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林(无为) 发表于 2012-9-23 11:22:06

汪氏龙溪堂网站网上祭祖系统


汪氏龙溪堂网站网上祭祖系统,现在已基本成型,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欢迎汪氏宗亲提供先祖照片,在这不胜感激。
汪氏历代先祖纪念馆正在陆续添加中~~~~~~
旨在提供汪氏族人对先祖寄托哀思的一个地方,
程序也在不断完善中,希望汪氏宗亲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让我们能更好地改进这个网上祭祀平台。
首页是织梦系统论坛是dz系统,
两个系统整合在一起,
祭祀前必须先在论坛注册登陆后,
方能进行祭祀操作,


祭祀地址:http://www.heyediwang.com/a/wangshangjizu/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9-23 14:49:45

      从《无为县汪氏“龙溪堂”世系表》上看,此支始迁祖万一公好像是61世惟庆公之子。掉落了四代没交待清楚,使祖脉世系不能完整地衔接,这就是“荷叶地汪”《世系表》的严重缺憾之处。

汪国林(无为) 发表于 2012-9-23 17:54:37

回 1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感谢宗家的提醒,老谱上面是有记载的,六二世琦公、六三世洽公、六四世亮公、六五世忠六公、六六世万一公、但是这一段为什么命标长辈没有添加上去,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认为夸跃年代比较长,存在差代的可能性,所以没有添加。我也大概看了一下谱书,我们这支在这段时间内应该是不只这四代祖先。
跟据您编的爽公世系已知年代来算:延之公生于公元975年,那么惟庆公大概是生于1010年(惟庆是延之公三子),这个时间应该北宋,万一公老谱记载是元末明初至无为安家,跟据无为县州志记载万一公之孙,源公是明洪武初任水军左卫指挥佥事,这个年代应该是可信的,元末是1368年,中间至少有300年的空档期,而老谱记载的只有四代祖先,显然是断代明显。
我个人认为北宋至元末是战事频发的年代,代与代之间应该是紧凑的,很少出现像和平年代那种摇篮之子白头之孙的情况,如果按20多年一代来算应该是差到15代左右,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宗家多多指点。

汪传海 发表于 2012-9-23 19:12:10

对于[龙溪堂]的世系我一直有存疑?家网上的资料有说万一公66世,有说72世.为此事我曾短消息问过长富,未回复.长富能否抽空把这个疑问考证一下!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9-23 20:41:10

回 2楼(汪国林(无为)) 的帖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你们这样做还是比较妥当的,还应当设法尽早进行严谨的考证和补实才是。

      61世惟厚生于994年、惟瞻约生于998—1002年,那惟庆公应生于1002—1010年。而无为三世祖源公约生于1330—1340年,相差约330年,应相差11—16代。已知祖讳七代,尚缺失4—9代,尤以待补6代为宜。

汪国林(无为) 发表于 2012-9-23 21:38:52

回 4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十分感谢宗家的大力支持,如果需要相关资料我可以直接发给您,以供您参考。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9-23 22:40:28

回 5楼(汪国林(无为)) 的帖子

      你最好将你族宗谱中自惟庆公起、至分支五世祖止的详细的世系资料,全部抄发上来或拍照传发上来。还有关于分支渊源的谱序或传记也需要。

汪传海 发表于 2012-9-24 08:30:33

国林本家;最好把[古巢谱]相关资料也发上来.

汪国林(无为) 发表于 2012-9-24 11:07:36

回 7楼(汪传海) 的帖子

古巢谱我暂时没有,网上有关于古巢谱的帖子,其真实性很难考证。

汪国林(无为) 发表于 2012-9-24 11:11:57

回 6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惟庆公起、至分支五世祖止的详细的世系资料,最近几天一定另帖发上来的。
龙溪堂谱序资料在网站的祠谱资料版块:http://www.heyediwang.com/bbs/forum-38-1.html
因为文件多在这就不一一发了,直接点链接就能看得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汪氏龙溪堂网站网上祭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