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二汪 发表于 2010-7-21 14:56:05

彦深,彦才祖的居住地是枣科还是杨二庄

    我也是咱们本家,彦深祖下面的子孙,我现在想说的是发到网上的关于彦深、彦才祖的居住地的问题,在网上说我们这支的祖先当时居住在枣科里村,说是现在的杨二庄村,我对的这种说法表示疑问。
    我就是枣科的,我听老人们讲说咱们这一片的汪家发源地就是枣科,汪寿杰老师发的族谱上也是写的枣科村,为什么又说成杨二庄村呢。(长子子持(子世),字衡平,又字显卿,尊为福山公。“善风镒因,海氛不靖,携子侄遨游胜区至东昌府现临清市枣科村僦屋而居”。)我认为,虽然现在的祖坟在杨二庄村的地里,也不能说彦深、彦才祖就居住在杨二庄村。既然家谱上说的是居住在枣科里村,也就是应该是今天的枣科村,不是今天的杨二庄村?希望能考证一下

天下无二汪 发表于 2010-7-21 15:42:42

回 8楼(天下无二汪) 的帖子


      本家是东科村,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了解啊!
      根据明朝行政区划设置,一“里”的范围大致管辖五至十华里。大里是十华里的范围,小里是五华里的范围。明永乐皇帝时期,枣科是“大里”,周围的自然村都是属于“枣科里”管辖的,类似于今天我们说是唐元人。据考证,当时根本没有杨二庄的说法。

天下无二汪 发表于 2010-7-21 15:44:57

楼上是汪寿杰老师的回复,本楼是临清汪氏的回复。谢谢两位
由于政治背景的原因、当时家庭很惨苦,过去流传到现在有句格言:好汉子住在高岗上、懒汉子住在枣科里。枣科里包括现在的西科、东科、于科、张科四个村庄。
所谓杨二庄之说根本不属实、过去墓地周围的几百亩地全是汪家的、一致到土地改革时划规杨二庄村,所以现在称:墓地座落在杨二庄村,而不是从福山迁杨二庄、而是迁枣科里僦室而居。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0-7-21 16:28:33

回 2楼(天下无二汪) 的帖子

感谢本家积极参与汪氏文化研究、我实名:汪达成有亊多联系、手机:13906352018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8-2 15:08:29

回 楼主(天下无二汪) 的帖子

再回复!
    近日又和汪达成会长进行了联系。需要向本家再补充说明一下。
    广洋公遗骨终葬于枣科里祖茔(今属临清八岔路镇杨二庄村)。子持公携子侄居住于枣科里(今属临清市唐元镇枣科村),到底是“四科”中的哪一科,不知!不过,从族谱中的“九圣祠”字句中,隐约可以看出应该是在西科与东科之间。
    还请本家找寻一些老人家请教请教,他们也许还能说得出我们不知道的很多东西。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8-2 21:18:11

就二楼(天下无二汪)的帖子谈点看法:
    上面寿杰本家关于彦伸,彦材二祖“迁枣科里蹴屋而居”是毫无疑问的!
    听老辈人讲:枣科里村在当时只有一个,后因小家族的分支和外姓参入,谁与谁关系好,居家便往一块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8-2 21:27:57

有关祖茔地的问题,查西枣科支谱有记云:“枣科里四支公买祭田二十六亩三分三厘五毫,用银十五两捌钱整。有此祭田备祭,庶可永久矣。    祭田尺丈开列于后 :
   北长二百七十三步一小尺五寸       南长二百七十四步四小尺七寸五分
   东横二十五步      中横二十三步          西横二十一步二小尺七寸   
    成地二十六亩三分三厘五毫。
    可见当时祖茔地属枣科无疑,只是土改时划属扬二庄罢啦!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8-2 21:45:32

本人赞成寿杰本家的见解,这里只是补充一点自己地认识和“旁证”罢了。
         谢谢!
   本人新上路,欢迎各位版主和行家批评引导   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8-2 22:02:17

回 7楼(汪根远) 的帖子

呵呵,能在网上见到枣科里的本家了。翻看着家谱说话,就是有底气。谢谢本家的支持!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8-3 17:11:35

寿杰本家:
    近来时长关注您的帖子,看的出,您没少下工夫,很佩服!也很原意向您这位十几年前就是“高教”的文人请教,请千万不可嫌烦吆!
   创业《宗亲网》,任重而道远·······················
          不知七弟对我这个本家还有印象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彦深,彦才祖的居住地是枣科还是杨二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