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人五度来肥查宗谱
七旬老人汪土亨、汪宜珍,来自江西婺源,记者日前在安徽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查阅资料时,正好遇到他们,原来两位老人已是五次来肥,在省图调阅汪氏宗谱,以重修族谱。宗谱毁于动乱年代
两位老人是江西婺源珍珠山乡黄砂村村民,他们说起汪氏祖先来头头是道:汪姓初祖为周武王弟周公旦,初封鲁国,夜梦神人与交,醒而孕,生时双手紧握,擘而视之,左手水纹,右手王字,合而为汪,故为汪姓。
到了隋末唐初,汪氏44代先祖汪华定居于安徽歙县,到56代汪道安起迁至江西婺源,一直居于山水秀美的珍珠山,延至汪土亨、汪宜珍,已分别为99代和100代。
据汪宜珍回忆,族中老谱一直是由其父亲保管,记得自己20岁左右时,正逢“文革”,红卫兵从他家中搜出老谱,烧为灰烬,从此,汪宜珍再也没有看到过完整的宗谱。
五度来肥查宗谱
近年随着全国兴起修宗谱热,汪宜珍一想起几十年前被烧毁的族谱,就感到十分心疼,从2002年开始,他与族人们开始重新搜集整理宗谱,但是资料残缺,难度很大。
就在去年,他们从网上看到安徽省图书馆馆藏资料中有全部18册《汪氏宗谱》,兴奋不已,便组织了三个人赶到合肥,因古籍保护的需要,工作人员禁止拍照,三个人只好手抄,整整抄了三天,才抄了一册中的一半。
今年6月,汪宜珍等人在武汉参加了汪氏通宗世谱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汪氏后人齐聚一堂,其中也有来自安徽的十几位汪氏代表。同宗联谊,更坚定了老人们整修宗谱的决心。第二次再来,几位老人得到了省图历史文献部的帮助,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查阅扫描后存入U盘,给他们带回去慢慢整理。
如此反复,老人们现在是第五次来肥,终于把所需要资料全部搜集完毕,回乡即将开谱印书。据悉,他们准备专程送一套给省图收藏,并示感谢。
记者 周伶俐 文/摄
源链接: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3-11/28/content_748332.htm 婺源县凤亭里,现属婺源到珍珠山乡黄砂村。 只要有心人,铁棒摩成针。 致敬。。。。。。 五度查谱到合肥, 几多关山度若飞, 凤亭族彦敬宗意, 不获全胜誓不归! 又是文革惹的禍!我支系族谱也险些毁于文革,只感谢被汪志斌老人保护下来。您若想知此亊,请到固始汪氏文化研究会看看便知。 汪土亨、汪宜珍本家,向您们致敬! 谢谢宗亲垮桨,鼓励,我凤砂宗谱上册即将铅印 老土呀,那天电话与你说了半天。现在叫影印或激光照排印刷,可以说付之于枣梨,不用铅字了。 致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