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5-5-7 14:49 编辑
翻开族谱,宗亲们很是疑惑,为什么在65代至70代左右,有很多“断代”,甚或出现以数字为祖讳的现象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元代原则上是属于“入侵”中原文明的。这样,元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不同于以往汉族统治者,而是以“造人”为出发点的。因而出现了短时期的血统混乱。聪明的先祖,为了避其杀戮,故意收藏祖讳名称,造成断代。民间“八月十五杀鞑子”、“供奉骚胡子仙”的习俗,正是源于此时期。
第二,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起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清朝人俞椒春在《春在堂随笔》)朱元璋,这个名字也是投附郭子兴后改的,他原名朱重八。重八的父亲,也不叫朱世珍,而是叫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叫陈二娘;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父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