武二年,迁自安徽歙县

    你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君少 发表于 2017-1-17 15:06:11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6 16:28
你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汪家城宫最初家谱记为建公后,不知何因后改记在爽公后
请教本家,用和公1369年还在世吗?

君少 发表于 2017-1-17 16:46:40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3 22:53
“汪用和,文节公次子”,“文节”即元礼部尚书汪泽民。泽民生二子:用政、用和,用和有四孙,幼孙曰书 ...

可有枣庄的家谱或联系人。。。求证下
说不定我真的是泽民公用和公之后

君少 发表于 2017-1-17 17:01:04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3 22:53
“汪用和,文节公次子”,“文节”即元礼部尚书汪泽民。泽民生二子:用政、用和,用和有四孙,幼孙曰书 ...

还有一个说法,
汪氏文献考,收录之一族谱序文述及移居山东泰安府的一支汪氏家族。该支是61代仁高支脉,系由唐模迁徙铜山的第67代汪勃的子孙.这支汪氏由铜山经移,至洪武二年(1369)第73代之时迁徙于山东省泰安县,以后该家族又居泰安府肥城县,兖州府宁阳县、滋阳县,济南府章邱县、鱼台县,江苏淮安府桃源县,不过迁徙各地的原因,族谱序文未能作出说明。

泰安县就肥城汪家城宫一支系。。。根据这个有可能是建公后裔

君少 发表于 2017-1-18 10:21:59

本帖最后由 君少 于 2017-1-18 10:55 编辑

第一套家谱
现在翻印的家谱
请帮助解疑问

君少 发表于 2017-1-18 10:25:59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7-1-13 22:53
“汪用和,文节公次子”,“文节”即元礼部尚书汪泽民。泽民生二子:用政、用和,用和有四孙,幼孙曰书 ...

我已上传两套家谱的谱序,请帮助查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泰安汪城宫到底哪个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