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石磴坳洲上村----汪龙蟠
民国期间,因木子店夏家湾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国军上将夏斗寅,客观上为东山人营造出一种政治强势,竟汇集成一个巴水上游的县长群体,可称之为“东山七虎”。 这一群体的元老级人物是石磴坳洲上村的汪龙蟠。汪龙蟠,字子弼,后人一般以其字称其名。这位老先生也是清末秀才,据说与中共元老董必武同科考中。他生于1879年,比董必武大7岁,比夏斗寅大6岁。汪龙蟠家与夏斗寅家隔着一条大河遥遥相望,但两个人自幼就性格迥异。夏斗寅粗陋顽劣,后来成为赳赳武夫;汪龙蟠名字虽威风凛凛,却自幼攻读四书五经,文质彬彬,成年后先进两湖优级师范,又就读于商业专科学堂。毕业后,民国六年(1917年)担任麻城县中心小学校校长,民国七年(1918年)被聘任为河南商城甲种农业学校校监。1922年,武汉中学因原校舍不敷用,将武昌武胜门彭杨公祠改建为学校的二部,可容四班学生住宿和听课。董必武急于脱身从事武汉共产党的各种繁杂事务,全力推荐汪子弼作为监学,担任私立武汉中学斋务主任兼第二分部主任。武汉中学是董必武等几个人创立的私立学校,工薪极低,汪子弼除在校内兼讲国文课外,还到启黄中学、中华大学、省立女子高级中学授国文课,得与这几所学校教师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多相往来,与董必武更加情谊笃厚。他的儿子汪心一也在武汉中学读书,称董必武为三叔,政治上深受董的影响。彭杨公祠北不远处有几个纱厂,是武昌纺织工人的中心。学校二部在这里,为学生接近工人创造了条件。汪子弼曾参与组织夜校,教育工人子女,与工人联欢。大革命失败后,新桂系统治湖北,19军军长、黄梅人胡宗铎被任命为湖北清乡督办,他张口就骂“混蛋、王八蛋、滚蛋”,被武汉人称为“三蛋将军”;18军军长、浠水人陶钧任湖北清乡会办,对共产党“以杀为治”,人称“陶屠夫”。1927年12月17日,胡、陶派汉口公安局长闯进租界,捕捉国民党左派著名人士李汉俊、詹大悲,押到汉口济生三马路当街枪毙。住在詹、李附近的董必武闻讯,化装逃离汉口。没几天,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又派兵包围武昌中山大学,枪杀了正进校上课的社会学教授林可依。校园变屠场,武汉中学关闭,汪子弼被迫离开学校,躲进同乡夏斗寅当军长的27军军部,当了这位小兄弟的秘书。
汪子弼比李翰卿小13岁,比曾鲁达小5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来自巴水源头的清末秀才,先后在人生失意时托庇于夏斗寅军中,不同的命运,相似的遭际,揭示出民国初期的一大社会现象——乡间文人必托庇于武装集团,方能尽快展示自我价值。用毛泽东的话说,叫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新桂系鄂籍军人集团拼命鼓吹“鄂人治鄂”。1928年,民国大法官、江陵人张知本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邀请湖北名流回鄂襄政,麻城籍黄埔名将严重重新出山,出任省民政厅长。汪子弼也被启用,试署恩施县县长。他自此从政10年,先后担任远安县县长、湖北省建设厅农林指导员、罗田县县长、湖北省政府设计委员会总务主任、湖北地方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教育促进委员会主任秘书等职。1935年后,被聘任为省政府县政人员、区政人员训练所讲师,讲授乡村建设课程。 汪诞平,台湾央广电台总台长,麻城市木子店镇花石岩村洲上湾人,祖父汪子弼创办麻城市笫-中学[即现市一中],笫四中学,次子汪心-<汪毓琦>,原仼中科院武汉分院党委书记<巳故>,幼子汪毓松49去台,少将军官,子诞平,马英九同学。 汪龙蟠任罗田县长期间为罗田三里畈长源冲汪氏写有谱序。
1945年汪龙蟠为家乡木子店汪家榜汪氏定有谱序。(这支谱载唐初迁麻城龙井山,是铁佛公四子伯廉公后)
这说明铁佛公后裔迁居黄冈地区的有不少。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有时间一定要向玖玲宗亲讨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