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联求解
东晋一门二宰相,南唐九子八封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0215 —— 14楼这是汪氏某支族居地流传甚广的一副古对联,我将“东晋”和“南唐”理解为特定的历史朝代,有本家说我理解错误,但他也没给出正确的答案。有些困惑,故转贴于此,以求高人赐教!在下先行致谢了!
回 楼主(九华星云) 的帖子
实际是:东晋一门两宰相,唐朝九子全封候。
注:具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己查到原资枓、目前也想不起在哪个文献上看到的啦,未保留或复印。>东晋时期的両宰相是指:汪岩、汪旭。但是不是宰相是相当于宰相级别。第二句众所周知就不觧译啦。 35世演,字德敷,授公三子。史属西晋。生于吴末帝甘露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晋惠帝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公元294 年)夏,因洪水暴涨,原遂安故居被毁,故迁居遂安(浙西)城北。妣王氏,生子二 ── 操、道献。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
35世旭,字X X,授公四子。史属西晋/东晋。先仕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任护军司马、丹阳太守、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晋成帝咸康二年丙午(公元336年),诏索诸姓宗谱,旭公续修谱牒奉表,居宣城。他项不详。
首先感谢达成会长的及时回复!
从会长的回复得知,这副对联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我的理解也基本上是正确的。“东晋 ”与“南唐”就是指特定的历史朝代,但用字不准确。尚不知“汪岩”是何许人也,也许就是指汪演吧。汪演、汪旭中年之前是西晋人,老年跨入东晋。汪演仕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但没转任地方官,没封爵位;汪旭仕至护军司马、丹阳太守,被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但必竟不能算“宰相”。再说他兄弟俩并未同时岀现两位行政高官或被封爵。“南唐”与“唐朝”是不能混用的词,“九子八封侯”与“九子全封侯”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在另一主题回帖说“这副对联违背史实”应该没说错。我说她有“胡编之嫌”这话确实有点让人不舒服,我在此真诚表示歉意!但作为谱记或史料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随意改编是要杜绝的,这是铁的原则。不妥之处,请诸位批评指正。 回2楼(九华星云)的帖子
您说的那副对联,是何人所作,如何传流,我还真说不清。老谱乃广洋祖第十世孙汪凤翔于约500年前,三下江南得来的先祖世序及名讳。谱载:汪演汪旭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共哥四个)。谱载——华爷九子八封侯,最小的献爷“少亡”,自去年7月份幸得汪承兴会长指点,才知道“九封侯”之事。至于那是不是宰相等级,``````````````````````````````````` 真对不起,上面帖子还未写完便“碰发”了
对于您认真的精神,我很赞成!向您学习!史料以真实为生命,史料不真实即毫无意义。不认真还真不行。
关于上面那幅对联,我是这样理解地。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先行奉谢!
回 4楼(汪根远) 的帖子
关于争议:首先感谢您的回复,欢迎您坦诚面对争议、认真讨论问题。祖传对联肯定是先人所作,当然错误不在后生,并非指您“胡编”。在研究文史的过程中,既然已经发现问题,那就要认真地辩清问题,以求妥善地解决问题并纠正历史文献的错误。关于发帖:自己发过的帖子,还是可以随时修改的,你可点击需要修改之帖子上方的“编辑”进行操作。我的一些普通帖子,在发后多数都会修改一两次,以尽量避免错误(如昨天发在二楼的帖子,我今天又作了修改和补充)。对一些重要的主题大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已发过几年的老帖还在不断再编辑,对某些内容进行修改、调整或补充,以求达到最佳的资料效果。
关于老谱: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广洋公支下陶山老谱确实存在不少缺憾,许多错误都是很明显的,如中期世系的错误、混乱、及脱代问题(即五十几世连续多代祖讳错误、六十几世祖讳混乱并脱节一代、七十几世不仅脱节几代还分脉不清)。我们这代人欣逢和平盛世又网络发达,各位本家同仁理应认真研究资料,努力考证历史,弥补老谱遗憾,使汪氏新谱普世相通,使其可信度大幅提高。 回5楼(九华星云)的帖子
感谢您的回帖,更感谢您为陶山谱牒的付出与无私奉献!能与您这样的论坛高人搭上话,在下深感荣幸!
在下乃新手上路,正需您这样的高手指教引导,说实话:别说修改,连放大变色我还不会哩,如上面4楼的帖子,想到哪写到哪,`````````
呵呵,我倒想多有几篇这样的“胡编”,可惜我还没有这样的 “本事”啊···················
向您学习,也请您多多指教!!!再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