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作为教师,当孩子犯错误、淘气、闯祸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一次,我给中班小朋友讲“爱护玩具”时告诉他们:“每人有一个抽屉,是专门放学习用具的。大家要爱护它,保持整洁。”正说着,只见段月静小朋友打开抽屉,把里面的纸屑全倒在了地上。当时我心里想,我话还没说完,没让整理抽屉呢,她就自己行动,真不守纪律,所以立刻批评了她。只见她用两手捂住耳朵,眼睛不看我,脑袋扭向一边,表示出非常反感的样子。我一看她的表现,知道她对批评一时还接受不了。平日她好胜心强,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改为鼓励的口气:“段月静是懂事的好孩子,想把抽屉整理干净,只是忘记把纸屑放在什么地方。快来!老师和你一起捡干净纸屑。要不然,别的小朋友该给提意见了,怎么只顾自己干净,忘了班集体呢?”她虽然没有完全转过弯来,但捂着耳朵的双手放下来并开始慢慢捡纸屑。在我不断地鼓励下,她把地上的纸屑全捡干净了。
事后我与段月静小朋友谈心,知道是教师鼓励的语气及肯定的态度才使她心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是从她的角度看问题,让她感到老师理解她,和她有共同语言,这样,在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愿意改正。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学前教育》1999/7 <font color=\"#ff0000\" size=\"5\"><strong>疏和堵很重要,运用得好,往往事半功倍。</strong></font> 亮翁本家寓意深刻啊,我们对人是应该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宽容?
回 4楼(汪封林) 的帖子
无規距不成方园,办仼何亊都有一定的度,也就是说都有一定的范囲和底线,若超越此线.亊情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不但得不到宽容.甚只会遭到众人反对而被制裁。行长对这些規则清楚的很.发出上面的帖子是让我们学习.是对我们的考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