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san 发表于 2009-5-22 23:47:13

汪大猷墓重现于世

宁波发现浙江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墓葬
汪大猷墓重现于世他是南宋的“人事部长”


  汪大猷墓室前破裂的石龟趺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090424/29241240518333557.jpg

  墓室内出土的一些残缺建筑构件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090424/29241240518333557.jpg

  墓室内出土的残缺墓志铭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090424/79241240518333589.jpg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090424/88301240518333604.jpg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090424/53031240518333620.jpg

经过文保专家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南宋权吏部尚书汪大猷墓重现于世。据悉,汪大猷墓是迄今为止宁波、甚至浙江地区正式发掘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古代墓葬。它的现世填补了南宋墓葬考古的空白,为今后的南宋墓发掘提供了范本。


  墓地建于“狮子”口中

  汪大猷墓位于余姚市大隐镇西3公里章山行政村的下磨村后山。昨日,记者跟随考古专家一路山路颠簸来到汪大猷墓考古发掘现场。据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结华介绍,对汪大猷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早在2004年就开展了,时隔5年之后才正式开始挖掘。

  汪大猷墓建于当地人所称的狮子山中,“大家看,这连绵起伏的山像不像一头伏卧的雄师?而汪大猷墓所在位置正处于狮子的脸部嘴的部位。”在山脚下,考古队员罗鹏用手遥指着墓地。只见墓地依山势而建,自半山腰延伸至山脚下,坐西朝东,背靠狮子山,面向笔架山,大隐溪自其间缓缓流过,注入姚江。墓地周围竹山茂盛,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当年气势宏伟

  记者看到,汪大猷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主要由地面建筑和地下墓室两大部分组成。专家介绍,地面建筑自西而东依次有石柱、神道、石像生、石龟趺、第一级坝台、拜坛、第二级坝台、第三级坝台、墓顶条石封土围墙、墓室后鹅卵石围墙和排水沟等。地下墓室包括墓主人的砖砌墓室和明器室两部分。

  汪大猷墓室后卵石围墙呈半圆弧形砌筑,将墓室环绕在半圆形中心。墙的内侧还有一道由不规整石块砌成的石墙,石墙与卵石墙之间有一层夹土,土中含有大量“金条砖”。据了解,这样规模宏大的卵石墙非常罕见,不仅有气势,也有防止山体塌陷的功能。

  不过,与规模宏大的地面部分相比,汪大猷的地下墓室却称得上简朴。这是一座并列双穴砖室墓,墓室整体平面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隔墙,分为南北两室。“古人左尊右卑,汪大猷应该葬在左侧,右侧葬的是他夫人。”专家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墓室内所用的砖都为素面砖,不同于以往在东晋、南北朝古墓中常见的饰纹砖,墓室也并不大,与普通人家的墓室大小相似,罗鹏说:“当墓室挖出来时,我们还有点失望,这对于一位南宋时期的‘部长’高官而言,实在是简朴。”

  汪大猷

  汪大猷(1120年~1200年)是南宋慈溪大隐汪家水磨(今余姚大隐章山村)人,历官江山县尉、金华丞、吏部郎官、太子侍讲、刑部侍郎,最高职位是权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或人事部长,古代‘权’字的意思是代理。史书上记载,汪大猷平生风格清高,辅佐四代皇朝,去世后所葬之地正是他的故里。

  汪大猷墓多次被盗

  墓室中曾有金器三斤六两

  汪大猷墓历史上曾遭多次盗掘,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51年。记者采访当地了解真相的村民得知,盗墓贼当时从墓中挖掘出了一对男女陶俑,发现墓室底部有水银,墓室中有大量的金钗、金条、金锁、金护腕等金器,共重三斤六两,墓室中有石桌,摆放着银筷、银碗等银器,此外还出土了大批陶瓷器,取出后金银器被卖,陶俑、瓷器被毁。不过,考古队员认为,对古代人而言,这些随葬品算不上“丰厚”。虽然严重被盗,但此次考古发掘还是小有收获,除明器室中出有59件随葬的陶制小明器和一些小的项链串珠外,墓室内也出土了一些北宋、南宋时期的铜钱,残破的紫砂壶碎片及少量的水银。此外还发现了汪大猷的墓志铭(残)、汪大猷父亲汪思温的墓志铭(残)、仿木石雕窗棂及筒瓦、板瓦等一些建筑构件。

film 发表于 2009-6-11 07:39:59

浙江会馆也有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745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大猷墓重现于世