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nywjg 发表于 2006-3-9 15:36:53

数百汪氏后代千里来相聚,许多平时不相识的人都成了亲戚

2005年4月5日上午11时,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虎头村汪姓人氏召开家族大会,彩色标语贴满山崖。
村里三重堂,黑压压一片人。人们见面打招呼不用本名,只说各自的字辈。
“你好,我是志字辈,你呢?”
“我是兴字辈,大一代,喊你侄子!”……
家族大会发起人之一汪志材正欲把侄儿王学东介绍给姐妹,不料两人却相视一笑,互道认识。原来他们常在镇茶馆碰头,牌友。姑姨笑道:“打了恁个久的牌,竟不晓得是自家人!”
“康熙五六十年,先祖汪金选从湖北麻城孝感乡插占四川东道重庆府巴县甘家漕(今虎头村)今已16代。”第10代汪兴柏对700多位本家介绍汪氏历史。
汪兴柏兄弟四人,1999年始,花费近一年时间,走访北碚、合川、璧山、江北等地寻认宗亲。“还有西安、成都等外省市的,平时电话联系。”
除开虎头村三四百人,昨天的汪姓人多来自外地。最远是河南的汪建中,71岁,本名志荣,属小辈,少小离家。“好多都认不得,只有本房几兄弟还有印象。”汪建中曾参加过旧时家族清明会。“我还记得那时的女人不能参加;谁家添男丁,其余宗亲得送鸡公。”
昨天的新家族清明会,上菜、洗碗,多是女人。10人一桌,30张桌子,吃了三轮半,才将所有汪家人“摆平”。席间,汪家姑娘与媳妇摆擂赛歌。媳妇唱民歌,姑娘唱流行歌曲,词现填——“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儿孙,常回村看看……”

hnnywjg 发表于 2006-3-9 16:03:33

明末清初,因战乱,天府之地残存人口不到12万。“当朝政府采取插占政策,即以插立标志物形式自由圈地。鼓励外省人入川垦荒,经过大规模移民。天府人口迅速上升。几百年过去了! 移民后裔们以家族会等形式延续或搜寻祖先移民情景的记忆。
“家族会属自发组织,它满足了人们寻根问祖和维系亲情的需要”。移民史专家——市博物馆馆长刘豫川告诉记者,“家族会在各地移民中普遍存在,名称各异,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是举办了近62届的世界客家人大会。每届都有海内外众多人士参加”,刘豫川表示,“在亲情观念越来越淡漠,世系组织越来越松散的现代,家族会有利于加强家族成员相互联络,增强家族凝聚力,有时还可发动氏族成功人士济贫救困,招商引资。但一定要有积极、健康的出发点,以防产生不良影响”。
数百汪姓人千里相聚!
数百汪氏后代千里来相聚!
许多平时不相识的人都成了亲戚,人太多了!52桌一轮的宴席吃了5轮,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多亲人了,这么多人的饭菜! 厨师准备了几天。都是亲戚了!不要客气!要吃好!本家相见格外亲切!话也特别多。

虚无 发表于 2006-3-9 19:49:13

这种场面要是能赶上,该有多好呀!!!

恭忠全正义 发表于 2006-3-24 16:52:43

有趣有趣
建议本家们分头行动,利用假期访问汪氏聚居地
向他们宣传汪氏宗亲网

对了,最后有了宣传材料

hnnywjg 发表于 2006-3-24 19:14:41

原来的图片没加上,现在加上了图片。

汪明才 发表于 2010-8-15 03:35:49

这种场面要是能赶上,也凑凑热闹呀!!!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12-22 17:14:48

引用第5楼汪明才于2010-08-15 03:35发表的 :
这种场面要是能赶上,也凑凑热闹呀!!!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此种场面,光看着就足以令人激动不已,热血涌流了!!

汪笃辉 发表于 2010-12-31 23:12:56

此种场面,光看着就足以令人激动不已,热血涌流了!!

feijideai 发表于 2012-4-8 17:30:01

我们这里的活动好少。。。。

歙南昌风汪氏 发表于 2012-4-8 19:23:40

明年的汪公清明祭,各地宗亲都能到徽州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百汪氏后代千里来相聚,许多平时不相识的人都成了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