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46:24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年陆续徙川的,我们在1932年六修家谱时曾派员赴川寻支,后因故中途而返。1996年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46:26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年陆续徙川的,我们在1932年六修家谱时曾派员赴川寻支,后因故中途而返。1996年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50:54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1706一1743)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54:50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58:40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8 19:58:40

赴蜀收支记发表后,感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清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

汪欧飞 发表于 2015-11-9 13:23:51

赴蜀收支记发帖后谢谢各位本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先祖是在康熙、乾隆时期(1706一1743))年陆续徙在1932年六修家谱时曾派员赴川收支,因故半途而返收支未果。1996年七修家谱时本人亲自赴川走访了合川、巴县、蓬溪、丰都、万县等有关先祖迁徙之县市,所访汪姓俱多,大多不知他们祖籍来自何地,也不知先祖的字辈,因年代久远,一无所获,扫兴而回。可想徙川之先祖已化家为族,子孙济济。今后如果在川的本家知道你的先祖是湖南益阳的这大有可能是我族的分支,我们资阳汪氏一万多同宗盼望你们能回到我们的大家庭。资阳汪氏族务委员会汪欧飞时年75岁。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5-11-9 19:27:41

资阳汪氏族务委员会汪欧飞时年75岁。

我们这些日落西山的人.好象更关心家族之事.这可能就是明知夕阳晚.老牛自奋蹄的经典之说吧!

湖南邵阳汪海军 发表于 2015-11-20 23:14:34

汪如清 发表于 2015-3-5 08:37
春节回湖南邵阳,看了自己所在77世湖南祁东樟木棠大晋公支的七修族谱,我祖父1989年去世写成1978去世,我的 ...

我对七修族谱有点不如意,四卷开篇第一个先祖大晋公齿录就错了一个字,大晋公应为,字爵一,可是齿录上是第爵一,谱牒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出现这开篇错误。还有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都不知道七修族谱的信息,导致我一大家很多宗亲没录入。怎么不在网上发布七修族谱信息?

汪封林 发表于 2015-11-21 14:09:21

主帖两处:丙戍。应为:丙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赴蜀收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