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宗谱制作电子版。
前日在宗亲网上,我提出尽快制作宗谱电子版的问题,有汪胜忠本家认为:“家谱是一项家族的内部的史记,对于许多人在期望有海内外统一的姓氏宗谱这一想法来说,我觉得没必要也不可行。在古代(哪怕是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家谱不会轻易给外人看,即便你是我的同宗,在不明意图的时候我也不给你看。家谱家谱,是一个家的东西,何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将这些东西摆在别人的面前呢?我们眼下要做的事情,还是应该以修复云岚山祖墓和研究诸多显祖及支派分迁为重。”
同时也有本家在后面跟帖赞同他的看法,既然有共性,就不是一二个人的思想问题了,我觉得应该在这里把问题的重要性阐述明白,呵呵,这也是汪氏宗亲网上理论家的职责。
首先,对家谱纳在一个家的看法,我不知他这个家指的是多大的家,是小家还是大家?是他一个人的家还是所有汪姓子孙的家?若是他的一家,也无可质疑,谁也不能勉强,他可以要求修祖墓,但和宗亲联谊就不必要了,也不须进宗亲网?
不错,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史记,各支也有各支的本纪,世家,列传,表,志,司马迁《作史记》是为给后来人看,我们的家谱若是在不明意图的情况下就不给他人看,我看宗亲网也就不必宣扬我们汪氏,也不需给汪氏名家名人立什么碑了,他们是汪家秘传的宝贝,若是被别人知晓了内情,来挖墙角怎么办?
古家谱为什么不易给人看,我思原因有二,一个是少,一个是难,古家谱在制作过程中难度大,耗费的物力大,财力大,人力大,而存量少,能经过千百年传承的尤其少。目前,宗亲网上有几位本家兴吾,大风,亮翁,九华星云等,还在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整理古谱,修辑新谱,在此,为他们艰辛的工作感到敬意。当然,若是将已经整理的宗谱制作为电子版本,将为他们带来极大的便捷,宗亲存在的许多问题人人都可参与解决,追宗探祖个个都能深入钻研,集齐众人之力,事半而功倍。
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数字化的产品,电子版本具有占用资源少,方便阅读,便捷查询,工作量的处理也是事半功倍。最主要的是,对今后宗亲续谱带来方便,快捷,不需要兴师动众,家家随时都可续宗谱。
至于统一宗谱的说法,确实是某些人的臆想,但世序统一是可行的。在这里九华星云本家也已明确指出:“统一和权威的、早期和中期的、姓氏渊源和世系资料”是应该的,“统一世序”也是必要的,但“统一字派”是不可取的。
宗谱资料“不予公开、不与分享、和不与交流”的传统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这种守旧的思想观念是必须要加以改变的!”
统一字派之所以不可取,还是难度大,财力大,人力大,而意义少。
对于修云岚祖墓的问题,我持双手赞成,但我一直以为,对先祖来说,有后才是孝,我们不能为后世留下续谱的必要条件,每逢续谱都兴师动众,在今后还能有多少回兴师动众?而后辈们究竟有没有这回心了?若是后辈连祖宗根都不知了,我们又有什么修墓的理由?
而普及了电子版本,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当我们普及了家庭教育之后,后辈上网之后,从宗亲网上续谱已经很方便。从某些方面来说,制定电子版本宗谱是目前高于一切的行动目标。
当我们的思想还在抱守残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时,或许已经有其他姓氏的宗亲走在了前面,我们要发展看问题,不做井底之蛙,目光要长远。
无知并不可怕,不改进思想很可怕,不公开不分享不交流,这种绝尘于世的感觉更可怕?
我们现在开始做了,并不是要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目标,凡事要有一过程,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这里只希望能早日完成电子版宗谱的改进。
话又说回来,以我的能力非常有限,并不能为电子本家谱做什么,只能是在这里吆喝几声了。
当然,若是需要时,也算一小兵吧。 不知发在哪个版块合适,因原有主题被移动到这里,故从。
希望有一日能在宗亲网上找到适合他的版块。 赞同友国本家高见!支持! 支持楼主的意见。电子版是大势所趋。 引用第1楼汪友国江苏于2011-07-15 12:15发表的 :
不知发在哪个版块合适,因原有主题被移动到这里,故从。
希望有一日能在宗亲网上找到适合他的版块。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汪氏宗亲网就是电子版。
支持本家的想法,我们也正在做相关的工作。
把古老的家谱编辑成电子版写在网上,
让家族的亲人们都可以看到。
另外,我觉得这个工作可以大大简化以前厚重的老式家谱。
自己需要哪方面资料就编辑哪方面,然后打印成册。
非常有利于后世子孙阅读。 引用第4楼烈日长空于2011-07-16 09:59发表的 :
汪氏宗亲网就是电子版。
支持本家的想法,我们也正在做相关的工作。
把古老的家谱编辑成电子版写在网上,
让家族的亲人们都可以看到。
.......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赞同,在宗谱部里设专区。 支持楼主的意见。电子版是大势所趋,为续世谱而准备!
回 7楼(汪明才) 的帖子
看了后面的贴子,才知道有些本家有不同意见。意见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要因为有不同意见就争吵,
就心里不舒服。求同存异,保留观点。没什么的。 我非常赞同友国本家的观点和评论!
“……在古代(哪怕是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家谱不会轻易给外人看,即便你是我的同宗,在不明意图的
时候我也不给你看……”。这是个很陈旧的老思想、老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了。
家谱是一个姓氏宗族的公共资源,他具有共同性、共有性、共享性和互动性。旧时代的族长专制已经成为了历
史,社会民主体制将进入每一个宗族、家庭,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族谱不仅记载着宗族世系的发
展、变迁,更重要的是记载了一个宗族的文化和文明体系,不仅可以在宗族之间广泛交流,并且还可在适当时机为
外人展示。
我们有义务去爱护、保护他,但更多的应该是去弘扬他、发展他。
前不久,我到一个本族村去收集续修族谱的资料,就发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后辈青年,以前从未见过家谱,
也不知道汪姓的来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管谱书的宗亲长辈拿出一本老谱书,他挺好奇凑上去观赏,越看越
激动,于是要求复印一本,但遭到拒绝。他的心里老是挂念着这本老谱。隔了一段时间,他又找到这位管谱的长辈,
好说歹说总算获得了借阅半天的特许。他拿到这本谱书后,马不停蹄的赶到县城一页不拉的复印了一本, 然后,又
急忙赶回村里在既定时间内把老谱书交还给管谱长辈,期间连一口水也来不及喝。要知道,骑自行车从他们村到县城
最快也要花一个半小时啊!
这件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也许不值得一提。然而,当我手捧着这本复印本的家谱的时候,却久久说不出话来!
试想,如果我们不是受到“……在古代(哪怕是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家谱不会轻易给外人看,即便你
是我的同宗,在不明意图的时候我也不给你看……”陈旧观念的束缚,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