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10-10-25 19:57:49
家辉本家:
您一直生活在旌德,是否由您出面申请,成立旌德、泾县会馆(当年两县关系密切,从世谱看,有的先辈还葬在泾县)。既可集中反映有关旌德义门汪氏的材料,又能便于迁居各地的义门汪氏后裔寻根和交流。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11-21 17:56:10
引用第20楼wangxw2003于2010-10-25 19:57发表的 :
家辉本家:
您一直生活在旌德,是否由您出面申请,成立旌德、泾县会馆(当年两县关系密切,从世谱看,有的先辈还葬在泾县)。既可集中反映有关旌德义门汪氏的材料,又能便于迁居各地的义门汪氏后裔寻根和交流。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上边20楼本家的建议很好!很实际也很有意义。
家辉本家“才具八斗,学富五车”,乃是很有作为且年富力强很的——我们老汪家的大才子!况且,这是时代赋予你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啊!呵呵·~····,
(我今天才看到此贴,说不定家辉本家已建立了《旌德、泾县会馆》并搞得有声有色、很不错了呢!)若此,我的帖子就只当是“贺词”吧!
汪德林
发表于 2010-12-25 23:29:08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post/smile/default/13.gif
临安汪建军
发表于 2011-9-10 10:05:22
有机会去走走看看。
风雨兼程
发表于 2012-5-23 07:20:40
好地方.曾经从江村门前经过一次.
汪济圣
发表于 2012-5-23 08:07:06
人杰地灵!美丽的历史文化名村。
汪高山兵官
发表于 2012-5-23 08:40:51
江泽民主席故居是婺源江湾,咋又是安徽省旌德县江村......
浙江山大陈汪
发表于 2012-5-23 11:31:49
去年到婺源江湾旅游,导游说是江泽民先生的祖居地。
汪家辉
发表于 2012-9-16 16:31:58
引用第20楼日落西山于2010-10-25 19:57发表的:
家辉本家:
您一直生活在旌德,是否由您出面申请,成立旌德、泾县会馆(当年两县关系密切,从世谱看,有的先辈还葬在泾县)。既可集中反映有关旌德义门汪氏的材料,又能便于迁居各地的义门汪氏后裔寻根和交流。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很想做这件有意义的家族之事,但是,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啊。
我爷爷奶奶去世的早,父亲就过继给方家当儿子。我与家兄一直姓方,直到我20岁时,我的家父才把我的姓氏变更为“汪家辉”,为汪家留一脉传承,之前一直叫“方家辉”。
这样一来,我父亲对于汪氏家族的事情也就不怎么清楚。近年来,我只知道我爷爷是“应”字辈,家父是“时”字辈,从登录《汪氏宗亲网》后,才知道自己是“兴”字辈,是旌德义门汪氏之后,我们的老祖宗是汪华。如果没有宗亲网,我也不了解汪氏有如此大的家族文化背景。
汪家辉
发表于 2012-9-16 16:42:52
引用第26楼汪高山兵官于2012-05-23 08:40发表的:
江泽民主席故居是婺源江湾,咋又是安徽省旌德县江村......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我敢确切的说,江主席是旌德江村人。
依据有三:一、旌德江村的“金鳌江氏”是徽州济阳江,其第六分祠“溥公祠”祠内有楹联为“洪图绍世泽,丕显振家声” ,这是江村金鳌江氏60—69世的字辈排行,而且村中金鳌江氏族人古今都有很多按这种字辈排行所取的名字。在徽州宗族文化中,要辨别某人属于什么氏族的那一支发脉,了解其血缘关系如何,一般查寻宗族字辈排行的办法是比较准确的,因为这种宗族内的字辈排行,或联语,或诗句,绝不和他姓氏宗族相同,有唯一性。对号时如果对上一个字辈相同,或许是一种偶然性;对上两个字号,就有些可靠了;如能对上三个字号,即祖孙三代都符合这一宗族支派所排字辈,则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属于这一氏族的某一支派了。江石溪先生名江绍岳,其子孙字辈为“世、泽”,据石溪家后人回忆,石溪先生父辈属“图”字辈,比较明确地符合江村金鳌江氏字辈行。而萧江氏支派中,至今尚未见有这种字辈排行。萧江氏支派和金鳌江氏支派,分属于徽州两个不同的“江氏宗族”,也绝不会有相同的字辈排行。这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史料依据。
二、江石溪先生工诗文,曾参加扬州“冶春后社”。近年有人发现了一本董玉书先生编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的《芜城怀旧录》,集中所载“冶春后社人名录”中,明确记载:“江汉,石溪,旌德”,可知江石溪先生祖籍旌德无疑。
三、江石溪先生和当时旅扬州的徽州人江谦、江导岷被时人誉为“江氏三杰”,为南通中国近代化先驱大实业家张骞所看重,为其礼聘重用。在婺源江湾萧江氏大祠堂“永思堂”于民国间重建时,张骞曾应邀为这个祠堂写下了《重建宗祠记》和一副长联,这幅长联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江生谦、导岷与其族人等重建宗祠,请为堂联。南通张骞撰书”。这里只写了“江生谦、导岷与其族人等重建宗祠,请为堂联”,而没有写江石溪名字。江石溪和江谦、江导岷同为张骞的重要下属,如果江石溪是属于江湾萧江“永思堂”族人,江石溪不可能不参与永思堂宗祠的修建和请张骞撰书堂联的活动,也不可能被张骞所漏写。因此,张骞书联的落款,反证了江石溪和江谦、江导岷两人不同属于江湾萧江一脉,江石溪当然不可能冒充宗脉,去参与不属于自己宗族的永思堂的重建。
婺源江湾拿不出任何资料,如果你到过江湾,就能感觉到。如果你到了旌德江村,我想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