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复汪王墓(三期工程)募捐的公告
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4-12-8 10:06 编辑关于修复汪王墓(三期工程)募捐的公告
为进一步做好越国公汪华墓葬的修复工作,圆满完成三期修墓工程任务,我会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到2015年1月31日止,为全社会各阶层、全国各地汪氏宗亲再次捐款修墓的热潮阶段。凡捐款500元以上的个人者,均将其名字镌刻于三期工程的功德碑上,以作永久纪念。希望各地汪华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等组织行动起来,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倾情支持、动员各界有识之士向我会踊跃捐款。对积极捐款的个人和集体均通过《汪氏宗亲网》、《天下汪氏》杂志给予彰扬。
接受捐款单位: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黄山市分行荷花池支行 账号:1310091309024916238 联系人:汪文慧电话:0559----2334831
特此公告!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2014年12月7日
修墓捐款收支费用统计 2014年底为止收到捐款: 600328元(569168**31160金寨越国堂)第一期工程使用257960元第二期工程使用77517.78元。 两期修复共花费335477.78元。尚存264850.22元。其中黄山市中行存款254735.43元,黄山市工行存10114.79元。第三期工程歙县文物局规划预算为406177.67元。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2014年12月5日
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4-12-8 17:25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4-12-8 17:25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汪文慧 于 2014-12-8 18:47 编辑
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 安徽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六月 总目录 一、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勘察报告及修缮设计方案说明 二、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现状照片 三、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现状实测图纸(设计编号2014-06-05) 四、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图纸(设计编号2014-06-06)
五、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工程概算书
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勘察报告及修缮设计方案说明 一、概况(一)地理位置汪华墓坐落于歙县城北云岚山,东经118°25′30.5″,北纬29°53′47.9″,海拔高度139.1米。
(二)自然与人文环境唐越国公汪华(公元586年~公元649年)是徽州历史上一位有崇高威望和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是中华汪姓的显祖。他出生在隋朝末年的歙州。在那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纷争迭起、民生凋敝的社会环境下,汪华揭竿而起,率众占领歙州,进而占领宣、杭、睦、婺、饶等六州,建立吴国,号称吴王。他“保境安民”的口号,深得民心,他为政宽宏,力促民族团结,实现了中原南迁大族与当地山越土居百姓的融合与和谐相处,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在李唐王朝兴起之时,他审时度势,毅然放弃王位,率土归唐,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当地百姓再次免遭战争灾难。之后,他奉诏进京,辅佐朝政,忠心为国,兢兢业业,为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病逝于任上。死后皇帝追封他为王,百姓敬他为神。他获得了千万民众的敬仰和历代帝王的加封。汪华墓坐落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前临布射水,后倚来龙山,左右有群山扶持,远处以西干山为屏,气势不凡。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期间。今墓遗址尚存,墓前右为汪王墓祠遗址,三进,现仅存地坪遗址;墓前为忠烈王庙(汪王庙)遗址,三进五开间,现存遗址和部分门屋,门屋内保存有两通清代部宪禁碑。汪华墓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三)历史沿革及时代特征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王薨长安,诸子奉柩而归;永徽四年(653)十月二十六日,敕葬云岚山。天复二年(902),歙州刺史陶雅筑垣建亭立祠,立石人石兽。宋• 绍定六年(1233),郡守谢采伯、刘炳嘉整修。淳佑元年(1241),郡守郑崇率僚属谒墓,乃建墓亭,购墓田。元•至元十五年(1278),徽州路军马总管甘德胜重建墓庙。后至元四年(1338),府判马正重修陵庙。至正十二年(1352),行枢密院判官婺源裔孙汪同会诸族人重修墓庙,增置墓田,召僧圆明奉岁香灯。
明•弘治十四年(1501)八月初七日,庙灾,知府彭泽榜示汪氏子孙及率僚属省视致祭,捐俸以倡汪众子孙重建。正德辛未(1511),知府熊聿命各族支裔捐输,成前工之未成者,而子孙与有功焉。弘治十五年(1502),西沙溪裔孙富春铸铁炉瓶三件;成朴佛祥铸大钟一座;清流族献鼓一架。正德四年(1509),岩镇族裔孙元鼎砌石香台一座。正德五年(1510),石冈族建墓前石坊一座。隆庆五年(1571)西沙溪族裔静夫等捐百金重修;徽寿捐银五十四两重整门屋。万历九年(1581),徽寿重建陵寝五间并整拜台;松明族裔孙兵部侍郎道昆题额曰“烈祖神宫”。万历十七年(1589),邑令彭公好古题“寝庙”额于中堂。万历十八年(1590),西沙溪裔孙宗旦、因坤等前所盖朝廊改厅五间;瀚公支裔复盖僧房五间。万历十九年(1591),岩镇裔孙元本、宗传等重修墓道;堨田裔孙景新支下重建头门,邑令彭公好古题额曰“忠烈”。崇正八年(1635),清流崇山族献殿柱蟠龙一对(道光丙戌学前有铧经修;丁未因蚁蚀朽坏,公众重雕装金)。崇正十年(1637)十一月,西沙溪裔孙良铭録像赞额于座前。顺治十八年(1661),慈姑裔孙士英捐修大殿。康熙四年(1665),石冈族议请重建石坊(石冈族于正德年间捐资独建,于嘉庆年间醵金重修,雄伟壮丽,所费不赀)。康熙三十四年(1695),稠墅裔孙镳、铨重建墓祠。康熙□年,唐模、稠墅、大里族建神道坊于谷口(乾隆二十二年重修,道光二十七年各派重修)。乾隆八年(1743),各族支裔捐输重修越国忠烈云岚山墓祠。乾隆二十二年(1757),稠墅裔孙允信率子廷海、孙熙、涛、勋重修寝房,弟允俶、侄廷珍重筑墓后石垣,侄廷珽、廷蟠重修坊表。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五十六年(1791),徽州府及歙县令先后五次发布告示,谕各族捐输,至嘉庆二年(1797),重修告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十九日,发布重修祠墓告示,发动各派敬输,至咸丰元年(1851)祖墓重修告成。另据现今民间遗存的《歙邑云岚山祖庙重修各族捐输收票》第七十号记载:“十九曲族缴清洋钿六十元正。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可见在同治六年(1867)期间,汪王墓祠还进行过较大整修。史料记载,汪华逝于长安后,唐太宗曾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汪华归葬此地后, “父老建祠寺祝之,自唐迄明,将事唯谨。”墓旁建有宏大的墓祠,俗称“忠唐庙”,经历代修缮、扩建,逐渐形成“汪王墓”建筑群。据弘治《徽州府志》载:“唐中世刺史薛邕迁越国公庙于此(乌聊山)”。该庙原建筑宏伟,正殿五开间,金銮殿式,后殿为“劝忠楼”,楼上石匣中藏有唐王朝授予汪华的诰命和玉圭等。1949年庙废,殿宇及文物无存。解放后曾利用这些旧房办过敬老院。1962年被歙县民政局拆除,祠址犹存。据说这里很有风水气象:它处于歙县徽州府城和县城的外围,为历代屯兵之地,背靠云岚山,遥遥相对的是县城乌聊山,富资河的水从近下流过。如今,从保存下来的《唐越国汪公墓图》仍能想象到当年的汪公墓园所拥有的王者气派。2006年被列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管理情况1、保护管理机构:由桂林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2、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包括整座云岚山,南面包括水塘、水井及入山小道;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以外东、南、西、北各300米。3、保护标志:已设置。4、保护档案:1983年由歙县博物馆正式建立保护档案,1987年转交县文物管理所负责管理,1999年以后由县文物局负责管理。 二、现状及残损情况(一)现状唐越国公汪华墓祠建于唐代,宋元明各代陆续维修,清代多次修复,现代2010年9月歙县文物局委托安徽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作了《歙县云岚山唐越国汪公墓修缮设计方案》,次年进行修缮实施,因限于征地、筹资等因素,未完成修缮设计方案内全部内容。只修缮了墓(坟)、墓碑、台基阶级及部分石板道路,其墓(坟)外周环绕路及墓前大部石板道路未修缮。
(二)残损情况及原因汪华墓及基础建筑于70年代前全毁。墓后及两侧迁入多处居民私坟,墓前建有临设房屋,墓前路基范围内已种植十多株树木,加之征地和筹资等原因影响修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行人道路畅通。
(三)修缮项目汪华墓的修缮工作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和歙县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5月再次提出继续实施修缮问题,要求作出三期工程修缮设计方案。本次方案题为《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根据现状及残损情况,确定本次修缮内容为延伸和加宽道路,硬化行人停歇场地,增设石凳和花池等,主要项目如下:修缮部分:1、延伸石板道路;2、扩建鹅卵石道路;3、添置石凳;4、硬化两侧空地为广场;5、增设花池。修建部分:1、修建功德碑;2、修建纪事碑。修缮项目及残损情况一览表(附后) 修缮项目及残损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 目残损情况残损原因
1修缮部分延伸石板道路、条石锁边毁失历经沧桑毁失,路基已被后植树木占用
2扩建鹅孵石道路、条石锁边毁失历经沧桑毁失,路基已被后植树木占用
3添置石凳无存年久失修
4硬化两侧空地为广场缺失年久失修
5增设花池缺失年久失修
6修建部分功德碑缺失年久失修及人为因素
7记事碑缺失年久失修及人为因素
三、价值评估1、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祠自唐兴建以来,历经1300多年,屡经风雨,不断整修,各代官府重视,汪氏裔孙踊跃捐资,积极维护,显示对祖汪公的深深敬意,这是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2、汪华称王以后,徽州百姓称汪华为“太平之主”,将也敬奉成为心中的地方神,各地村民农忙务农,见闲自娱自乐学戏排戏,祭祀活动登台演戏,大大促进徽戏的发展,后来的徽班进京,徽戏成了京戏起源的古剧种之一,邻里乡村串亲观戏,人来人往,成为农民物资交流的好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发展成定期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徽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祠等建筑群是徽文化的有形资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及利用价值。4、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歙县重要标志之一和旅游亮点,成为宣传徽州文化的窗口,对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四、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一)修缮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有关法规。2、“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勘测现状”中关于现状相关原因的分析等。3、歙县文物局关于省保单位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的批示和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要求编制三期修缮方案的请示意见。4、《越国汪公祠墓志》等历史资料。
(二)修缮设计原则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唐越国公汪华墓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在修缮过程中以徽郡传统做法为主要的修缮手法,尽可能的使用传统的原有建筑材料,完整地保存并归安原有的建筑物件,对于改变原状的做法,要在本次修缮中恢复原貌,修缮工程的补配构件,做到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按原形制修缮。
(三)修缮性质及内容 全面修缮、分步实施,本次主要修缮如下:1、延伸石板道路;2、扩建鹅卵石道路;3、添置石凳;4、硬化两侧空地为广场;5、增设花池。6、修建功德碑。7、修建记事碑。 (四)修缮措施1、修筑及加固交通运输道路,整治施工环境。2、清除杂草及杂物填料,按原形制尺寸及做法修缮,其基础采用红砂岩条块石砌筑,花池侧塘石、铺地锁边石和石板道路采用当地青石铺装,鹅卵石铺筑采用当地河床鹅卵石,广场硬化采用块石板铺装,添置石凳采用当地青石制作。3、修缮前进行地基勘察,保证工程质量及文物安全。 (五)修缮具体做法1、侧塘石、锁边石采用人工逐一按青石料砌缝凿取表面石料,现场根据空隙尺寸加工强度大于30MPa石料。2、石板道路先素土夯实,150厚灰土(3:7)垫层,上加20厚粗砂垫平,后铺砌青石板,用青石锁边。3、鹅卵石铺地按徽州传统做法铺装。4、所有砌体采用传统石灰泥土浆,缝宽3-5。5、基础埋深须挖至老土下200处,如遇地基较差处应设砼板带基础加固。修缮具体做法一览表(附后)
(六)修缮具体做法一览表:
序号构件名称修 缮 说 明部位
1延伸石板道路、条石锁边道路石板道路采用青石板尺寸为600×600、600×1800锁口石采用青石条尺寸为800~1200长×250宽×250厚基础采用红砂岩块石厚度大于300铺地坡水0.5%主向由北向南墓前行人主道宽为3.5米,长为24米
2扩建鹅孵石道路、条石锁边鹅卵石道路按徽州传统做法铺筑锁边石做法同上墓前行人主道各边宽为1.5米,长为24米向西转弯临时道路各边宽为2.3米,长为10.5米
3添置石凳采用当地青石制安,其凳面长1.6米×宽0.28米×厚0.12米凳脚为250×250×300高沿道路锁边石每隔2米左右
4硬化墓前两侧空地为广场具体做法同石板道路墓前两侧空地
5增设花池按徽州传统做法修建墓台基前两侧
6功德碑、记事碑按本方案图纸尺寸,采用当地优质石材交石雕厂制安。
墓台基外两侧
编 制 说 明一、本工程概算依据2000年《安徽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估价表》及《安徽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费用定额》,并结合现场实际破损情况进行编制。二、本概算以建设单位的修缮要求和修缮范围为依据进行编制。三、本概算依据《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进行编制。 工 程 造 价 汇 总 表
序 号费 用 名 称单位计 算 式金额(元)
一工程直接费元A+B+C+D+E273011.57
其中A定额直接费元 247187.28
B流动施工津贴元1922.78×3.5元/工日6729.73
C材差元
D其它直接费元(A+B+C)×2.5%6347.93
E现场经费元(A+B+C)×5.02%12746.63
二间接费元(一)×4.42%12067.11
三利润元(一+二)×5%14253.93
四人工费增调元(68-25.84-3.5)×1922.7874334.67
五税金元(一+二+三+四)×3.348%12510.38
六勘察设计费元 20000.00
七工程总造价元一+二+三+四+五+六406177.67
工 程 概 算 表项目工程: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工程
定额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人工工日
一、修缮部分
2-199石板铺地制作10m227.53445.5594752.63
2-206石板铺地安装10m227.5400.6911018.98 382.80
2-196锁口石制作10m23.452764.829538.63 290.28
2-204锁口石安装10m23.45400.81382.76 51.03
3-36鹅卵石铺地10m28671.375370.96 168.00
2-194侧塘石制作10m20.82868.972295.18 272.07
2-203侧塘石安装10m20.8318.37254.70 11.83
1-371灰土垫层m315080.8512127.50 131.99
1-378粗砂垫层m35080.294014.50 37.55
1-40素土夯实m31508.291243.50 51.00
1-52平整场地10m24014.47578.80 22.00
2-243石凳制作m31.55029.677544.51 256.31
1-97块石基础m330119.843595.20 40.80
1-441砼明沟10m5201.451007.25 14.90
估价周边环境整治
5000.00
估价材料二次运输
5000.00
估价征地费用亩14000040000.00
估价树木清除株155007500.00
小计
212225.08 1730.56
工 程 概 算 表项目工程: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工程
定额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人工工日
二、修建部分
1-371灰土垫层m3380.85 242.55 2.64
1-97块石基础m34.7119.84 563.25 6.40
2-198垫板制作10m20.962019.98 1939.18 85.96
2-206垫板安装10m20.96400.69 384.66 23.74
2-226支座制作m34.862344.35 11393.54
2-230支座安装m34.86328.96 1598.75 60.69
2-249石碑制作m31.7310695.46 18503.15
2-257石碑安装m31.73194.87 337.13 12.80
小计
34962.20 192.22
合计
247187.28 1922.78
汪王墓修复三期工程 主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汪炜 汪明裕 副主任委员 汪致正大风 汪兴吾 汪振亮 汪传富 汪承忠监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程平(歙县文物局局长) 汪根法(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总监)干事委员会干事汪怡民 副干事汪镇西(专职营造) 汪祝明(专职营销) 汪黎鸣(专职会计) 汪文慧(专职出纳) 汪 飞 (专职文书) 越国十大堂会(集体捐款前10家)越国十大名士(个人捐款前10位) 修缮项目本次方案题为《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华墓(三期)修缮设计方案》,根据现状及残损情况,确定本次修缮内容为延伸和加宽道路,硬化行人停歇场地,增设石凳和花池等,主要项目如下: 修缮部分:1、延伸石板道路;2、扩建鹅卵石道路;3、添置石凳;4、硬化两侧空地为广场;5、增设花池。 修建部分:1、修建功德碑;2、修建纪事碑。
工 程 造 价 汇 总 表
序 号费 用 名 称单位计 算 式金额(元)
一工程直接费元A+B+C+D+E273011.57
其中A定额直接费元 247187.28
B流动施工津贴元1922.78×3.5元/工日6729.73
C材差元
D其它直接费元(A+B+C)×2.5%6347.93
E现场经费元(A+B+C)×5.02%12746.63
二间接费元(一)×4.42%12067.11
三利润元(一+二)×5%14253.93
四人工费增调元(68-25.84-3.5)×1922.7874334.67
五税金元(一+二+三+四)×3.348%12510.38
六勘察设计费元 20000.00
七工程总造价元一+二+三+四+五+六406177.67
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电话、传真:0559---2334831 电子邮箱:whyjh@vip.163.com QQ: 2023189603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广宇新城百鸟亭酒家(汪公会馆)内88号 收款单位: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开户行: 黄山市工商银行荷花池支行 帐号:1310091309024916238 开户行: 中国银行黄山分行 帐号:187207204653
封面文字汪王墓三期工程项目书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
2014.12.5
本帖最后由 wangwei33 于 2014-12-25 17:01 编辑
捐款名单(网上公告)歙县人民政府已将汪华墓修复三期工程作了规划,待省里批复后即可实施。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秘书处奉命将前期汪氏宗亲捐款名单上网公布,如有情况请向秘书处办公室予以反映。电话:0559-2334831联系人汪文慧
唐越国公汪华墓修葺工程捐款名单(一)个人捐款汪致正 北京 100000汪洋 江苏无锡 100000汪科元 广东 50000汪伟蛟 福建厦门 20000汪祖伟 北京 15000汪晨 北京 10088汪元森 河南东方堂 10000汪邦顶 北京 10000汪炜 黄山黎阳房地产 10000汪晓云 北京 10000汪金利 沉香王国 10000汪祝明 安徽黄山 9999汪鲲 北京 9000汪晓东 安徽黄山 8000汪承兴 汪鑫北京 10000汪根发 北京 5000汪有权 江西浮梁 5000汪晓华 安徽黄山 3000汪南 云南昆明 3000汪长富 安徽池州 3000汪德好 广东深圳 2000汪仕林 广东深圳 2000汪徽州 安徽黄山 2000汪显海 安徽六安 2000汪帮 广东深圳 2000汪建江(两次捐款)福建泉州 1500汪先龙 安徽金寨 1200汪承刚 安徽金寨 1200汪志德 1188汪天新 广东深圳 1000汪明裕 安徽黄山 1000汪新田 江西浮梁 1000汪祥文 湖南湘西 1000汪俊 广东佛山 1000汪健国 浙江宁波 1000汪洵 广东深圳 1000汪传春 安徽宣城 1000汪由军 浙江淳安 1000汪容生 北京 1000汪斌 北京东方崛起 1000汪洋 北京 1000汪鹏 北京 1000汪锡桐 北京 1000汪宗华 北京 1000汪徽 北京 1000汪承平 广东深圳 1000汪建华 安徽歙县 1000方利山 黄山学院 1000汪江浩 1000汪庆文 山东临清 1000汪达成 山东临清 1000 汪文福 山东临清 1000汪依群 1000汪杭玲 北京 1000汪昌平 安徽淮南 1000汪良法 江苏江阴 1000汪永兴 江苏江阴 1000汪金清 江苏江阴 1000汪少清 江苏江阴 1000汪兴荣 江苏江阴 1000汪贤光 上海 1000汪柏树 黄山学院 1000陈冬媚 1000宗德金 江苏无锡 1000汪衍德携子汪洋 浙江常山 2000汪廉举 山东临清 1000汪启昇 安徽歙县 1000汪金 江西瑞昌 1000汪身明 江西宜春 1000汪瑞财 安徽六安 1000汪秀发 安徽六安 1000汪邦明 安徽合肥 1000吴琳 徽州寻根馆 1000汪宽(两次捐款)江苏吴江 1000汪明磊 巴西圣保罗 999汪自立 安徽黄山 990汪东红 广东 900汪耀辉(四次捐款)安徽歙县 900汪淮河 河南东方堂 800汪根养 安徽祁门 800汪承锁 安徽金寨 800汪孝先 四川 666汪怡民 安徽黄山 600汪义生 安徽黄山 600汪方录 浙江浦江 600汪建平 湖北大冶 600汪建华 湖北大冶 600汪建国 湖北大冶 600汪云翔 江西浮梁 600汪根法 安徽黄山 600汪浩东 北京 600汪育龙 安徽宿松 600汪学名 贵州大学 600汪建华 浙江常山 600汪鹏飞 浙江富阳 600汪华欣 江西婺源 520汪炜 安徽黄山 500汪蔚然 广东广州 500汪黎鸣 安徽黄山 500汪德东 浙江温州 500汪子明 北京 500汪胜忠 浙江建德 500汪靖 北京 500汪太戈 安徽歙县 500汪士尚 河北石家庄 500汪林郁 浙江江山 500汪崇伦 安徽歙县 500汪江淮 北京 500汪中 北京 500汪海星 北京 500汪斌 北京武警 500汪贤云 北京 500汪龙鳞 北京 500汪晓英 500汪双杰 湖南华容塔市驿 500汪树林 山东临清 500汪汝业 山东临清 500汪茂盛 安徽淮南 500汪树芬 安徽太湖 500汪厚树 500汪新生 安徽祁门 500汪家胜 500汪祖良 浙江常山 500汪国山 内蒙赤峰 500汪国起 内蒙赤峰 500汪钦顺 浙江临海 500汪邦国 安徽六安 500汪城 安徽合肥 500汪红传 浙江开化 500汪清河 安徽泾县 500汪泗源 福建泉州 500汪速清 福建泉州 500汪昌儿 安徽黟县 500汪红松 安徽金寨 500‘汪国民 安徽东至 500汪进侨 福建安溪 400汪庆丰 江西贵溪 400汪振亮 湖北武汉 400汪聚贵 河南 400汪济 安徽潜山 400汪振扬 湖北武汉 400汪光裕 湖北武汉 400汪承国 江苏吴江 400汪远(两次捐款)福建泉州 400汪长墀 安徽淮南 400汪元来 重庆 350汪惠芳 江西上饶 300汪庆祥 江西上饶 300汪明才 江苏盐城 300汪裕凯 浙江杭州 300汪大詠 上海 300汪德秋 300汪玻 北京 300汪焕标 湖北黄梅 300汪乃涛 河南新乡 300汪辉赞 300汪永忠 河南固始 300汪立新 江苏江阴 300汪炳如 浙江常山 300汪才艳 安徽金寨 300汪德炜 安徽金寨 300汪玉良 浙江富阳 300汪之韵 江西贵溪 200汪之律 江西贵溪 200汪子轩 江西贵溪 200汪晓峰 江西贵溪 200汪新才 湖北仙桃 200汪丽华 安徽黄山 200汪仁华 200汪明霓 安徽黄山 200汪建国 山西阳泉 200汪晶晶 安徽黄山 200汪志成 安徽黟县 200汪笃辉 江西永新 200汪庭鉴 安徽合肥 200汪建和 河南东方堂 200汪永常 河南东方堂 200汪炳和 河南东方堂 200汪金和 河南东方堂 200汪德宏 河南东方堂 200汪跃源 北京 200汪勇 200汪志祥 200汪炜翔 湖北大冶 200汪双兴 福建泉州 200汪得龙 河南荥阳 200汪留城 河南兰考 200汪顺开 江西浮梁 200汪洪明 安徽祁门 200汪和平 安徽祁门 200汪明生 江西浮梁 200汪德来 安徽歙县 200汪秀娟 安徽黄山 200汪良发 黄山学院 200汪明基 河南固始 200汪新锋 安徽祁门 200汪钧和 安徽祁门 200汪建军 安徽祁门 200汪浩军 安徽祁门 200汪佐 200汪金科 200汪云胜 200汪文清 200汪文喜 200汪新建 200汪云汉 200汪德进 河南固始 200汪金禄 山东 200汪立志 安徽宁国 200汪永林 安徽六安 200汪承山 河南固始 200赵立新 八一电影制片厂 200汪志伟 河南固始 200汪彩虹 江西景德镇 200汪政健 安徽黄山 200汪祖尚 福建泉州 200汪祖正 浙江常山 200汪贵今 福建泉州 200汪振宏 福建泉州 200汪再生 福建泉州 200汪风岭 山东乐陵 200汪俊臣 山东乐陵 200汪建平 山东乐陵 200汪级旺 安徽芜湖 200汪光辉 江苏吴江 200汪承海 安徽金寨 200汪承锁 安徽金寨 200汪祥兴 安徽铜陵 200汪承寿 安徽铜陵 200汪际静 江西都昌 200汪国柱 江西都昌 200汪国山 江西都昌 200汪会利 江西都昌 200汪国红 安徽霍邱 200汪家国 广东 198汪延宇 河南罗山 150汪寿杰 山东临清 110汪圣 江西贵溪 100汪梓伟 江西贵溪 100汪传海 安徽淮南 100汪真龙 江苏苏州 100汪敏生 江西婺源 100汪和云 江西景德镇 100汪红 广东深圳 100汪家侠 安徽歙县 100汪祖一 安徽歙县 100汪新力 安徽歙县 100汪盟钟 北京 100汪远清 浙江富阳 100汪详明 浙江富阳 100汪越强携子汪晨 北京 110(二)集体捐款江浙沪汪氏宗亲联谊会(126人参与捐款) 40000金寨越国堂 31160福建永泰龙门汪氏宗祠 2000江西弋阳曹溪村委会(8人捐款) 1600铜陵竹园山汪氏家族 1200芜湖鸠江汪氏叙伦堂(4人捐款) 800桐城白陂塘汪氏宗祠 500惠州恆硕 200说明:1、按照捐款数额从大到小,同等数额按照捐款登记先后次序。 2、以上捐款纯属修墓捐款,其它捐款不在其类。3、以上截止于2013年12月31日。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秘书处2014年11月18日
越国堂为修葺汪王墓捐款名单
一建公支系 ------张畈敦睦堂 汪显云经手合族共捐款2000元;
二达公支系 共捐款2410元。
1 东山应明堂: 共捐款2410元。其中:
:汪立品、汪立坤、汪立民各300元;
汪德相、汪德怀、汪德珠各200元;
汪立恒、汪立庆、汪立群、汪德林、汪德森、汪德余、汪 存德 各100元;
汪德长、汪德柱、汪德兴各50元;
汪先初、汪立忠、汪立准各20元;
2固始孝友堂: 未捐。
三广公支系 金寨茅坪敦睦堂汪兴波经手合族共捐款 300元
四爽公支系 共捐款25400元
1大湾永贤堂 共捐款2000元。其中:
汪达梧、汪於忠、汪於魁各200元;
汪才评、汪能義、汪能造、汪能涛、汪能爱、汪能武、汪能海、汪哓 三、
汪达珠、汪达俊、汪达新、汪达伟、汪春来、汪建国各100元;
2古碑光裕堂 汪尊明经手合族共捐2600元;
3青山留耕堂 汪明忠经手合族共捐3000元;
4南溪義忠堂 共捐款5700元。其中:
汪承国、汪承锁、汪承富各500元;
汪光福、汪光旨、汪乃权、汪金堂、汪承忠、汪先友、汪承满、汪光 浩、
汪光存、汪承周、汪承柱、汪蛟、汪承虎、汪承濯、汪哓兵、汪承佳、
汪金友、汪光武、汪持武、汪光恒、汪树军各200元;
5长岭宝善堂 汪兴才经手合族共交800元;
6桃岭敬本堂 共交1000元。其中:
汪友清、汪思文各500元;
7 霍山敦本堂 汪辉群经手合族共交1500元;
8 白塔畈敦睦堂 共捐1600元。其中:
汪秀林、汪华贵、汪茂炳、汪秀平、汪俊东、汪秀乾、汪俊三
汪秀发各200元。
9 横畈务本堂 汪 涛经手合族共交1200元;
10白塔畈敦睦堂在合肥务工 汪俊良 汪俊伟两兄弟捐2000元;
11金寨白塔畈 共捐1000元。其中:
汪雷、汪华君各500元。
12敦睦堂捐款 共捐2000元。
13毛河敦睦堂 共捐1000元。其中:
汪義德、汪義军、汪義明、汪義中、汪宗宝各200元。
五俊公支系 天堂寨两仪堂 共捐3050元;其中:
汪庆源、汪立明、汪惟煌、汪盛世、汪明鹤、汪永辉、汪永四、
汪庆东、汪翔、汪嘉才、汪嘉德、汪庆弟、汪庆友、汪永汇
汪亮、汪永青、汪嘉杨、汪嘉芳、汪嘉斌、汪嘉书、汪庆吉、
汪嘉寿、汪劲松、汪哓燕、汪庆德、汪磊、汪亮汪家炯
各100元;
汪永洲、汪庆龙、汪庆树、汪庆国、汪庆波各50元。
以上合计共捐款三万一千一百六十元。
后续捐款及直接向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捐款名单不在其中。
捐款名单请以此为准。 请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汪炜会长审查为盼。
以上都是鄂豫皖金寨周边汪氏越国堂在汪光福会长带领下,发起的以各支派为单位捐款,明细表如有漏登请联系胖子道生该对,手机15385912366。
修葺云岚山汪王墓记(汪氏93氏裔孙庆丰谨记)
千百年来,在古徽州各地乃至遥远的贵州安顺等地,唐越国公汪华祭祀活动不断,香火不熄,不仅黎民百姓怀念他、祭祀他,历朝历代的皇帝也褒扬他、屡屡加封他。从《越国汪公祠墓志 卷四》的《兴复》篇中历代修复活动记载中可以看出,歙县云岚山汪王墓祠自唐兴建以来,历经1300余年,屡经风雨,不断整修,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汪氏故里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开展了各种纪念祭祀汪华活动,汪王墓的修葺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乃至全国各地汪氏宗亲的支持,谱写了新的篇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汪王墓祠被毁、荒废以后,但仍不断有汪氏后裔前来云岚山凭吊。2004-2005年期间,汪永富、汪鑑、汪昌焕、汪邦柱等合肥宗亲不顾高龄、历经艰辛,三次寻找并来到云岚山汪王墓地,制作了“汪王之墓”简单墓碑,同时在安放祖先神位的房前,恭敬地写上了“汪墓祠遗址肥南寿二公后裔”,重新留下汪氏宗亲祭祀汪王的足迹。2006年7月,刚运行不久的《汪氏宗亲网》的一些各地的热心者就聚集到黄山成立“汪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并一起到云岚山祭拜。2006年底,新浪网副董事长汪延来到歙县云岚山,在县委书记藤祁源的陪同下共同调研,其后就汪王墓祠的修葺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8年4月3日,在当地政府支持及各地宗亲努力下,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并在云岚山首次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汪王公祭活动。而后每年清明节前,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都组织全国范围的汪王公祭活动,当地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帮忙做好汪王墓祠现场的整理及祭祀道路安全维护等工作。各级领导也在研究会一班人陪同下多次到云岚山指导汪王墓的修葺工作。值得指出的是,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在开展活动中,首先重提“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的功绩及汪王在古徽州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创新地提出了“汪华(汪王)文化”这一概念,并定义了“汪王文化为徽文化之源”的命题,同时持续开展“修葺汪王墓”“汪王公祭”等活动,为“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回归其在徽州人心目中历史地位,起到了积极宣传、大力普及的作用。
2010年6月,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正式发布了《关于筹资修葺云岚山汪王墓的公告》,开始向社会集资。这得到各地汪华文化爱好者及汪氏后裔的积极响应。公告当天,厦门的汪伟蛟就提出捐助2万元,北京汪致正以“汪雨相后人”捐助10万元,江苏无锡的汪洋捐助10万元。江浙沪汪氏宗亲联谊会、金寨越国堂、福建永泰龙门汪氏宗祠、江西弋阳曹溪村委会、铜陵竹园山汪氏家族、芜湖鸠江汪氏叙伦堂、桐城白陂塘汪氏宗祠等地也开展了募捐活动。
2011年3月,黄山市歙县云岚山唐越国公汪王墓修复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并举行了简短的开工典礼。2012年以来继续造势,为汪王墓全面修葺做好前期基础工作。2012年2月28日,黄山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汪华墓由县级保护升为市级保护。2012年6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公布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3处,歙县汪华墓被列为12处古墓葬之一,从此,汪华墓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清明汪王公祭活动前,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完成了汪王墓二期工程。接着就在研究会领导下开始了汪王墓三期工程规划工作。目前,规划已经通过,筹资工作正在进行,相信在全国各地汪氏宗亲支持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能够如愿获得圆满成功。 虽兴衰常事,更多是国运大环境影响,现世界一统,应当说今人不会再更多地愚昧去作兴乱更替之事。我们相信,也期待,作为有着深厚民间信仰基础的和谐之神、地方神灵的墓祠,歙县云岚山一定会成为各地来徽州的人、徽州本地人、汪氏后裔经常、必去的心灵圣地,也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与光明。我们坚信,汪王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佑徽州这片热土,保佑牵挂这片热土的人们幸福安宁。
云岚王墓修复记 汪华墓,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省保在此,谁敢挡我!声源何处,五尺穴内吾祖也。吾祖汪公,当年统六州,安境民,助兴大唐,成就一番霸业,是越国公也。而今号江淮,有省长批示,尊为古徽州第一伟人。墓,于此,本当有祠,且堂宇辉煌,佑四方百姓,香火鼎旺。惜流年经逝,败落草丛,荒芜数十年。岂不悲哉。时兴,代有人出。喜我汪氏子孙,忠孝有后,寻根问祖,拨乱反正,终驱除雾障霾缠,使祖坟挺出一隅,接云岚地气,横空出世,霞披云蔚,亮丽一片云天。其时,徽汪皖汪鲁汪江浙沪汪,京汪赣汪云贵川渝汪,两湖两广汪,陕西甘肃汪,青海新缰汪,东北汪,台港汪。。。。。。天下汪,汪汪于此。众志成城。组织会员,集聚人心。办家网,办家刊。修祠修谱。恐后争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成汪洋。汪洋,汪家有洋。洋洋洒洒,洋洋大观。汪氏之星,洋面闪烁。一份汪氏百家千年育才计划,带出无数汪家梦想。中国梦世界梦汪家梦,梦梦相连,梦想成真。君可见汪氏之祖颍川来,奔走到徽成故乡。是以天下汪出徽州。“千年的血液是一样的滾热,百代的筋骨是一样的相连”我们汪氏从颍川走出,在云岚山下集结。崇尚国要一统家要团结,历行忠字当头孝字当先。为华夏子孙楷模,做中华儿女俊杰。公有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人日,太子诸侯相公宁有种乎?答日,君不见华夏大地多少英雄是汪家,多少豪杰为华后。风流人物,代代相传。汪氏苗木,茁壮成长。今日,墓初修,祠待复,王威再现。云岚山雄姿依然。500万汪氏后裔仰王之福祉,得王之灵气,吸王之甘霖,接王之棒力,从徽州山脉,驰大江南北,立志兴业,忠国孝家,跻身中华民族优秀行列。王兮,归来。告慰于天。汪氏后裔九十三世汪炜拜拟于甲午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