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汪家拳正在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汪氏族人的骄傲!
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河南省信阳市董家河镇位于信阳市西部,南湾湖上游,距信阳市27公里,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个林茶场,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 汪家拳原名“百步神拳”,经过汪家数百年习武和潜心研究,取众家之长,去掉虚招花架,最后剩下十三套武术散打套路,因此,汪家拳又称“十三根架”。汪家拳拳法简炼实用,出拳如闪电,内外兼修,攻防兼备。汪家拳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因此流传不广,仅在河南信阳、湖北随州一带流传,汪法宝是第十四代传人。董家河镇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西部,南湾湖上游,距信阳市27公里,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个林茶场,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董家河镇地处深山区,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茶叶、板栗是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1915年董家河车云山茶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明代著名政治家董威就出生在董家河。
分布在浉河区董家河镇、浉河港镇、游河乡各村及镇区。尤其以居住在游河乡姚湾村的汪法宝等为代表,现流传到浉河区部分乡镇及湖北随州、应山等地。
汪家拳创立于明末清初,创始人汪清公,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人。经过汪家数百年习武和潜心研究,取众家之长,去掉虚招花架,最后剩下十三套武术散打套路,因此,汪家拳又称“十三根架”。汪法宝是第十四代传人。
汪家拳的传承自明末清初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由于长期以来本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宗旨,一直为汪氏家族所独有,犹如藏在深闺,长期不为人知。大部分传承人已经70多岁,而现在的青少年多热衷于现代体育项目或搬离乡村外迁都市而中断了汪家拳的传习。一些功法、套路因为无人继承已经失传。目前能将汪家拳“十三根架”完整演练下来的仅有两人,其传承状况十分堪忧。因此,对汪家拳挖掘抢救刻不容缓,否则豫南地区这一独特的拳种将会失传。汪家拳现存古拳谱一本,大刀、长矛、短刀、石锁等若干。 汪家拳创始人汪清公集百家之长自创“汪家拳”,又称“百步神拳”、“十三根架”,被立为汪家拳第一代始祖。 代别 姓名 生卒年月 文化程度 备注 第一代 汪清公 1771.3~1856.1 不详第二代 汪得时 1786.9~1833.11 不详第三代 汪玉公 1818.5~1840.3 不详第四代 汪佩公 1820.2~1863.8 不详第五代 汪起凤 1825.7~1861.12 不详第六代 汪浩公 1830.3~1881.2 不详第七代 汪永富 1841.5~1889.6 不详第八代 汪作舟 1855.1~1901.3 不详第九代 汪醴泉 1860.8~1911.9 不详第十代 汪三湖 1874.3~1944.2 不详第十一代汪传国 1890.12~1956.3 不详第十二代汪家生 1911.4~1978.11 私塾第十三代汪志堂 1930.6~2009.8 初小 汪志贵 1947.4~2011.6 初中 汪兴权的师傅第十四代汪法宝 1968.4.29~ 高中 汪志贵的儿子 第十五代汪兴权 1962.9.16~ 高中 汪法宝的堂侄 汪家拳是汪家先辈将武术和豫南独特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相结合产生的独特拳种,是信阳市目前保存完好的唯一本土拳种。他是在继承“百步神拳”的基础上,结合豫南山区稻田多,山路田埂阡陌纵横的地貌特征,将捆稻谷、挑稻捆、打鼓庆丰收等生产劳作融入到拳术套路中。例如“双手挎胡一担平”就是用“冲担”挑稻捆,双臂伸直,抓住两端稻捆使其稳定不左右摇晃而产生的动作。“磨山炮”动作起源于用一束稻草像拧麻绳一样捆稻谷的动作。庆祝丰收打鼓时的动作演变成“骑鼓架”等。该拳术刚柔相济、攻防兼备,内外结合,暗含阴阳哲理。既能强身健体,进可攻、退可守;又能怡情养性,益长寿、延天年。是一种术德兼修,内外兼练的完美拳术。鉴于汪家拳分布区域和历史渊源,其基本内容在整个浉河区占有重要地位,是群众比较乐意练习的武术,有着很强的区域性。其主要价值是: 一、学术价值。在信阳市传统竞技项目中,汪家拳占有重要地位。发掘整理和抢救汪家拳对传统竞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实用价值。汪家拳流传至今有近500年历史,以拳法简炼实用,出拳如闪电,内外兼修,攻防兼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发掘、抢救汪家拳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运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汪家拳虽然在浉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做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的工作,活动开展良好, 但仍然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汪家拳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民众体育锻炼意识日益淡化;练习人员逐渐缩小。 (二)、能够演练汪家拳的,董家河现在大约10余人,大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没有年轻人学习,面临失传的危险。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 浉河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汪家拳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成立了区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于2012年全面展开保护工作。2、 制定了“汪家拳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 。
3、 对热心汪家拳的传承人不断进行培训,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提高竞技水平。(以上详见附件,因附件中包含图片太大,单独上传到图片中){: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汪氏族人的骄傲! 预祝成功! 要抓住不放,赶紧办培训班,传授汪家武功,让其精湛的技击艺术发扬光大。 本帖最后由 固始汪德进 于 2015-5-21 19:33 编辑
要抓住不放,赶紧办培训班,传授汪家武功,让其精湛的技击艺术发扬光大。
注;因按发表回复未見发映,再按一次又出现了重复帖,真的烦人,特做说明。
能不能告诉联系方式或QQ 这个汪家拳好,值得推广。以后汪家人只练汪家拳。 应该成立【汪氏武术文化研究会】,把汪家拳传承,发扬,光大! 要抓住不放,赶紧办培训班,传授汪家武功,让其精湛的技击艺术发扬光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