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州汪氏文化研究会
湖南澧州汪氏文化研究会一, 宗旨
国家有史, 地方有志, 氏族有谱,家庭有乘,个人有传。 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厦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为继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传统, 2007年9月15日, 我们成立了湖南澧州汪氏文化研究会,
推举澧县二中原校长汪国顺为第一任会长,汪学炮为主编。 研究的内容有:汪氏之源,汪姓世系的划分,历史上突出汪氏子孙于国于民的功绩和优良品德,研究汪氏文化的现实意义, 编修本支系的族谱。
二, 本支系简介
明洪武初年, 汪添麒,汪添麟二公自江西抚州府崇仁县迁湖南澧州, 卜居州城东关外珍珠街。
麒祖无考,麟祖为我澧州汪氏始祖。
明正德年间,清嘉庆年间和1925年, 本支系先祖有识之士曾三次修谱, 第二次修谱定派曰字为:鸿儒经盛国,学业绍先传,德泽昭芳远,兰桂启大贤。
本支系原有丁民主要分居在湘鄂边界的常德,临澧,石门,澧县, 津市,安乡,石首,公安, 松滋。据初步统计, 自麟祖以下繁衍至今男女丁名已达两万余人, 健在者尚有一万多人, 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 有的远居美国加拿大日本。
三, 所办实事
第一, 2009年9月四修新谱已经告竣;
第二, 2009年清明,研究会为本支系始祖汪公添麟敬立了纪念碑,2011年中秋, 又再碑上方加修了“麒麟亭”;
第三, 为纪念本会名誉会长汪国训先生(武汉大学副教授), 由其子汪学恩出资, 本会设立了“澧州汪氏家族国训育才基金”, 用于资助本支系贫困大学新生(含外甥)。育才基金会的目的是发扬先祖助学美德,鼓励子孙奋发读书报效国家。
注: 汪国训先生(1928 – 2009),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1956年被打成右派, 直到1978年才平反。 生前有多部哲学著作出版。80高龄时还撰写了《反右斗争的回顾与思考》在香港出版。国训先生逝世后, 国顺会长为他写的挽联:国训风骨神仙品汪氏忠孝坦荡人
四, 求助
凡有1925年所修载有“鸿儒经盛国,学业绍先传,德泽昭芳远,兰桂启大贤”等20个派曰字的《澧州汪氏族谱》信息者, 望不吝赐教, 一定当面重谢!
我们愿意与汪氏所有海内外族人加强联络, 互通研究信息!
联系电话 13055048102, 13332560617
邮箱 wangshuwangshu2005@163.com
回 楼主(wgslx) 的帖子
我们愿同湖南澧州汪氏文化研究会及海内外宗亲统力合作、议要题、商大亊、展未来,为发展汪氏经济推动汪氏文化而努力。让我们共同树立团结、和湝、厚徳、博学、开拓、奋进、创新、 服务的汪氏精神。以亲情联谊、信息共享、共谋大计、和谐论坛、友谊合作、经济发展、同创共举、维护家族为宗旨。以服务凝聚力量、智慧探索方向、拼博开拓思路、团结铸造辉煌为理念。以凝聚创造价值,和湝嬴得发展为目标。建汪氏平台、创汪氏品牌、树汪氏形象、展汪氏风采、铸汪氏伟业、立汪氏丰碑。 让我们用彼此的真诚与智慧共同浇注这血脉相连的亲情之花。中国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汪氏“添”字辈在全国各支系不是很多见,楼主可否将“添麒,添麟公”
以上的脉系发上来,供大家参详呢。
谢谢! 我们这一支系从明初——民国初期的字辈是:承辛如添,思文朝尧,仕可成一。 引用第2楼汪祚德于2011-09-21 13:45发表的:
汪氏“添”字辈在全国各支系不是很多见,楼主可否将“添麒,添麟公”
以上的脉系发上来,供大家参详呢。
谢谢!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同 正大希先德 文明崇圣朝 贤良洪作恕 才学永光召.
我就是常德澧县的,我们家族谱是这个,我们家有记载的是从76世福、禄、寿三公开始 湖南澧州的添麟公与湖北仙桃的添麒公是否是兄弟俩 澧州汪氏称添麒祖无考,那么今天仙桃出现了添麒公,不会是巧合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