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6-8 09:18:43

汪广洋《凤池吟稿》作序人一宋溓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老辞不赴,隐于龙门山著书。元至正十八年 (1358)末,朱元璋取婺州,改宁越府,命开郡学,聘请宋濂为五经师。至正二十年,被荐与刘基等四人至京师,任江南儒学提举,教太子经,不久改任起居注,以文学受到元璋信任,常侍左右,备顾问。洪武二年 (1369)任《元史》总裁官,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其性诚谨,不言人过,所居室署“温树”。朱元璋曾说:“我听说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我十九年,未赏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人。”为文醇深演迤。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罚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皆参与其中,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而一代礼乐制作,其裁定者居多。洪武十年(1377)正月初六日致仕。洪武十三年,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朱元璋命逮宋濂至京师,欲置之死,地。皇后、太子力救,元璋才免其死安置茂州。洪武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行至夔州,居僧舍,哀叹自杀身死,年七十三。著有《潜溪集》、《萝山集》、《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6-8 11:00:08

收集下来了。谢谢会长爷爷!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8-10 10:31:05

       宋濂到他这一代始迁居浦江。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迁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以长孙慎得罪,安置茂州,卒年七十二(西元一三一Ο~一三八一)。正德中追谥文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有传。
  宋氏总修元史,立《释老传》,四库提要说他“尊宗二氏”,可见这位明初伟大的史学家、文章家以儒学为根柢,旁涉佛道。自其《宋学士文集》来看,与佛教有关者凡一百四十余篇,远超过和道教有关的六十篇,笔者曾撰《宋濂与道教》,刊于《道教学探索》第六号,本文专述其与佛教之密切因缘,以彰显其思想之兼容并蓄和文学作品的多样风貌,并修正历代文学史家狭隘偏颇的固定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广洋《凤池吟稿》作序人一宋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