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潛川汪氏德元公后裔 续谱寻宗
中华汪氏,源于春秋,始祖颍川侯,唐越国公汪世华是四十四世祖,开辟名门望族,沿革至今名列全国大姓笫57位。本支系六十一世德元公后裔,始迁祖由婺源大畈迁至庐江县白山镇汪村,子孙兴盛,上次续谱是民国六年即一九一七年,至今已有整整95年。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明世系,续修宗谱乃积善行德,功德无量,光宗耀祖,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下传世代子孙后代,望诸位宗亲出资、出力、出智,应各尽其能,义不容辞。寻根问祖,理清支系,认宗收族,定辈正名,尚有迁出外地的宗亲,没登记的请委托嫡系宗亲代登记。据家谱记载:四十四世唐越国公汪世华,四十五世爽公,四十六世处贵,四十七世泰元,四十八世仁素,四十九世凤思,五十世文秀,五十一世行璿,五十二世说言,五十三世咸公,五十四世浚公,五十五世師全,五十六世道安(迁至婺源大畈),五十七世濆公,五十八世中元,五十九世端公,六十世文公,六十一世徳元(迁至庐江县“汪村”现叫“汪德元村”)。
现在正在修家谱,有德元公后人请联系:QQ738452781,电话15201240388,汪志康()德元公支下派十四世后起字辈为:三之家修,永绍百代,志学时隆,其宗大振。
欢迎庐江潜川汪氏汪志康本家加盟汪氏宗亲网!
建议您填报一份认证会员申请表,以方便您查阅网内很多宗谱资料。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31 引用楼主宇柱于2011-12-25 11:16发表的 庐江县潛川汪氏德元公后裔 续谱寻宗 :
中华汪氏,源于春秋,始祖穎川侯。唐代越国公四十四世汪世华,名门望族,沿革至今名列全国大姓笫57位。本支为中华汪氏第六十一世德元公后裔,婺源大畈人,迁至庐江县白山镇汪村,子孙兴盛。上次续谱是民国六年,至今已有整整95年。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明世系,续修宗谱乃一积善行德,其功德无量,光宗耀祖,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下传世代子孙后代,望诸位宗亲出资、出力、出智,应各尽其能,义不容辞。寻根问祖,理清支系,认宗收族,定辈正名,尚有迁出外地的宗亲,没登记的请委托嫡系宗亲代登记。联系电话:15201240388,QQ:738452781,汪志康(八十三世)。
现在正在修家谱,有德元公后人请联系:QQ738452781,电话15201240388,汪志康。上辈是民国六年俢的家谱,五十八世中元公后裔,五十九世端公,六十世文公,六十一世徳元公(迁至庐江县白山镇汪村),七十五世起字辈为:三之家修,永绍百代,志学时隆,其宗大振。
据家谱记载:先祖四十四世唐代越国公汪世华,四十五世爽公,四十六世處貴,四十七世泰元,四十八世仁素,四十九世凤思,五十世文秀,五十一世行璿,五十二世说言,五十三世咸公,五十四世浚公,五十五世師全,五十六世道安(迁至婺源大畈?),五十七世濆公,五十八世中元,五十九世端公,六十世文公,六十一世徳元(迁至庐江县“汪村”现叫“汪德元村”)。
.......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
在潜川汪氏德元公裔族续谱之际,我对这支宗谱世系表示特别关注,并对其祖脉世系的正确性表示严重质疑。建议在此次续谱中进行必要的祖脉考证,修谱要力求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而不应传承错误,要留给后人一部正确、翔实、可靠、优质的传世族谱。
为得到大家有益帮助,须提供相关资料,请楼主将56世—65世的世系资料详细、完整地抄发上来,最好将老谱拍照上传,并将有德元公的祖籍、生卒年份、迁徙过程等相关信息的谱序也拍照上传,以供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和考证。 少典—黄帝—汪侯 世系考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2620
中华汪氏唐前世系谱(1—45)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5996
汪氏世系 爽公支谱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8735
婺源派 道安公 考证世系谱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8662
值此贵支续谱之际,希望以上资料对您们有所帮助。《谱牒世系》版块之“爽公支系”和“长篇资料阅读区”分区还有很多好的资料,建议您在取得“认证会员”资格后认真查阅和研读。 摘汪氏宗谱序;其自婺源遷廬者惟德元公始末因避亂丨卜居邑北鳯凰山今之汪家村;清幽崛然開基發跡是为遷桐邑始祖德才遷盧邑始祖德元至今数百余年雖支分派别子姓繁多名賢叠出而要之不離成一之長子文清之所出推而上之总不離---大清雍正十三年崴在乙卯孟秋月穀旦;平陽郡邑庠生崇焯拜撰---共参考 九华星云本家:你好!烦你査一下:爽公后裔——文公后人、六一世德公,迁至开化那支派的资料,开化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谢谢本家! 看了你的资料,增长了不少汪氏根源,我们的家谱可能有出入,上辈人修的家谱不完美,不过上千年不知修了多少次,有出入也正常,只是大概。谢谢! “常山”和“开化”是浙江的两个相邻的县,在浙江最西部,与江西婺源县相邻。至于61世徳公这支后面的资料,我暂时也没有。 志康本家:您好!我现在对贵族宗谱所载的祖脉世系的可信性仍持怀疑态度。我很想知道贵族始迁祖德元公或之后三代人的生卒年份?更想知道德元公是何年、从何地、如何迁至庐江的?这对德元公支系祖脉考证有着重要的关键作用。
试析:60世文公是1019年进士,他约生于996年左右,其长子德公应生于1020年左右。若贵支始迁祖德元公就是61世德公,那他迁往庐江的时间应在1040—1080年之间,至今应繁衍40代左右了,即您族现在应处在96—105世之间了。
您抄发的祖脉渊源资料多处错误明显,您抄发的两篇谱序我经句读也觉有多处不通,疑因抄录有错漏之嫌,请您务必认真核对原文,以更正和补充完善为是。最好将56—65世祖脉世系谱拍成数码照片上传,以原谱示网供大家帮助研究。
回 7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丄本家版主你好!谢谢你为汪氏德元公支派关注;自从上汪氏宗亲网.我也对照各位本家的资料.对我们上辈修的家谱记载德元公是六十世文公之子;徳.感到质疑'居家谱记载德元公是宏武兵避乱迁庐;[应该是1357年左右]和文公差叁百多年出入;有时间我传些家谱照片让本家给参考!谢谢!Re:庐江县潛川汪氏德元公后裔 续修宗谱序
嘗聞春秋作而名分定纲目續而義例嚴之二書者至今不朽焉为其别美悪於旣往示勸懲於將来也然則一姓之家乘一姓之家法繫焉善俢者何獨不然夫貴股之祖同佘祖出自婺源大坂越国公笫七子爽公後也佘族以遷桐懐潛之德才公为分派之始祖貴股以遷廬之德元公之为分派之始祖故余於貴股墨卷嘗披讀之以今考其续修自德元公則春秋綱目斷自近也嗣是支分派别不一仍條埋燦如則春秋綱目分敘法也合族必立冡嗣則春秋綱目崇嫡意也異姓不舆其为後刞春秋纲目杜亂源也同姓为後则紀之则春秋綗目繼絶世也彷大書特書之例而为道書之例所以尊尊親親也彷編年紀月之條而为生年月之條所以原始要終也旦春秋綱目最重忠孝節義而是譜之後非敦本篤学者非則不美非砥節義者則不美焉夫非别美恶於旣往示勸懲於將来而兴春秋綱目之旨隱匕其有合哉時丁丑嵅命弟省三特送老譜家德元公後裔等輩賢竹林之参酌盡善也故樂取而序之至於縉紳之赫奕甲笫之聯綿人文煥發豈惟蒨譜所载難以細陳卽自德元公以下實殫不勝述故予概置而弗詳非畧也懼遺也----为--誥授光祿大夫兼工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督理湖南湖北等處地方兼理桹餉加一級隨带軍功加一級.平陽稼門志伊拜題---旹--皇清嘉庆丁丑年嵗次巧月--穀旦-----供参考.因家谱记载不完整.只记载德元公支下派十一世是生於崇正二年.以上祖辈年月日都没有记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