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祖碑上有“大X县”?图片上的黑字。 宁=寍寕寗寜 对!是古人书法手法回 2楼(汪土亨) 的帖子
“昌”字或“宜”字有没有这样的写法?查历史应该是大昌县,但为什么是这个字,是不是刻碑的错误?完整的地名是:四川省夔州府大X(昌?)县通城里十六甲尖山坝XX沟老瓦房 我不太懂,还是求教于龙眠久子吧! 引用第1楼龙眠久子于2011-03-04 19:14发表的 :宁=寍寕寗寜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是对的。。
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因历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故政区迭更,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 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远在唐虞, 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臷\文化。 夏、商、周三代,因巫盐为王朝侯国所倚重,《尚书·牧誓》记载,巫盐销及于庸国辖地,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 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明《一统志·山川》)。 秦汉巫县置盐官;汉立北井县,大举开发巫溪盐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栈道270里(旧称),于东汉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舆地广记·图经》)。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奇迹。现仍见宁河两岸方孔万余。 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 开皇五年(585),在县东南50里建青霞观,此为史载最早的道教入县。 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 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 巫溪地方数千年间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少受战乱兵祸,几度繁荣,熙宁间(1068--1077)岁额盐400万余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 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 县名因境内有巫溪,一名昌江,源出县西北。据《水经注》:“巫溪水,即盐水。” 商周至春秋前期属庸国鱼邑,战国属巫县。汉置北井县,宋设大宁监,元升监为州,明降州为大宁县,民国初更名巫溪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