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9 12:48:52

绩溪六都坦头汪氏简介

汪氏世居登源,代有仕宦,世有名人,为徽州望族。唐代末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战事频仍,生灵涂炭。在叛军迫近徽州之际,为避兵燹,汪华长子建公支下51世质公不得已举家择地于宣州郡旌德县西大山深处的新建村。之后子孙如瓜瓞绵延。兹后,52世融——53世麗山——54世秦皆居于新建。直至五代之末。新建地狭人多,难以拓展,秦公有意转徙。

每年清明之际,秦公皆率子孙自旌德西乡跋山涉水途径绩北坦头,再登翚岭到登源祭祖。他见坦头一带水色山光,景物森焱,沃土千亩,环境绝佳,是块风水宝地,遂命子思聪买田筑室而居。据《坦川越国汪氏族谱》载,“公从祖父岁省登源祖墓,道出绩西坦头(旌德东南部与绩溪西北部接壤,以前有官道通宣州),见山川秀丽,左降右伏,兼四方之胜,地坦田瘐,知此址足以发祥启宇,故奉祖命廓基考室而居焉”,55世思聪公是为坦头汪氏始迁之祖,坦头汪氏为绩溪翚岭以北开族最早的家族。

坦头不愧是块人杰地灵之宝地,因为“不数传,坦头汪氏人文蔚起,三代相继而登进士第者七人,衣冠济济,洵足以垂休,誉无穷矣”。“南宋之际,复有名良公者,崛起而魁(县志载为南宋末德祐年进士)。明清以来,多士,代有闻人”(清乾隆四年(1740)《汪氏统宗正脉》记)。所以绩溪坦头汪氏享有“策名天府”,意为盛产进士的肥沃之地的美称。

自北宋以来,绩溪就有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良好传统,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六都坦头这个小山村,因此在宋代该村汪氏家族就接连出了八个进士,被誉为绩溪乃至古徽州最早的“进士村”。

清康熙五十年(1711),徽州知府中宪大夫罗鉁(汉军正白旗人,监生,乾隆41年始任)为褒扬坦头汪氏家族为徽州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赠“世宦名家”匾额。该匾高悬于汪氏宗祠享堂,上书“为世进士汪鼎、汪世美、汪琦、汪汲、汪淇、汪奕、汪襄、汪安世、汪安行、汪安仁、汪龟龄立”,从此绩北坦头汪氏家族又博得一个“世宦名家”的美称,更是名闻遐迩。

坦头(又称坦川),因形似凤凰又叫凤凰村,位于绩溪徽岭以北,现属长安镇,元明清时,一直是绩溪六都首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重文兴教,人才众多,底蕴深厚.全村居民以汪.洪.唐三姓为多.汪姓系大族,有后汪.前汪.坎汪三个支派,皆为五代之末宋代之初由旌德新建迁居坦头的始迁祖思聪公(55世)的后裔,都建有自己的祠堂。汪氏宗祠在坦头有三座,分别是后汪的世承祠.前汪的承祖祠和坎汪的绳祖祠,后两座都已毁,就剩后汪祠了,后汪祠堂,又称世承祠。世承者,思聪公之16世孙祖进公的讳字。该祠以先祖命名,盖为后汪子孙几为世承公所独有。

世承祠到今完美屹立在坦头村,全靠族中有识之士极力的保护,为了为子孙后代留下唯一的家族宝贵的徽文化遗产,宗族后裔87世孙汪后松、汪后桦兄弟在2006年12月为首,发出抢修老祠的倡议,同时会同村两委和村中有识之士,成立了抢修领导组,并向族人、村人和旅外人士发募捐信函,很快募集收到12万多元,为了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抢修决定分期进行.2007年8月22日.抢修老祠一期工程开始动工,于2008年元月赶在同年的百年未有的冰雪到来之前竣工。然而,要全面抢修这座濒临倒塌的大祠堂需要近100万元,2008年8月,后汪裔孙,县人大代表,著名的农民企业家汪武松先生富不忘民,心系老祠,他决心慨捐40万巨金重修宗祠。2008年11月13日,农历的10月16,二期工程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正式开工了。其修建工程中,得到了身在全国各地后汪裔孙和当地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至2009年12月,汪氏宗祠抢修工程顺利告竣!成为绩溪县唯一现存保留完好的汪氏宗祠。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3-7-9 22:01:43

请问总版主,那里有没有''达公''派的后裔.即尚田''中和堂''或''燕诒堂''的有关近况呢?

丹山碧水 发表于 2013-7-17 09:24:31

回 1楼(固始汪德进) 的帖子

德进本家你好,经过询问,只能提供以下信息:

达公派在绩溪主要聚集居住在三都尚田,九都孔灵,十五都西坑,具体达公支下派衍分迁的村庄是:

1.三都尚田族 (建有宗祠纂有谱)50世泰       登源分迁

2. 九都孔灵族(建有宗祠纂有谱)   67世   原富    西坑分迁

3.十四都西坑族 (建有宗祠纂有谱)   49世    明山    登源分迁

4.汪村族    69世    应寿    尚田分迁

5. 朋坑族   65世    尚庆    尚田分迁

6. 三都山背族 68世   荣庆    尚田分迁

7.歇村族   55世   道

8.三都陈村族   65世   尚庆尚田分迁

9.九都夹盘族

   达公先居西坑,再迁尚田、孔灵,尤其是孔灵,明清时是千灶万丁,大祠堂几个,绩溪最大的祠堂两个半,有一个就在孔灵。如今孔灵已衰败,汪姓一时寥寥无几,呜呼!
   汪姓在绩溪聚居历史悠久,人口千人以上的大村,大多在绩西北,如三都的尚田族,六都坦头族,八都的余村族。有的村庄以前是汪氏聚族而居的邑内望族,如孔灵族,煤炭山坦头族,小些的村庄如雄路、郎家溪,上马石等族,由于战乱、瘟疫、灾荒等原因,目前汪姓人口已不多。主要这些地方在清代及民国血吸虫瘟疫所致。北京国家图书馆有一套大概是民国版《孔灵汪氏家乘》,计八册,本家可以前去查找一下,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你所需求的资料。

汪志林 发表于 2013-7-17 15:24:52

达公支系从登源内迁到尚田,属于同地域的迁徙,年代约在唐开元时期,百年多之后(咸通年间),世守尚田的先祖发展也很快,所以绩溪尚田分迁的比较多,所居堂号也比较多,西坑属于明公(非明山公)的迁徙,孔灵属于西坑的再迁。大支外迁当属于歙县富溪、浙江淳安以及绩溪孔灵,原本也是零星小支发展成大支的。

7.歇村族   55世   道

应该是我这支,是遇公(非道公),富溪族(也习惯称堨村族)


应该说先居登源,再转迁西坑和尚田,尚田繁衍分支最多。通宗世谱都有详细记载。

德进本家找的应该是尚田世守谱,看堂号就必须看传略。

汪新良 发表于 2013-12-14 16:59:34

我们的共祖是五十二世融公,五十三世分祖。我们是长子秀山公后裔,你们是三子丽山公后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绩溪六都坦头汪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