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吾 发表于 2009-7-14 15:00:29

《汪氏通宗世谱》(现代版)第一册

                                                                         遵饬改正通谱后序
    岁己丑,玑承先严命,奉献暨诸彦公举,校修通谱。缘就旧牒挂新丁,七经寒暑始竣。迄奉宪禁谕,未即邀集重校。婺北有族人构讼,指谱有违碍干禁,上控藩辕,檄吊磨勘,先檄宪府,会同休、婺县台传玑并诸族长凭讯。斯时只身上下,惴惴引咎。荷蒙冰镜,原在未奉例禁之先,乃核定粘簦,饬遵一一抽旧镌正,限以岁时,详销蒇事。
    窃惟平阳以上,著于经,详于传,探源星宿,盖非士庶之所敢及也。平阳而下,派流江左,始则有若三十一世之文和公居于始新,继则有若三十六世道献公迁徽歙邑,又继则有若四十一世之叔举公迁绩登源,迨四十四世越、开二公出,则地著固于新安矣。故两公诸嗣由一郡而散居六邑,由六邑而散居四方,近而江、扬,远而荆、豫,以所载五百余派考之,非越公之支,则开公之胄,其丝联,其绳属,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按图可覆。按也:昔子长之系司马,子云之叙阳侯,今尚为士林耻笑,若兹之源流嗣续,诚所谓血脉谱者,而桃僵李代,庶几免夫?
    第念当日,既奉上宪之谕,蒙诸宗之举,运吴旧牍不辞,况瘁于前,今虽葘罹无妄,秦镜高悬,转诿诸族,避艰难于后。且诸宗彦相与讲宗盟、勤谱牒,缠绵之至意,卒使雀角株连,俾七载之垂成一旦掷于中道,揆之先彦之心亦不安也。心之不安,玑之所不敢出也。
    吁嘘,自任厥咎以来,又几何年矣!风尘鹿鹿,狼狈万端,玑非不自惜也,务以上遵功令,下谢考志,尤冀诸君子收而藏之,什袭传之子孙,曰:“夫夫也,后先盖历十余稔之澡雪精神也。”则成书具在,庶不负余一点葵忱也夫。
                            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律中黄钟之月谷旦
                                                富溪玑谨叙

注:文中标有数字处,多属草体,我辨认不得,望识者告之;断句没有仔细推敲,繁体认错者可能有之,望本家能对照原文予以指正。
不知亮公已发,今参考改之。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7804

汪兴吾 发表于 2009-7-14 15:17:41

    愿后嗣子孙仁寿之意溢于谱书之表,不徒事乎其文也,其于通谱之义殆庶几乎?
             乾隆四十年,岁在乙未,一阳月朔后二日
                   古黟黄陂族八十六世孙嘉祺敬撰并书

汪兴吾 发表于 2009-7-14 21:51:47

谱名: 汪氏通宗世谱   
责任者: 总修 (清)汪玑
版本: 刻本   
出版地: 徽州   
出版者: 徽州汪氏   
出版时间: 清乾隆52年(1787)   
册数: 34册   
附注: 存卷1-14、19-23、27-78、84-124、129-140,卷首   
提要: 参见明汪廷俸修《汪氏统宗谱》条目。是谱即记汪世华四子建、俊、爽、达及铁佛各支世系。卷首序文、目录、迁派考,馀卷分迁支派世系、传略、家训、碑铭。   
姓氏: 汪氏   
   
祖先: 先祖汪食
先祖 (东汉)汪文和
先祖 (南齐)汪叔举
先祖 (唐)汪世华
先祖 (唐)汪建
先祖 (唐)汪璨
先祖 (唐)汪达
先祖 (唐)汪广
先祖 (唐)汪逊
先祖 (唐)汪逵
先祖 (唐)汪爽
先祖 (唐)汪俊
先祖 (唐)汪献

来源: Shanghai Library   
索书号: 921173-206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7-14 22:18:53

回 2楼(汪兴吾) 的帖子

祖先: 先祖汪食 -------这是一个文件标签,是上海图书馆粗略归纳后而加贴的。

“汪食”肯定是错误的,应该是指“鲁颍川侯姬汪”,建议予以改正。

大风 发表于 2009-7-14 22:47:07

此为《汪氏通宗世谱》首篇,亮公已整理过了,可以相互校对..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7826


清. 汪玑《遵饬改正通谱后序》

      岁已丑,玑承先严命,奉宪 暨诸彦公举,校修通谱,缘旧牒挂新丁,七经寒暑始竣迄。奉宪禁谕:未即邀集重校,婺北有族人构讼,指谱有违碍干禁。上控藩辕,檄吊磨勘。先檄府宪,会同休、婺县台,传玑并诸族长凭讯。斯时只身上下,惴惴引咎。荷蒙冰镜,原在未奉例禁之先,乃核定粘签饬遵,一一抽旧镌正,限以岁时,详销蒇事。
       窃惟平阳以上,著于经,详于传,探源星宿,盖非世庶之所敢也。平阳而下,派流江左,始则有若三十一世之文和公,居于始新,继则有若三十六世之道献公迁徽歙邑,又继则有若四十一世之叔举公迁绩登原,迨四十四世越开二公出,则地著固于新安矣。故两公诸嗣,由一郡而散居六邑,由六邑而散居四方,近而江扬,远而荆豫,以所载五百余派考之,非越公之支,则开公之胄,其丝联,其绳属,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披图可覆按也。昔子长之系司马,子云之叙阳侯,今尚为士林齿笑,若兹之源流嗣续,诚所谓血脉谱者,而桃僵李代庶几免夫?第念当日,既奉上宪之谕,蒙诸宗之举,运吴旧牍不辞,况瘁于前,今虽菑罹无妄,秦镜高悬,转诿诸族,避艰难于后。且诸宗彦相与讲宗盟、勤谱牒,绵缠之至意,卒使雀角株连,俾七载之垂成,一旦掷于中道,揆之先严之心,亦所不安也。心之不安,玑之所不敢出也!于嘘,自任厥咎以来,又几何年矣,风尘鹿鹿,狼狈万端,玑非不自惜也,务以上遵功令,下谢考志。尤冀诸君子,收而藏之,什袭传之子孙,曰:“夫夫也,后先盖历十余年之澡雪精神也。”鼎成书具在,庶不负余一点葵忱也夫!
          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律中黄钟之月谷旦
                                                                                                          富溪玑谨叙

大风 发表于 2009-7-14 22:54:38

一般在整理、句读时,也会查些资料,建议难解之处加作注释。。。

汪兴吾 发表于 2009-7-15 00:55:25

                                    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一、谱名“通宗世谱”,其义何居?自颍川、文和而下,凡属嫡支嫡派,皆得入谱,通于所同也。其曰“世谱”,则自一世以至千百世,庶其弥久弥新,如传所云“世世守之”是也。
    二、人生一本,方其始相维相亲,情谊未尝不笃。逮世愈远,则谊愈疏,迁愈繁则情愈隔然。溯其初,犹是一人之身也,故谱以维之,使知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一本之意,每念不妄,人人兴起,其仁孝友恭之心而已。
    三、先代通谱,唐宋以前书缺有间矣。自元时正心公《渊源录》而后,续修者实繁有人,要惟南渠谱为醇,兹即以之为蓝本,并取正脉谱、万历朝以时公谱、崇正时士芳公谱,参互考订,使无讹谬而后已。
    四、凡继子,于本生父名下注“绍某”,于所绍之父名下注“某第几子绍”;至于养子,或属螟蛉,或以婿绍翁,或以甥绍舅,一切外氏,概摒不录。
    五、宗谱联疏为亲,约远于近,使我汪氏嫡支嫡派相亲相睦,派之非者不得入也。兹查旧谱,注外氏来绍者颇多,夫绍以外氏,则泾以渭浊,混淆甚矣。将欲削而除之则相沿已久,势既有所不能;将欲涂去外氏字样,则鱼目混珠,理又有所不可。惟一仍其旧,以俟后之公论可耳。
    六、旧谱有下绍之例,以弟继兄,以兄为父,渎伦甚矣。我国朝明伦重本,革去其弊,煌煌乎典至钜也。兹遵公例,下绍者复归本支,天理人伦一居于正。生无所恨,何至有渎伦之忠?
    七、旧谱卷帙繁简不一,或百数十页为一卷,或一页为一卷,或数行为一卷,甚且有卷无字,未为□□。兹集一百四十卷,多则七八十页,少则三四十页,概不太繁,亦不太简,而各族支派分卷处仍□□不乱。
    八、谱图有欧式、苏氏二种,兹宝塔形,盖欧式也。九代为图,加以前图之所止,为本图之起,则有十代,盖本礼所谓九族十伦也。
    九、谱以九代为图,九代之外自必另起图架。其在本卷,注 “图见后”;在别卷,注“图见第几卷”。旧谱如是,由前查后固易易矣;但欲识此图之根原,苦难稽查。兹集由前查后,遵照旧谱,欲识此图之根原,须认每页中心“原续第几部第几卷之第几页”,则由本固易,及末即流亦可寻源,正如常见之蛇,首动尾应,尾动首应。循环罔间,似较便宜。
    十、图首按文,溯渊源及分迁来由,并先人德泽,可垂永久者,使其子孙有所考据。以兴起而撰文者之名书于按文之首,或有讹廖,责有所归。
    十一、各宗付来序传等文,粗俗之笔,理应不录,但仁孝之心,不以雅俗异也。盖豪华宝贵,贿求名笔,篇篇清雅,求其文之粗俗,不可得也;田夫野老,率其性真,朴鄙直拙,求其文之清雅,忧乎难哉!嘉宾公所谓居溪山者,乐渔樵家邦,几者挹华采?各尽其仁孝之忱,堪与谱书并流传于不朽云尔。
    十二、寰海之大,遐荒之远,地邑居民,无不有汪氏。必欲尽天下之汪,一一悉入谱,势必不能。兹惟邀启遍布,其不赴修者,以先泽为弁髦,而于本局无与也。
遵按安徽布政使司磨勘粘签,改正凡例:
    一、例禁谱书不得引用古昔帝王。我汪所据旧谱,得姓以前渊源悉载也。兹遵饬撤去,谨述自颍川以来,载其因名著姓,因源及委。程子所谓不忘其本者也。
    二、自著姓四十四传至世华公、铁佛公,为我族发源近祖,十姓九汪,胥缘此也。距今千余年,迄蒙历代荣封,例不应载,但本二公以后,考其世数,亦只四十余代,脉脉相承,枝连干,叶连枝,毫非以梅附杏,而且松楸在目,霜露关情,高曾一体,未便删除。
    三、敬避圣祖仁皇帝圣讳,上一字写元字,下一字写煜字;世宗宪皇帝讳,上一字写允字,下一字写正字;今上御名,上一字写宏字,下一字写历字。
    四、新旧传记,字句违碍,有遵全删者,有遵节删者,有古昔帝王敕赐及古笔不敢涂乙者,阙之而已。其称辞、命名僭妄,一切遵签删去,不敢存之简端。
    五、奉宪饬,四十年各派所领之谱共计若干,查照遵签一律更正,距今四载,功令煌煌。顾有未经齐集遵行者,玑既惫甚切,迟之又久,今固不敢不遵限详销矣。其自兹以前之尚仍旧刻者,责有□归,以后之奉宪签裁者,永为定本,不得以异同滋议。

汪济(潜山) 发表于 2009-7-15 15:34:21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4:26 编辑

兴吾先生将后序及凡例整理得很好,特此致谢。我想能搞成这样就很好了。不过41世应改为40世。
服务家谱,责无旁贷。有生之年,我愿尽一点绵薄之力。
可是对于传上来的土黄色原书上的文字,好多我难看得清。是否能发得清楚些。(这也许是我人老眼力差吧)

虚无 发表于 2009-7-15 16:43:36

回 7楼(汪济(潜山)) 的帖子

难道我发给您的家谱您没有收到?????
网上发的全是我给您那两张光盘上的文件,您有了光盘可以不用看网上的。
即便您不愿看光盘,也可以在网页上把您想看的图片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就能在新的页面上形成一幅放大的图片!!!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09-7-15 16:44:26

回 7楼(汪济(潜山)) 的帖子

点击该图可以放大,但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 若是看光盘,放大的效果更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汪氏通宗世谱》(现代版)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