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起鱼灯闹元宵
(作者:江伟民 吴志桥 来源:歙县 日期:2015年03月06日)元宵节到了,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村民们再次嬉起流传至今600多年的鱼灯,欢天喜地闹元宵。
汪满田地处歙县东边的一个深山坞里,3月4日傍晚,记者来到汪满田村时,村民们正聚在汪家祠堂里,为嬉鱼灯做着最后的准备。
村民汪山西今年67岁了,正在为一只“狮灯”剪纸粘“胡须”。他介绍,自己在村子里从事制灯这一手艺已有30多年了。“我们村嬉鱼灯,人人参与的。大家团结,才能嬉得好。”汪山西笑着说。
村里的老支书汪在郎介绍,汪满田鱼灯有600多年历史,源于一个传说。但一个民俗能够流传数百年,体现更多的是全村人抱成一团的和气和力量。“原来大家都穷,可再穷每家每户都要为嬉鱼灯自愿捐款,一元两元不嫌少,一百两百要多谢,正是大家的力量,让鱼灯传到今天。”
村子里原来的鱼灯都不大,一个鱼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后来发展到了数十人合玩的大鱼灯。究其原因是汪姓祖先来自海上,见过海里的大鱼,鱼灯也越嬉越大了。“自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比起往年来,羊年的春节到得有些迟。正月十五没到,嬉鱼灯的主力军——学生们都外出上学了,因此村里的鱼灯会也受到了“劳力”不足的影响。当地村民汪琴燕,别看她才27岁,却是今年鱼会的“鱼头”,负责主事。汪琴燕在北京打工,往年初六之前就出门了。“村里老人多了,力不从心。为把这个鱼灯嬉得更好更热闹,我决定正月十六之后再走了。”
夜幕降临,在一阵阵锣鼓声鞭炮声中,汪满田嬉鱼灯拉开帷幕。在“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开路灯的引导下,火把开路,狮子登场,随后十几条点燃的大、小鱼灯从各个鱼会出发,每条大鱼灯由七八个壮汉抬着向前游行,或慢步移走,或急速前进,或豪放奔跑,每个挥舞的动作无不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赞美、理想的追求。鱼灯沿街游走,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预祝来年一帆风顺、五谷丰登。一个深山村落,热闹非凡。那恢宏的气势,让前来观灯的客人们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我们嬉这个鱼灯主要是期盼新的一年收成更好,粮食大丰收。如今,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汪满田嬉这个鱼灯也是一年比一年红火。”汪满田村村委会主任柯子红也在嬉鱼灯现场忙前忙后,显得特别开心。
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汪满田嬉这个鱼灯也是一年比一年红火。 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成为激励人民、凝聚人心的强大动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