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凉泉汪姓 发表于 2009-10-3 00:24:22

http://www.mingzong.com/wang2/wanghua&p=%E8%B6%8A%E5%9B%BD%E5%85%AC
看这里的越国公像和汪王庙照片。

汪弘绵 发表于 2009-10-29 20:58:10

在正史中有记载:宋朝罗愿著〈〈新安志〉〉,明代弘治〈〈徽州府志〉〉,嘉靖〈〈徽州府志〉〉中都有记载

wwg6597888 发表于 2012-6-15 18:24:20

回汪济本家,应该有罗成其人。因为在山东临沂有一个罗成墓。

汪封林 发表于 2012-6-15 18:35:44

回 楼主(景德镇汪圣泉) 的帖子

这个不是汪家族谱上的,算不算?
http://baike.baidu.com/view/5659456.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402222.html

汪胜忠 发表于 2012-6-15 21:52:23

至今无人能解释为何同一时期存在两个越国公的原因吗?
是否汪华到了长安以后,所授新的官职比越国公级别高,原先的封号自动就失效了?

汪胜忠 发表于 2012-6-15 21:59:39

经过查了一番资料,似乎有那么点眉目:
武德五年,(622)七月,盎归降高祖。李渊以其所辖之地莉分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封其子智戴为春州(今阳春)刺史、智戜为东合州(今雷州)刺史。不久,又改封盎为耿国公。

难道是冯盎改封耿国公后,汪华再受封越国公的?有待核查两者的准确时间。

汪胜忠 发表于 2012-6-15 22:08:21

从时间上看,汪华封越国公为武德四年,冯盎封越国公应为武德五年之后,而冯盎改封耿国公,应该也在武德年间。如此看来,似乎还是有不合理。
莫非越国公是授予南方土主(或者说是归降者)的?请诸位有兴趣的本家接力探讨。

汪成咏 发表于 2013-8-15 18:50:34

我查过《资治通鉴》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里记载了大唐武德四年九月:隋末,歙州帅汪华据黟、歙等五州,有众一万,自称吴王。甲子,遣使来降;拜歙州总管。这与族谱上所载完全一致。但谱上所载的其他诸事就查不到了。因此,我也怀疑过44世祖是否被封为越国公?但有一次,央视节目上介绍明朝洪武年间戍边云南的徽籍军团的后裔600多年间仍然保持着当年家乡的生活习惯,且当年徽州的方言也被保持下来,节目中特地提到他们祭祀越国公汪华,这古徽州的传统也保留下来。我看后非常惊讶,从此我坚信44世祖被封越国公一事是真实的,并不是族谱为了美化先祖而刻意为之。我想,44世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他审时度势,顺应了历史潮流,保境安民十多载,作出归顺唐朝,避免战争的英明决定。但这份功劳于唐朝来说无疑使巨大的,所以唐封44世祖越国公是对他归唐的肯定,这也是做给那些随末唐初割据一方的人看的。

汪鑫 发表于 2013-8-15 23:21:01

圣泉本家,经过我个人获取资料考证。先祖汪华和岭南首领冯盎在同一时期封为越国公 这样的爵位,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本人在第二部《徽州魂之率土归唐》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现在简单的说几句,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点。

先祖汪华于武德四年九月率土归唐(统领六州),封越国公,这是有史料记载;
岭南首领冯盎于武德五年七月归唐(统领八州),封越国公,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

但是为什么在这个时期 同时出现两个越国公呢?这是历史上,同一朝代同一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这是国公,其地位显赫,就跟王爷一样,不能有同样爵位名称的王爷。

我们先看看历史当时发生的事情:
武德五年三月,李唐王朝最大的对手刘黑闼(原窦建德部下,起兵反唐,数月之间恢复窦建德的地盘,并势如破竹,攻下不少李唐城池),终于在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先后出兵讨伐之下,兵败逃亡突厥。
武德五年四月,控制目前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宁长真向李靖投降,归顺了李靖。
武德五年七月,徐圆朗(当年的反王,归唐后又反)受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讨伐,李世民连续攻下十多座城池,把徐圆朗围困,直接兵临江淮地区。
这个时候,江淮地区的李伏威(杜伏威,归唐后赐姓李)此时身为吴王,被秦王强大的军事攻势所逼(李世民是战神,在虎牢关一战,用三千五百人打败了窦建德十万大军,最后逼着王世充在洛阳开城投降。一举干掉了天下两大最具实力的对手。),他不得不听从朝廷旨意,前往长安。
重点说明:李伏威是汪华的死对头,两人地盘相接,时常产生摩擦。是汪华的劲敌。

此时,江南的反王李子通、沈法兴等人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江陵的萧梁政权也于前一年消灭。也就是说,整过长江以南,只有一个没有归顺李唐政权了,那就是控制目前江西与福建两省部分地区的林士弘,所谓的楚帝。一个人马虽多,但战斗力并不强悍的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岭南首领冯盎在李靖的劝说下,率八州归顺李唐,对于李渊来说,是天赐良机,江南几乎已经囊括手中了。
但是他不放心,不放心谁? 就是汪华,因为汪华六州的军政权力还都在汪华手里,虽已名义上归唐,名义上控制一切,但并没有真正控制(包括朝廷指挥军队和任命地方官吏)。即使汪华已经效忠,但是李渊为了江山永固,他不会放掉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

于是李渊在朝廷做了两件事情(历史有记载):
一是,拜李伏威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等于李伏威是李唐政权里面,除皇帝、太子和秦王之外的,第四号人物了。
二是,封冯盎为越国公。这是故意做给汪华看的。是想看看汪华的反应。(其实是直接的暗示汪华,同一爵位名称就只有一个,你看着办吧。)

于是,政治很敏锐的汪华,立即向朝廷请旨觐见,李渊很高兴,江南两位土皇帝都来了,江南无忧了,谁还有影响力能起兵不服从朝廷的?再无他人。于是准汪华前往长安。

但是没想到的是,先祖汪华谋略超群,到了长安经过一系列活动,最后历史上发生了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李渊把李伏威永久的留在了长安;
第二,汪华娶了李渊的宠臣钱九陇(当年的府将,此时为苑游将军、郇国公;改封为“巢国公"那是贞观十二年的事情了)的女儿钱任 为第四任夫人;
第三,李渊改封冯盎为耿国公;
第四,汪华回到歙州后,不久,所谓的楚帝林士弘彻底失败。江南版图全部归于李唐。

(至于后来丹阳的辅公祏判唐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更多的情况,我就不分析了,我相信各位本家的想象空间更丰富。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汪华老祖宗被封过"越国公"吗?哪有史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