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苏北汪氏的几句碎语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8-1 10:19 编辑私人感受,来灌河流域,对苏北汪氏做点了解。
再读友国本家的所发(苏北【灌河流域暨新安镇】汪氏渊源录,http://www.iwangs.com/bbs/thread-27915-1-1.html),愈发有所感慨。苏北汪氏,并非同一支系,建公派、爽公派、俊公派,三派何为“一派”,足见家族力量之强势!历史上似乎有《苏北合谱》(名称尚不详)之壮举,更是历代先祖,同心合力的佐证!
灌河汪氏也好,灌河流域汪氏也好,总显气量小些,“苏北汪氏”的大旗理应竖起!苏北(徐、宿、淮、连、盐)汪氏,应该集中研究力量,整理苏北汪氏家族历史,汪友国、汪子涵、汪海洋、汪华明本家已经做出了关于苏北汪氏迁徙方面的探索,为苏北汪氏文化研究开辟了先河!
本人做为“一介文夫”,推崇的是文化或者说是精神层面上的家族研究,要把筹建家族活动物质场所、整修家乘族谱,和家族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汪氏文化,核心何在?“和”。
越国公的一点智慧,放弃了“土皇帝”的位置,却成就了600万汪氏大家庭。后辈们能汲取家族历史的家训,故能才俊屡现。
近观灌南为中心的灌河流域汪氏,活动频繁,心气十足,的确为全国汪氏感动。但综合起来,尚缺乏一个“真中心”的理念。散的实质,是分散了本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正能量。苏北汪氏,要在着力建设物化(徐州汪洼、淮安高沟、连云港新安镇)三个点的基础上,设立文化研究分支机构,趁老人家们还健在、头脑还清醒,挖掘整理出一整套的“苏北汪氏文化”。
寿杰说的非常确实啊,心不到一起是没有办法去做的,私心太重人情太淡薄。 汪氏文化,核心在“和”。 宗亲要团结一心办好大事。
勤红群里发牢骚呢 和为贵,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自检,自律的基础上,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相互取长补短方能达到一统。 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苏北是汪氏一支非常活跃的力量,希望在汪华文化建设方面有更大的建树! 汪氏文化,核心在“和” 和为贵,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自检,自律的基础上,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相互取长补短方能达到一统。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