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279楼(汪篪) 的帖子
感谢先生垂爱,能得前辈指教,吾心甚慰。先生长我廿载,学识渊博至此,令我辈钦佩。其实,以我的能力来解读《凤池吟稿》,着实有点勉为其难了。我本一凡夫,靠教授文字为生,并无点墨,怎奈敬祖之心使然。我祖广洋公,沉冤六百载,史有名而鲜为人知,后世子孙亦难以正目仰之,痛定思痛,萌生挺而走险之念,不惮天下人粲然。
于明史,处于“读中用,用中读”之状;于文化,领略粗陋,仅发借挂之悟;于文字,尽驭浅显之陋。愧极!
先生所言,决非一时所能。怍体蒙谢!尽解不才之困。还望先生继续以慷慨之露润不才草茅之作!
回 280楼(汪寿杰) 的帖子
复寿杰本家寿杰本家;辱承华翰!
尝闻“眞儒抱道,怀瑾握瑜”,唯君是也。
《凤池吟稿》乃汪氏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我汪氏族人的共同骄傲!这尊瑰宝属于汪氏家族,同时也属于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
萍踪浪迹,小别家网一年半,甫登陆即有缘见贵专栏,敬君惊人之举之同时,心中突涌一股沉甸甸的感觉。这个专栏实在太重、太重了!
凭心而论,在如此嘈杂、浮躁的氛围中做学问,我等老朽实在无此定力和修为。而先生月值中天,春秋鼎盛,只是久居杏坛,过于谦恭。余以为“东道之外更无丘,北斗以南应有杰”,扛鼎栏目,舍君其谁?
先生若用袜线,老朽自当尽力。
在此叩拜烈祖广洋公!并向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诸本家致敬!
祝天下汪氏家族兴旺,龙年祺祥!!!
回 279楼(汪篪) 的帖子
感谢本家的关注与支持!回 279楼(汪篪) 的帖子
首先 感谢本家的关注与支持!回首2011,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参与、努力之下不断地成长,我们有艰辛的汗水,有收获的幸福,有发现的兴奋,有前行的激昂。这于我们这样一个业余研究队伍来说是不容易的,所有会员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成绩,生发出这样的感情,完全是出于一种心底最深处的热爱。惟其如此,才能在没有功利的传统文化领域渐行渐广!
辞别2011,恭贺2012。在的一年中,我们有着太多的理想和目标,希望能和诸位同仁志士共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临清明丞相汪广洋研究会诚邀您参与"凤池吟稿"的研究。再次感谢本家的关注与支持。
【济南喜得家书】(二首)
【济南喜得家书】(二首)阿丈①憐余甚,家书寄八行②。且云添骥子③,还可慰谖堂④。自念十四载⑤,壮遊征战场。寸心无所昧⑥,出处⑦任穹苍⑧。
一心忧国事,何事更关情⑨。慈母怜垂老,痴儿⑩想学行。久违⑿甘旨⒀奉,遥隔四千程。感慨秋风里,阴蛩⒁劳夜鸣。
【注释】
①阿丈,对岳父或其他男性长辈的尊称。
②八行,《后汉书·窦章传》马融《与窦伯向书》:“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后世信笺亦多每页八行,因以称书信。近代多指托人捎来的信件。
③骥子,千里马,多比喻英才,也是对爱子的昵称。
④谖堂,即“萱堂”之误。萱堂,古代人们对母亲的称呼。
⑤十四载,指1355年知遇于朱元璋至1368年为山东行省参政。
⑥昧心,违心,违背本意,违背良心。
⑦出处,出任及退隐,也指官职的升降。
⑧穹苍,苍天,天帝。
⑨关情,佛教用语,指牵肠挂肚的感情。
⑩痴儿,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这里应是对自己儿子的昵称。
⑾学行,学习走路。比喻孩子幼小。
⑿久违,很长时间没有去做。
⒀甘旨,美味的食品,指对双亲的奉养。明代陈汝元《金莲记·昼锦》:“久违甘旨,备历辛酸。”
⒁阴蛩,树阴下的秋虫。
【大意】
家中的长辈们,都是非常惦记我的;鸿雁邮寄来了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信中说道,我又新添了爱子,这样还好,正好可以给老母亲带来一丝安慰的。回忆起被皇帝知遇以来的十四年中,我大多数都是壮游征战的沙场,少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实在有愧于家庭。我渺小卑贱的生命,永远没有违背良心,未敢有丝毫的懈怠,官职的升与降,官位的出与入,尽由上天取决,我身不由己。
我一门心思为国家大事忧思,相比之下,还有哪些事更值得我去牵肠挂肚呢?可怜慈爱的老母意思垂暮之年,天真的小儿还是在姗姗学步之际。很长时间了,没有能够给双亲奉上一顿粥饭;相隔几千里的遥远路途啊。秋风吹来时,躲藏在树阴里的秋虫在冷寂的暗夜里,默默的鸣叫着,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思。
【简析】
汪广洋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十数载,在近十四年后(1368年暮秋)于济南写下《济南喜得家书二章》。其中,“十四载”,侧证了汪广洋1368年秋,在任山东行省参政。
诗人位处山东参政时期,正是他意气风发的盛年。俗话说,“三十而立”,汪广洋经过早期的努力,“廉明持重,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汪广洋在做地方政务时,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其中长期与家人分离,当是个人最大的遗憾。
史料显示,汪广洋在山东参政时期,连续妥帖处理了山东境内的三次动荡。1368年闰七月初二日,平息元降将乔佥院发起的的济南叛乱,汪广洋身为文官,身边并无太多的兵士,汪广洋急引徐达大将军派指挥陈、胜杨春讨伐,斩叛军首级三千余。闰七月十一日,大将军徐达等师次临清(今山东聊城市辖临清市),时任东昌(今山东聊城市)都督同知张兴祖拥兵自重,不听汪广洋调遣,汪广洋亲赴临清,发出檄文,迫张兴祖“以师来会”。同时,又严令乐安(今江西抚州市乐安县)指挥华云龙按时北上,驰援徐达。可以说,此时的汪广洋,既是一位日理万机的地方行政长官,又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首领。
这种状况下,忠孝难得双全!因有“阿丈憐余甚,家书寄八行。”的家信而来。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垂泪!
第一首诗,首联,是交代喜读家书的缘由。“八行”,实为数量之多。诗人来不及一一回复,愧疚之意隐于其中。颔联,“且云添骥子,还可慰谖堂。”则是交代家中添丁入口后,自己却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的人间悲戚,笔锋落到“慰谖堂”,则是诗人对老母亲的牵挂,更是对家人的祝福。后两联是交代十四年来的征战杀伐生涯。壮遊战场,自然背井离乡,所能做的,只有无愧上天的思念了。
第二首,从男儿以身事国,壮怀激烈的本分出发,交代无情未必真丈夫的常人情怀。可怜老母已是垂暮之年,当喜儿孙承欢膝下;小儿蹒跚学步,更需慈父牵衣摇摆。可是君命在身,国事重叠,远在千里之遥,愧不当行!秋风里,顿感伤怀,派郁于秋风鸣虫中。
"汪广洋在山东参政时期,连续妥帖处理了山东境内的三次动荡。1368年闰七月初二日,平息元降将乔佥院发起的的济南叛乱,汪广洋身为文官,身边并无太多的兵士,汪广洋急引徐达大将军派指挥陈胜、杨春讨伐,斩叛军首级三千余。闰七月十一日,大将军徐达等师次临清(今山东聊城市辖临清市),时任东昌(今山东聊城市)都督同知张兴祖拥兵自重,不听汪广洋调遣,汪广洋亲赴临清,发出檄文,迫张兴祖“以师来会”。同时,又严令乐安(今江西抚州市乐安县)指挥华云龙按时北上,驰援徐达。可以说,此时的汪广洋,既是一位日理万机的地方行政长官,又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首领。"
这是充分显示广洋公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亊家的具体体现。
【渔樵清会图】
【渔樵①清②会图】烟溆③收归棹,云山罢采薪。相逢岑寂④处,总是画图人。野蕨供芳蔌,江鱼得细鳞。瀼⑥西村酒熟,此会最情真。
【注释】
①渔樵,打鱼砍柴,也指渔人和樵夫。后多用来指代隐居。
②清,清新和顺。
③溆,xù,水边。
④岑寂,高而静,清冷。
⑤芳蔌,fāng sù,芳香的菜肴。
⑥瀼,ráng,(露水)多。长江周边的细小支流,流入长江之前,先是被从长江涌上来的水涌回,然后混同长江水一同流入长江。这里是指长江边的小支流。
【大意】
如烟的水边,渔夫收拾好了归来的渔船;云雾缭绕的山中,樵夫停下了砍伐薪木的斧头。在寂寥无人的幽静之处,他们相见了;原来这是一幅画里的人物啊。野生的蕨根被樵夫拿来成为了他们芳香的菜肴;江水中的鱼儿成了他们绝佳的美味。浓重的露水笼罩着幽静的小山村,浓烈的山酒传出了醉人的香味;这种相会的情怀,才是最为深厚的。
【简析】
诗人借用渔人和樵夫的一次偶遇,巧妙契合了中国五行学说中的“水生木”的规律。“五行相生”有取象比类之义,泛指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相互促进关系,引申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
渔人停舟,樵夫弃斧,所描绘的都是劳动后的闲逸之趣,在诗人笔下,俨然一幅画轴。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释怀和洒脱,是诗人对隐居纷忧乱世之外的“渔樵”的仰羡。
渔樵二人各自拿出自己的劳动所得,“野蕨”、“江鱼”之下,自然之趣使然。照应了诗题中的“清会”主旨,同时也表露出了诗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志向。
结尾诗句,一反全诗的“静”意,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溪流入江的壮观场面,也只有江边人家才能享受的到的。正是这一“动”,让人们感悟道了长江边如诗如画的唯美风光。 【柬①叶汇】
子独抱远器②,澹然③陶至情④。素无圭组⑤系,缅有林壑⑥情。园涉爱嘉树,觞咏⑦掇芳英。余亦忘机者⑧,世纷非所婴⑨。
【注释】
①柬,这里是赠与的意思,这种文体往往含有深意在其中。叶汇,应该是一位隐士。
②远器,前途远大的人才。
③澹然,dàn rán,恬淡、安定、安静的样子。
④陶情,怡悦情性。唐代诗人贾岛《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复谁攀。”
⑤圭组,印绶,借指官爵。
⑥林壑,树林和山谷。
⑦觞咏,shāng yǒng,饮酒赋诗。
⑧忘机者,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
⑨婴,遭受,遇见,相逢。
【大意】
先生是位胸有大志,前途远大的人才;恬淡安静的神态俨然晋代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那样怡悦情性。一向没有官爵印绶的羁绊和制约,只有置身于山林峡谷的情调。每当每在园林中游览时,总是被这里绝美的树木所打动;在花树下饮着飘落了花瓣的酒,更是诗兴大发。我也是个不喜欢追求名利、勾心斗角的人,世间乱纷纷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绝不是我希望存在的。
【简析】
这首诗,是写于诗人在仕途生涯中不得志的一段时间内写成的。“余亦忘机者”一句中,“忘机者”其实就是失败者的代名词。
汪广洋一生,仕途生涯非常坎坷,单单是在中书省里供职,就有六次。右侍郎中、参政(二次)、左丞、丞相(二次),虽然位置越来越高,却先后经历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实在是令人感慨万端。
首联,是对偶遇隐士叶汇的整体印象和为人处事风格的总体评价。其“抱远器”却独“澹然”之情趣,正是诗人自己现实状况的真实写照。
颔联,这是两相比照的写法。隐士的生活和自己的仕途拼杀生涯正好相反,繁琐的政务,勾心斗角的官场,唯独没有了自己向往的山林峡谷的情趣。
颈联,描述二人在桃源般静谧的花树下饮酒赋诗的场景。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迷恋,这恰恰是诗人仕途不畅,心情郁闷的一种表露。
尾联,自诩为“忘机者”,对诗人来说,也许不是最恰当的词汇。从诗人的整个人生阅历中来分析,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有着报国为民的基本志向。但是每当收到提升或赏识时,也总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而当遇到君王的打压和贬谪时,也是低沉不能自拔的。
汪广洋是一位文人,是一位饱受儒学熏染的诗人,有做地方官的才能,却并不适合做游刃于帮派林立、尔虞我诈的皇宫中的高官——丞相的人。真实的汪广洋应该是一位普通人,而不是《明史》中被寄予厚望,却被朱元璋失望了的,而最终得到“赐缢”待遇,拔高了的人物。他身上的传统人文主义的光环,远比他作为丞相这一政治家更为明亮。 【乐架阁①督运②宣徽③】(二首)
江色净如洗,白门④三月春。愁来别知己,况乃⑤是乡人。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宣徽耆旧⑥在,相见重咨询⑦。
萧何⑧馈饷⑨日,汉业经营时。一旦见图绘⑩,千年垂令仪⑾。因君当远发,倚马赠行辞。预拟旋归旆⑿,丹青⒀满凤池⒁。
【注释】
①架阁,指主管档案的官员。后用来指空中楼阁。
②督运,是指官员在河道中督察繁忙的漕运秩序。
③宣徽,即宣州(进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徽州(今安徽黄山市歙县)。
④白门,南京别称,因宣阳门又名白门,故称。另,宋代徐州的城门称白门。
⑤况乃,恍若,好像。何况,况且,而且。
⑥耆旧,年高望重者。耆,qí,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长寿。
⑦咨询,向人请教,征求意见。
⑧萧何,西汉初期政治家,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⑨馈饷,kuìxiǎnɡ,馈赠粮饷,这里指运送粮饷。
⑩图绘,构想的国家蓝图。
⑾垂令仪,英名永在,令人尊敬。令,美好。
⑿归旆,得胜归来。旆,旗子。
⒀丹青,原指绘画。这里是指赞美的言辞。
⒁凤池,这里指宫中或者官吏的府衙。
【大意】
江水纯净,江色如白练一样洁白;南京城宣阳门外,早已是阳春三月的景色。让人忧愁的是,这种环境里却要告别知心的朋友;更何况还是要告别同乡人呢。厚厚的春雨,交织在夜幕下的浓云里;遍地的芳草东风里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一切是如此的清新。宣州和徽州的长老们,如今可在?再次见面的时候,还是要向他们请教的。
当年的萧何为了汉军的粮草辛勤劳作的时候,正是大汉政权逐步建立的时机。当国家蓝图得到了绘制,萧何的英名也得到了万古流传。现在,先生就要远离京都,前往遥远的宣徽之地了;我站在马前,写下了这些赠别的言辞。预祝您能够在旌旗遍布的气势下凯旋归来,但那时,赞美之词将会充满了皇宫内外。
【简析】
由诗题来看,这是诗人写给一位同乡小官的。他姓乐,是在宫中做乐架阁小吏的。该官员受命到宣徽之地督察军粮的河道运输秩序,类似于今天的水运管理局局长之类的官员吧。
第一首,以南京城外的江水、白门等景物入手,渲染阳春三月的迷人春色。可惜如此美景却不能够一起欣赏了,同乡的友人就要远行他乡了。春雨、暮云、东风、芳草,四种自然风物迭用在一起,不仅具有了影视镜头般的神奇,更是写出了离别的复杂心情。尾联,侧重与对友人的告诫,希望他能够虚心听取地方名流的建议,取得骄人的成绩。
第二首,用西汉名将萧何当年为了大汉军队的供需而付出的努力,来警示乡人,督运军粮的担子不是轻松的。希望乡人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最好,虽非驰骋沙场,同样能够为国尽责,同样能够名扬千古。这是对友人的真诚劝慰,也是要求,要求乡人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期待他能够不负重托,圆满完成这次的征粮任务。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冬,汪广洋任江西行省都事,后随从代总制王克恭(朱元璋的驸马)部驻扎婺源,并升任徽州府郎中。次年(1361年)九月回师九江。这一段经历,使汪广洋对江南徽州富饶的物产有了一定的认识,明朝建国前夕,战事纷起,军需物资成了大问题,汪广洋身为中书省参政,所主管的正是粮草事物。为此,汪广洋请示朱元璋委派官员赴宣徽督运军粮,故有此作。这首诗写于1366年春夏之际。 进行中!红色为全部完成,待修改;蓝色为进行中。
全部578首,已经解读503首,进行中8首,折合507首,进度率:507/57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