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新洲汪集汪成钧先生近亲
汪成钧(1897—1938) , 中国国民党军官,抗日烈士。湖北黄岗(现新洲汪集冯铺)人。1922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步兵科,后在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班第四期进修。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陆军第七十五军第十三师第三十七旅上校副旅长,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10月下旬,在鄂南蒲圻与日军激战中英勇牺牲。先生由其叔父汪仲绳抚养长大。
先生娶陈(或程)氏,生女三。长汪周颂,早逝;次汪周文,病故,后人居深圳;季汪周芷,离休,居荆州。
现寻找汪成钧先生在湖北及新洲的近亲,有知情者请联系刘戎,电话: 13612980770
是我支族人啊!有空可以查查谱的呀。
汪成钧先生的出生年龄和我房的绪辈差不多大,估计他所属的房次较长。 查了一下午家谱,没查到。
回 4楼(汪封林) 的帖子
辛苦了!有可能 汪成钧的名与谱上记载不一致,像我祖父和叔祖父分别叫启林和启富,但是五修谱上记载启年和启峰。
又如我房谱记载我曾叔祖出继三房久墨公,但是三房的谱将久墨写为久默。
觉得谱上的用字不严谨,但每次修谱工作毕竟只有那么几个人在做,也难免。 过几天我回家查查家谱,与我爷爷同辈的! 向先烈致敬!
武汉、长沙会战的重要节点
赵李桥地处湘鄂边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武汉、长沙会战的重要节点。据武汉会战总指挥张发奎忆述,1938年武汉会战经过50余天,始终在极度紧张和惨烈情况下进行。10月12日政府自动放弃武汉。武汉沦陷后,政府军在崇阳、蒲圻间重新调整阵线,以这一带阵地乃扼守粤汉铁路、湘鄂公路等日军南下的要道。11月4日,蒲圻失守。5日,他们又放弃楠林桥和赵李桥。7日,羊楼司沦陷,鄂南和湘北重镇相继失守。
武汉会战中的最后一役赵李桥战役进行非常激烈。国民党陆军第75军13师37旅上校副旅长汪成钧率部防守,担负掩护友军撤退任务。日军以飞机轰炸和猛烈炮火向三十七旅阵地攻击。汪奋不顾身,指挥所部奋勇抵抗,予敌以重大杀伤,使友军得以安全撤退,在与敌激战中,汪成钧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8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