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9楼(汪兴吾) 的帖子
家网上有资料为:历代(因之)。应该是通谱有遗漏。回 8楼(汪封林) 的帖子
解决了!就这样! 集体智慧,力量无穷! 尽管我们的能力实在有限,但是孜孜以求注定是编修人员所追求的精神。致敬! 兴吾断的恰当。此类文字虽短,有看头,能引起思考,知识性强。 的确还有很多知识可以细究的,注释也不见得客观,还可以参照更多文献。。。书掌,应当为掌书,书掌应当是通俗的叫法。
汉典
掌书,古代职掌符节及文史记载的官。《吕氏春秋·骄恣》:“王曰:‘ 春子 ! 春子 反!何諫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新唐书·百官志二》:“掌书三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禀赐、纸笔。”亦指掌管图书之类。《花月痕》第七回:“何不掌书天上住,却随小刦落人间。”
百度主簿
古代官名。掌置。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隋、唐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习凿齿曾为桓温的主簿,时人曰“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此为主簿权势最盛之时。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南宋中叶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元诸寺、监、院有关人员,或称主簿,或改称典簿,县主簿简称为簿。明、清太仆、鸿胪二寺及钦天监称主簿,太常、光禄二寺及国子监称典簿,县署则仍称主簿。均系低级之事务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