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阳 发表于 2011-10-23 09:24:52

引用第5楼汪根远于2011-10-18 08:31发表的 :
期待土亨本家的好消息,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10-23 17:59:59

回 6楼(汪土亨) 的帖子

       婺源7所汪王庙(忠烈庙系统):1,大畈的知本堂、2,回岭(原归婺源县北乡,后属休宁县回溪乡,是为回岭村)永思堂、3,休宁东山知本堂、5,凤亭里汪氏开国公墓祠、6,休宁万岁山忠烈庙(即汪王故宫,庙今已毁,遗址犹存)、7,水岚村汪王庙。
广洋公1361年正月十八日在婺源祭祀汪王的地方应该是休宁万安山忠烈庙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10-23 18:02:39

      据志林本家介绍:在安徽休宁县城东3公里。又名万安山,万岁山,万寿山。山麓两巨石夹立如门,循门而上,有岩如鹅,顶巅有汪王故宫。《徽州府志》载:隋末四方乱起,民不聊生,有汪华者组织地方武装,于山上筑城起义,建号吴。他带兵十万,凭险固守,抗拒官兵,不纳税,不服役,宣、歙、杭、婺诸州民共爱戴,后人在此建忠烈庙纪念,又称汪王故宫,山也因此名古城岩。宋宣和间改称万安山。

临清汪亦强 发表于 2011-10-26 18:03:02

引用第5楼汪根远于2011-10-18 08:31发表的 :
期待土亨本家的好消息,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婺源王剑辉 发表于 2011-10-27 07:39:09

顶贴!

婺源王剑辉 发表于 2011-10-27 08:12:03

我的个人看法有三:
1:赵汸本是婺源大畈汪炎昶的门生,与汪叡也是同窗,而汪同与汪叡又是同胞兄弟.赵汸遁隐婺源阆山,一是为尽孝奉母避战乱,二则他是名儒,以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为己任,故曾短期为汪同打理阆山书院,三则他体弱多病,也须静养,经不住奔波
2:此碑为赵汸代写,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
   元代是徽州继(朱熹,汪藻,王炎,程大昌)后的又一人文鼎峰,次时有两大文笔,但当时程文已逝,汪叡尚嫩,朱升,二唐尚远,而赵汸是继婺源程文之后的另一支大手笔,故汪广洋请他代笔,也合常理
3:徽人及汪氏对汪华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重谱轻史,崇谱而不善于甄别,也造成了许多谜团.汪华遗存遍布婺源乡野,婺源鳙溪也被明代学者誉为汪氏的嵩岳.许多学者认为:汪华于徽曾立下二大不朽功业.一是平婺源寇.二才是开凿箬岭.故而此碑实属寻常
汪华因平寇功在婺源也受到了除汪氏以外的乡民的尊崇,故而享庙食,历千年而不衰,个人以为婺休边界并非当年主战场,而可能在婺西南乡一代.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10-27 16:19:50

回 15楼(婺源王剑辉) 的帖子

王剑辉先生:感谢您参与研究、发表观点、共同探讨汪氏文化。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10-27 20:06:03

回 15楼(婺源王剑辉) 的帖子

《罪惟禄》中的记载。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10-31 08:51:42

急求帮助。敬请各位宗亲相互转告尽快行动。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10-31 15:09:26

感谢汪志成本家的热心帮助。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向婺源的宗亲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