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祖脉与谱系疑惑
56世:道安,师全公长子,字元振,约唐会昌元年丁卯(841)生,咸通四年癸未(863)由刺史于德海奏,补充衙前兵马指挥使,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差充婺源镇都虞侯,总戍镇婺源。自歙县慈菰迁居婺源,为婺源始祖。历驻清华、武口、弦高等婺源重镇。续修宗谱。妣吴氏,葬山松前溪下坞。生子三 ── 源、濆、淦。约乾符四年丁酉(877)疾卒,享年三十七岁,葬婺源之北武口山之麓。婺民怀其保镇之恩,立庙于武口思溪,世称彭王庙,誉武口大王,永享年祭,有求即应。宋追封八字平阳王,后又追封威忠德仁圣英烈王。57世:濆 ,道安公次子,字清叟,号渠涯,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癸未(863)。中和四年甲辰(884)补衙前都虞候、三浯镇将。景福二年(893)授本州团练讨击使、殿中侍御史,都知兵马使,阶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勋至上柱国。娶黄氏,生子四── 中参、中元、中立、中高。享年三十二岁,葬大田象山之左即居侧后改居宅为大田寺。
58世:中元,濆公次子,字彦立,行名十四,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丁未(887)。因长房诸孙显贵,获赠吏部尚书。娶黄氏,生子四── 韶、石、京、敬逢。由三浯镇迁居鳙溪,后改名大畈。卒于后晋出帝开运元年甲辰(944)寿终于家,享年五十八岁,公葬大畈后村山下,妣葬休宁岭南下坦。后裔迁居常山、休宁、严坑、开化、三浯等地。修大畈宗谱。
59世:韶 ,中元公长子,字舜成。登北宋太宗淳化五年甲午(994)进士,任兵部侍郎升吏部尚书,授集贤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由大畈迁居常山宋畈(半坑),娶(常山谱)何氏、鲁氏,(环山谱)赵氏、程氏?生子三 ── 文、兴、杰。(环山谱)卒于乾兴年间(1022),享年六十一岁?同葬(常山谱)翔字十六都峙灵山,(环山谱)王村乌木岭?(评:若按常山谱韶公登进士时应有八十多岁了,疑似世代脱节;若按环山谱韶公登进士时应有33岁,公应生于中元公卒后18年即962年,亦定有脱代之嫌!)
60世:文 ,韶公长子,(常山谱)字行先,(环山谱)又名大恩、字继明,登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1019)进士,待制学士。娶(常山谱)邵氏,生子二 ── 德、徹;(环山谱)娶鲍氏,生子一 ── 德。卒葬翔字邦山,合墓。
61世:德 ,子一 —— 敬。
62世:敬 ,子一 —— 深。
63世:深 ,子一 —— 钝。
64世:钝 ,子一 —— 询。
65世:询 ,子一 —— 齐。
66世:齐 ,子一 —— 瞻。
67世:瞻 ,子二 —— 楠、旦。
68世:旦 ,子一 —— 时亨。
69世:时亨,子三 —— 復之、德之、敬之。
70世:徳之,子三 —— 澄然、自然、湛然。
71世:湛然,子一 —— 攀龙。
72世:攀龙,子五 —— 慧、定、荣、满、比邱。
73世:荣 ,子一 —— 普贤、陈保、璋、显。
74世、环山一世:普贤,荣公长子,由常山宋畈分迁江山大陈。子五 —— 起、仕、任、川、和。
确实很神秘,只见过封面未见内容。 祠堂都有,不可能没有谱,只是不愿公开罢了, 新谱应该有给研究会备案的吧 环山支系本是常山支系的分支,但上述部分内容却互为矛盾,是为不应出现的问题。
乾隆版通宗世谱所收集的韶公及其子三 —— 文、兴、杰的资料,也都是录自常山谱的。但若经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 —— 中元公与韶公之间疑似脱节一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