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 发表于 2016-11-21 08:39:32

寻根问祖:黟县宏村汪氏宗祠寻宗


寻根问祖:黟县宏村汪氏宗祠寻宗
发布日期:2016/1/11 10:13:13 http://www.xshzq.com/news_view.asp?id=195
                      (感谢显明宗亲提供图片及文字信息)
    黟县宏村汪氏与我们夏氏同源同宗。我祖觉才公乃汪氏七十二代,为避战乱,由汪改夏,元末明初迁安徽怀宁中州落户。
http://www.xshzq.com/EPUploadFile/20160111/a.jpg
http://www.xshzq.com/EPUploadFile/20160111/b.jpg
    上图照片中正中间为汪氏远祖(一世祖周鲁颖川汪侯)——全天下第一个姓汪的。汪姓一世祖,山东人,祖籍河南,本姓姬,改为汪姓。
    图片右侧为四十四世祖,越国公显祖(汪华)——徽州第一个姓汪的。越国公汪华(586~649) 本名世华,字国辅,号英发。歙县登源(今绩溪县汪村)人。幼年丧父,随母投靠外公。隋末率众起义,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建号称号吴王,六州赖以平安十多年。唐武德四年(621)败于王雄诞,奉表归唐,诏使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 ,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628),奉诏晋京,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十八年,太宗征辽,命其任九宫副监。病殁于长安。
    左边为始祖(宋始迁雷岗弘村六十六世祖彦济公)——宏村第一个姓汪的。



祝明 发表于 2016-11-21 08:41:19


唐越国公上譜表
发布日期:2016/11/6 16:00:13http://www.xshzq.com/news_view.asp?id=228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戊戌越国公汪华上譜表华上言臣上奉明詔责臣家状姓譜齐贵贱之繇來源流之优劣徳懋匕官功懋匕赏臣伏阅旧譜分封创於姬旦得姓始於汪侯枝叶相承代膺簪绂或腾芳周室或著美秦朝冠冕蝉联悉称良最暨汉建安之岁 臣三十一代祖文和荣膺墨绶治任会稽遂居江左牧守建抚之荣令书握兰之望源流不忒代次無疑如臣可功蒙恩再锡信圭授左翊卫白渠府统军以备宿卫臣今謹缮一通具婚姻职状进奏以闻臣华誠惶誠恐稽首顿首謹言(材料由夏元候宗亲提供)
                                      来源:夏氏宗谱


祝明 发表于 2016-11-21 08:42:21


正本清源,还我祖本来面目
发布日期:2015/7/22 17:32:01阅读:566来自:本站
  我祖觉才公易汪而夏的历史,近二十年来一直是族人争论的焦点。
  目前,不外乎两种观点,其一:觉才公为避朱元璋陈友谅战乱,落荒而逃,要饭至中洲,被中洲夏姓好心人所救,为报夏姓恩德,由汪而夏。其二:觉才公因是当时名士,有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陈友谅竞相厚礼聘请我祖出山辅佐,我祖无意仕途,宁做闲云野鹤,自在逍遥,但又担心朱、陈不容,为其所害,只好“一帆满挂尔东航 顺流直到皖城旁”,落户中洲,易汪而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笔者认为,我祖为报恩改汪而夏没有事实依据,也不合常理。既然认夏姓恩人为父,我祖觉才公按理应该继承恩公夏氏派系,不可能自己重新开祖立派,自称一世祖,如果自称一世祖,我祖岂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另外,正如我族向东所言,元末明初,中洲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居民,附近几个夏姓都比我族后迁至一百多年,土生土长的夏姓至今还没有发现。正因为如此,报恩说牵强附会,想当然而已。
  然,仅凭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于是,笔者查阅族谱,发现我族最早修族谱在公元1713年,但这次修谱因未知原因,没有完成初稿就无疾而终。真正完整第一次修谱在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由皖江大儒夏世钦主持编纂而成。谱载夏世钦《老林五十韵》云:“我公觉才抱名望,堪与古人相颉颃;龙泉匣内隐光芒,明谊两聘难取将。”从中可以窥见我祖文武双全,才德过人。朱元璋、陈友谅竟相聘我祖为将,辅佐他们成就霸业,但我祖感觉追随谁都不合适,无论双方如何威逼利诱,觉公自是“威风逼促不可挡,我公翩然志高翔”。
  十三世孙道先公在《宗谱序》中言:“元末自豫章弋阳县迁怀邑之中洲,盖公饶经济才,伪汉陈友谅屡征公出以效参谋,公连却之惧祸,及故为之适异地以隐居,更族氏而敛迹,易汪为夏有由来矣。”从中看以看出我祖之所以远走弋阳,是不想做陈友谅的军事而已,落户中洲,也只是隐姓埋名,有意而为之,何来乞讨只说?
  翻阅民国二十五年谱,廿一世孙登学所做的《重修宗谱序》中言:“当元末乱,作汉主陈友谅据有豫章时,公为豫章贤士乐道不仕,汉主强之不屈,遂遁诸斯地改氏而没其身。”该段文字明确导出了我祖乃“贤士乐道不仕”,虽陈友谅威逼,我祖不屈,我祖之品德足以让子孙概叹!
  纵观族谱,诸如此类记载不胜枚举!
  报恩说乃是无稽之谈,如无根之木,仅凭想象而已。
  文:显亮



hnnywjg 发表于 2016-11-21 10:07:42

【正本清源,还我祖本来面目】

该文说的有道理。应该是符合元末、明初的实际。

汪中岗 发表于 2016-11-21 10:43:48

学习了!

桃园汪银河 发表于 2016-11-21 18:45:50

学习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根问祖:黟县宏村汪氏宗祠寻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