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重修鄂州汪氏兴一公敦本堂宗谱记
甲午重修鄂州汪氏兴一公敦本堂宗谱记汪氏宗族源远流长,起源可上朔至公元前2697年轩辕帝。公元前1060年,周文王姬昌伐纣,占古鲁国,将其封予四子周公姬旦,是为鲁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其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公元前1040年周成王封周公姬旦长子姬伯禽为鲁侯,姬伯禽为鲁国始祖。公元前591年即周定王16年,鲁宣王卒,其子鲁国第21位国君鲁成公黑肱即位。
公元前576年鲁成公与夫人姒氏生下一子,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合而取名为汪。成年后仕显鲁国,封上大夫、颖川侯,食采颖川(今山东邹城、新泰、颖水一带)。汪生一子挺,任周司谏;挺长子诵,任周司马,依祖父之名为姓,改姬姓为汪姓,奉汪侯为汪氏始祖,望于鲁之平阳郡,遂开汪氏之宗。故我汪姓一世汪乃鲁成公黑肱次子,封上大夫、颖川侯,食采颖川,史称汪侯。
汪氏宗族第四十四世越国公汪华,乃汪氏宗族一显赫人物,亦汪氏宗族一重大的里程碑式人物。隋末天下大乱,汪华率众平寇。群雄割据之时带精兵十万,攻下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于歙之乌聊山筑城池,建王宫,建号吴王。唐武德4年9月李唐王朝行将统一全国之时,汪华为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百姓免于战争之灾,主动放弃王位,归于唐朝。唐高祖嘉其顺应国家统一历史潮流,治理六州有功,授予方牧,封上柱国、越国公,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兼歙州刺史。唐贞观2年奉诏进京,授左卫白渠府统军,执掌禁军。唐贞观17年改授忠武大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贞观18年唐太宗征辽,诏为九宫留守,太宗征辽凯旋,下诏嘉其忠勤。贞观23年3月3日殁于长安,太宗赐黄金数百两,锦缎10床,并派右丞相房玄龄、左丞相褚遂良、礼部尚书黄世仁等文武大臣往灵前代为祭奠。
永徽2年,依汪华遗愿,八子俊公护卫由长安归葬歙北云岚山,谥号忠烈王。朝廷恩敕于乌聊山建汪王庙祀之。自唐至清历朝皇帝对其先后十一次加封。
汪华生前先后为吴王、越王、汪王、越国公;身后被称为汪公大帝,江南保护神,开徽州民族融合、繁衍生息先河的领袖人物,徽州第一伟人等。
唐贞观12年,越国公汪华应诏上谱表于太宗皇帝,全面陈述汪氏宗族源流。纵观汪氏宗族,从一世鲁国上大夫汪侯,至四十五世越国公汪华九子,连续45代,历经1300多年,均建大功,食采邑,嗣爵位,拜将入相,列于六卿、司马、郡守、县令,世代显赫。唐开元5年,玄宗皇帝诏封中国十大上柱国、名门望族世家,汪氏宗族是其中之一,列第六位。
汪华生九子,第七子爽,六封至崇和衍烈公,贞观十八年任右武卫,永徽五年任左屯勋府,总章二年(669年)选授岐工府兵曹参军。宋乾道八年封忠德侯,庆元五年封忠德顺助广休协贶侯,后至元代历封忠佑侯、祟和衍烈公。
婺源東九十里曰鱅溪,乃大畈之古称也,居人惟我汪氏一族,公元八四七年唐大中元年丁卯,汪氏爽公支下自歙徙而来此,五十六世祖道安公为德海刺史,以补充衙前兵马司差充婺源,职兵馬使都虞侯,总戎婺源。道安公三十七卒,是为汪氏婺源始祖。汪氏五十七世祖濆公,率兵守土,除暴安民,春秋三十二嵗,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勲至上柱國,官至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大夫。约公元八九五年汪氏五十八世中元公痛父濆公殁于王事,奉母挈弟中高、中立、中淦隐居鳙溪(大畈)而不仕。至七十五世尚辉公生子兴一。
七十六世祖兴一公母亲沈氏于公元一三四六年九月元至正八年戊子八月初一于大畈生兴一公。元末天下大乱,婺饶战事不断,人口凋蔽,兴一公偕仲兄受一携家谱移居湖北黄岗。后复迁至鄂州大洪乡。公于公元一四一九年明永乐十七年已亥七十三岁卒。 兴一公移居鄂州,汪氏始瓜瓞绵延,子孙传播,至今已二十余代矣。其间明清既有远赴海外学习者,亦有为官从政者。清乾隆间,鄂州汪姓后裔有迁陕西、江西、四川、江苏者,历代汪姓子孙爱国爱家,互助友爱,汪姓人明大义,敢担当,诗礼传家。如今鄂州市兴一公后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成就卓著。然也有汪姓后人,对自己家世,对祖宗丰功伟业不甚了解,很多汪姓后人由于读书工作、搬家迁徙,远播他乡。有鉴于此,汪氏宗亲决定对汪氏宗谱进行整理和续写,实意义非凡。
余自幼即自豪于汪氏先祖丰功伟绩,亦自豪于汪氏族人为官为商为学者多有成就。几度赴徽婺,踏访先祖遗迹,缅怀先祖伟业,常自惭形秽,汗颜不已。所幸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剧烈之变化,实为历朝历代所未见也,如今国泰民安,人民渐富,而自公元一九九一年辛未鄂州汪氏兴一公敦本堂续谱至今已三十余载矣,汪氏族人渐多,移居他地、远播海外者众。尤其吾辈后人,在中国社会剧变之中,亟需恢复传统,凝聚家族之精神、知我家族之荣光,以备发扬光大,永续光辉!
公元二0一三年癸己仲春,余自加拿大归大田铺祭拜先祖,值此族人汪先淦、汪德波、汪德友、汪先俭发起重修鄂州兴一公敦本堂汪氏家谱,余亦极力赞成。然新老交替之际,唯恐人财物力不济,为消弭疑虑,鼓我族人士气,宣扬先祖伟绩,余宣扬倡议,振臂呼之,激励宗亲。尤克松雄才,勇敢担当,宗亲当即选举委员会机构,由汪克松总责,下设编校、财务、后勤各组,分由汪德樟、汪家本、汪丰司责。余身居海外,每归乡即与克松谋,隔洋亦与商洽印务,问询进展,松愈倍加尽责,以事相告,尽责尊长,实为可嘉后辈!松事无巨细,方圆周到,余倍感放心!
因余曾工作于共青团湖北省委,、故偕汪克松联络鄂州市房产局副局长汪祖明、前鄂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汪先艳、鄂州市政协副主席汪德锐、及地产公司总经理汪清河、企业经理汪木林以及余之胞弟汪松山(先松)等族人,捐资出力,共襄盛举!
鉴于元明清历年历代,我汪氏兴一公后人散居各地,组委会决定此次宁慢勿漏,尽力寻访各地宗亲,以归宗认祖。其后汪克松不负众望,率汪先艳、汪德波、汪德喜、汪丰、汪德樟、汪克雄、汪家本等宗亲,分六路分别奔赴陕西安康市紫阳县、西乡县、镇安县,湖北襄樊市、竹山县、竹溪县、郧阳县、黄冈县,江西南昌市、上饶市,四川成都、西昌,安徽南陵、宣城,江苏武进等地,行经五省十余县市,探访失散宗亲,终于联系失散数百年之族裔数千人,各地宗亲皆愿认祖归宗,此功劳不可谓不大矣!
此次续谱值国家兴盛、国运昌隆之际,财力雄厚、意义深刻,又人员广泛,齐心向往,实为我辈之幸运!尤其汪克松率各成员,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以使本届续谱得以圆满成功,实可喜可贺!愿我辈子孙,缅怀列祖列宗光荣业绩,在各自领域奋发有为,重建我汪氏辉煌,并愿以此可告慰先祖也!是为跋。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孟春
汪氏九十四世孙 汪坤山(先坤 )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城
写的非常好。学习了。 写的非常好,做的更加棒。 写得好,做得好,学习了! "行经五省十余县市,探访失散宗亲,终于联系失散数百年之族裔数千人,各地宗亲皆愿认祖归宗,此功劳不可谓不大矣!"
宗亲们,辛苦了! 坤山本家之宏文,学习了。 内一段应为:歙州刺使于德海差,充56世道安公为婺源衙前兵马使,镇婺源[清华]因家焉!另请坤山宗亲为寻找我支迁加拿大多仑多汪百逐提供消息,登广告费用我交,可否?万望帮忙,叩谢了! 坤山弟本家之宏文,写得好,学习学习。 引用第4楼汪济圣于2014-04-13 19:59发表的 :
"行经五省十余县市,探访失散宗亲,终于联系失散数百年之族裔数千人,各地宗亲皆愿认祖归宗,此功劳不可谓不大矣!"
宗亲们,辛苦了!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引用第4楼汪济圣于2014-04-13 19:59发表的 :
"行经五省十余县市,探访失散宗亲,终于联系失散数百年之族裔数千人,各地宗亲皆愿认祖归宗,此功劳不可谓不大矣!"
宗亲们,辛苦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