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 发表于 2015-5-22 20:50:53

七绝 牡丹

七绝 牡丹红英竞发万花藏,百媚千娇国色香。
谁道皇城方可见,曹州随处现姚黄。 注释:1、红英,暗指牡丹。唐宋代众多诗人多用红英指牡丹。2、万花藏,来自百花仙子的传说。唐代武则天一次在百花园中醉酒,下令百花在一夜之间开放。第二天惟有牡丹盛开了,于是,封牡丹为百花之首,统领百花,为百花仙子。3、国色,牡丹,色彩极艳 ,有国色之称。4、皇城,代指洛阳。5、曹州,古地名,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牡丹的发源地,以牡丹闻名。6、姚黄,名贵牡丹的一种。

汪土亨 发表于 2015-5-23 05:08:25

听说百花并开,唯牡丹不开,被武则天谪于洛阳!

汪振清 发表于 2015-5-23 05:59:31

楼主;解释2好像与传说大相径庭;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汪小胜 发表于 2015-5-23 06:57:14

支持楼上板登的说法

汪中岗 发表于 2015-5-23 08:22:49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5-5-23 10:20:08

本帖最后由 固始汪德进 于 2015-5-23 10:56 编辑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

   有一部微电影名曰‘’牡丹仙子的传说‘’中有关牡丹一说也确实是这样的。另外,您若上百度搜索‘牡丹’一词便会看到很多注解及精美的牡丹花。

汪顺洪 发表于 2015-5-23 13:09:17

武则天与牡丹传说(一)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武则天有关。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么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徐书信诗《牡丹传说》:“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汪小铃 发表于 2015-5-23 15:53:31

汪-杰 发表于 2015-5-23 18:54:52

汪顺洪 发表于 2015-5-23 13:09
武则天与牡丹传说(一)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武则天有关。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 ...

呵呵,传说多种多样。

汪-杰 发表于 2015-5-23 18:58:31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5-5-23 10:20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

传说纷纭,有的说他清高、傲骨,有的说他趋炎附势,不一而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七绝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