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济圣 发表于 2013-6-21 19:16:21

回 12楼(富春源溪) 的帖子

只要是汪氏的族谱,都非常需要,越多越好。

亮翁 发表于 2013-6-21 19:18:56

回 18楼(汪峰1973) 的帖子

汪峰本家,在与编修工作室办理入谱手续時,肯定需要当地支系的纸质家谱予以佐证和归档备査,原来发给某某本家从事研究的资料不算在这亊里面.

蓼城汪老本 发表于 2013-6-22 10:53:07

热烈祝贺首届《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纂修工作研讨会在武汉市隆重举行

wss881 发表于 2013-6-22 23:16:50

朱熹有一句著名的话:三代不修谱,为不孝孙!
       我们的祖先 ,迁居迁移时,过去要靠肩挑背伏,(挑担时)唯有二样东西是必带:那就是前头挑着宗谱(人之根源的祖先),后头挑着孩子(未来)。
       古代修谱要报请皇帝恩准,同时修谱还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只有盛世、家族团结、旺兴之时,才有能力去做,更何况今朝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范围之广、人员之多、人口分布之复杂,是件了不起的也是当前家族之大事!其缺钱、缺人都不行。
      以上三点:足可窥古人对修谱的之重要程度!就算三代修一次吧,也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机会修谱(或参与修谱)!
      因此,各位本家要多开展工作,争取更多的汪家有识之士,多沟通交流,积极支持并参与修谱!


武汉汪利文 发表于 2013-6-23 09:33:03

只有盛世、家族团结、旺兴之时,才有能力去做,更何况今朝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范围之广、人员之多、人口分布之复杂,是件了不起的也是当前家族之大事!

说得太好了。

顺洪,焕标两位本家是湖北汪氏联系江西汪氏和安徽汪氏的桥头堡啊。

汪济圣 发表于 2013-6-23 12:12:03

说得好:“顺洪,焕标两位本家是湖北汪氏联系江西汪氏和安徽汪氏的桥头堡啊。”

顺洪那天表示要在小池镇建立一个联系汪氏宗亲的联络站。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功在当代   德贻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